◎陈 源
新媒体传播方式数字化、社交化和网络化的特点,对新时期新闻内容的生产提出了多元化的需求。记者是新闻生产的起点,在获取内容、加工内容到舆论传播这一条生产线上,记者的综合素养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核心价值。记者如何在新的融媒体时代找好定位,站稳脚跟,不断提升,值得思考。
融媒体的融,取决于从“我”到“我们”的思维转变。
曾经一只笔杆闯天下单打独斗“抢”新闻的场景,在融媒体时代变成了各种高科技设备齐上阵的集团军战役,这是集群化、组合式的传播效果带来的倍增裂变效应,团队是融媒体的第一要素。团队精神不是泛泛而谈,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培育和学习,增加心理素质方面的研究和磨合。
融媒体团队通常是一次素材的集中采集,再按需二次加工成多种不同类型的跨平台产品,一个人的采访由此变成多人合作的采访团队。例如湖北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部2015年推出的大型主题宣传 《丝路欢歌》,4人采访团队中有外请音乐专家、有统筹各路采访嘉宾的领队、有每天连线直播室的主持人、有专门负责摄影摄像的记者、还有后方的视频编辑人员。这是领队通过自由组合方式形成的松散型临时融媒体小组。从领导者角度考虑,首先关注的就是团队的成员是不是能够合拍,能不能做到资源共享和个人价值最大化。融媒体团队中,个人品质和心性往往比业务技巧更为重要。
领导者、技术者、理想者,团队里什么样的人都得有,每个人的气质、性格、意志、情绪还有表情都不同,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于记者心理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学习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做一些合适的心理训练,可以让大家在团队中更好的意识到自己的位置,激发潜能,把创新、多样、包容以及数据分析的能力都发挥出来,画出最大的同心圆。
记者的素质不是天生就有,成功的记者大都是经由不断的自我学习培育,不断的社会经验磨砺,不断的批评教育中实现脱颖而出的。学习是一种能力,持续学习、终身学习是记者的制胜法宝,学习能让记者饱有开放的心态、好奇的心态。
习总书记提出 “新闻舆论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推进”,这决定了新闻记者首先应具备充分的政治素养。要求记者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列理论来增强自信和战略定力。十九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理论的高度概括,是时代发展的方向,更是每一位记者的工作指南。不断深入学习理论知识不仅可以提高政治素养,还能填补知识体系的空白。记者不需要成为理论家,但不能没有理论基础,好比音乐广播的记者就要懂一些和音乐相关的理论,比如音律、调式、中国音乐体裁、西方音乐体裁等等。掌握一些规范的学术话语,才好展开工作,顺利完成采访。
斯大林给记者的定位是“社会活动家”,这既是一种社交能力也是一种职业需求。好记者都有更为广泛的朋友圈子,这样才更能及时把握社会生活中的新动向、新思想、新问题,并且不断去提问,去获取答案。圈子越广,线索就越多,挖掘有深度、创作有见地作品的机会当然就更多。要在短时间内搭建顺畅的交流互动关系,记者就要锻炼自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提高社会活跃度,提高对新闻的判断能力和敏感程度。同时在社会活动中还要有阶级性和政治色彩,要在潜移默化中反映和引导舆论。
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掌握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规范,多学习地方知识、民族习惯,最新科技动态等等,都能积累更多的谈资,增加社会活跃度,扩大社交活动范围。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记者必须客观真实的反映现实。融媒体时代信息量爆炸,鱼目混杂,真假难辨,如何选择、理解、整理、分辨、怀疑、总结复杂繁琐的新闻线索是记者的基础工作,但因为每个人的思维习惯、文化素养、经历阅历都不同,那么在现选择事件,确定角度,文字表达,传播方式上肯定会有自己的主观倾向性,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记者最重要的道德素养。记者要带着使命和情怀深入第一现场,要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不胡编乱造,不能网上拿来网上推去;记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对社会以及广大民众负责任。
记者是掌握了一部分“话语权”的职业,一定要坚持出于良心、出于公心、出于善意、出于诚意,真实反映事物的各个方面,要深入挖掘正面的积极因素,引导正向的舆论传播。“话语权”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这是一种“柔性”的力量,记者绝对不允许为了吸引眼球、吸纳粉丝而以偏概全,以点概面。守住了道德就守住了力量。
好马配好鞍,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表达方式才能传播得更远更广更持久。记者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工作,仅仅靠一点理论知识做不了这个职业,笔杆子是写出来的,嘴皮子是说出来的,记者需要不断的磨炼各项基础技能。
不管说还是写,语言文字都是记者展开工作的必要工具,也是记者劳动成果的直接体现,这是基本功。从细分化来说,音乐广播的记者除了熟练驾驭文字处理,还需要熟练驾驭音乐编辑。习总书记强调“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说的就是要精准对焦,要努力学习,努力创新多样的表达。习总书记就常常用讲故事的方式传达深意,把深刻的思想、抽象的理论,转化为鲜活的故事、生动的例子,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音乐广播的记者也能用音乐讲好故事,讲好音乐故事。音乐广播的记者要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新闻写作的理论基础,去摸索创新音乐表现手法,形成音乐广播的传播合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舆论矩阵。
音乐广播记者要想不负融媒体时代的使命,就必须把更多的时间和功夫花在稿件之外,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拓宽视野,发挥声音和音乐的优势,运用新技术、大数据和多种传播手段,塑造一道融媒体时代独特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