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永杰
荔波始终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以党建引领为保障、全域旅游战略为抓手,奋力走出一条“党建实、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绿色崛起新路。
荔波,贵州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美丽赋予她无数的赞誉。身处贵州“三山”贫困区中的瑶山和月亮山,贫穷一度成为她的代名词。
对于荔波来说,走出贫困的关键在于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走出贫困的不竭动力在于党建的引领。荔波始终坚持弘扬红色文化,加强党委“主心骨”作用,以党建为引领,助推脱贫致富;始终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化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发展生态经济和文化经济,以旅游为核心把一、二、三产和城镇化导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2017年以来,荔波县以打造贵州旅游新标杆和区域旅游综合目的地为目标,深化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全年共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增长36%;旅游总收入108亿元,增长38%,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1%;全年减贫8016人,8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3.4%;新增12个小康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6.7%。
正如荔波县委书记尹德俊所言:“荔波是个美丽的地方,最大的优势在于生态和旅游。荔波正立足‘全域旅游景区化、打造品牌国际化’的高端精品发展思路,规划开发一批县域景区景点、谋划落户一批好产品大项目,全力打造荔波旅游升级版,努力让荔波旅游真正成为贵州旅游的‘风景眼’,并不断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让广大群众都能吃上‘旅游饭’。”
1月25日,走进荔波黎明关乡木朝村村民朱元香家,阵阵酒香扑鼻而来,一坛坛青梅酒映入眼帘。一年一度的梅花节即将启幕,村民们早已酿好美酒,准备在节日期间售卖。
朱元香是木朝村的产酒大户,每年都要酿造超过一吨的青梅酒,销量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卖了8000多斤,靠卖青梅酒每年纯收入可达十几万元。像朱元香这样的农户,木朝村还有很多。
木朝村的发展得益于生长在喀斯特森林中的两万多亩天然野生梅林,这片梅林是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野生梅林,有“十里梅海”之称。以“梅”为介,荔波已连续成功举办12届梅花节,为当地景区带来大量的游客资源,进而提升荔波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一朵梅花带富一个村庄,因发展旅游而致富在荔波早已不算什么新鲜事。为了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荔波县以打牢“三个基础”、实现“两个提升”、推进“六个结合”为靶向,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牢记省州部署,紧盯“一年”时间节点和“大变化”目标任务,在景区提质扩容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的指导支持下,向总投资88亿元的22个重点项目出击,全面建成邓恩铭故居陈列馆、樟江景观带及慢行系统等项目。
绿色工业迈出坚实步伐。建成运营了青梅、蜜柚加工生产线,形成桑蚕、青梅、蜜柚三大特色产业链;成功研发旅游商品235种,销售收入1260万元;形成旅游商品开发、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两大绿色工业体系。
生态农业发展卓有成效。出台“一县一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桑蚕产业为主导产业;大力实施“3个10万亩”工程,桑园、梅园、果园分别达1.5万亩、1.3万亩、12.1万亩;创建5000亩校农结合蔬菜保供基地,茶园面积发展到2.63万亩;荔波蜜柚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生态发展阔步前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9.55%,跃升黔南州第一;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镇污水处理率、县城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分别达90.17%、93.5%、99.7%、100%。获评“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县”,成为珠江流域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县市;樟江河入选全省十条“最美河流”。
发起交通大会战。投资31.5亿元,全县旅游公路总里程达320公里,荣获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机场旅客年吞吐量首次突破10万人次,成为全省首个开通“云上公交”的县市。
荔波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的故乡,红色基因无处不在,丰富的红色文化造就了新时代的邓恩铭精神。荔波县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着力夯实党建基础,推行“党建+精准扶贫”模式,推进全域脱贫。
山江村是荔波县朝阳镇一类贫困村,在后进党组织排查中,发现山江村存在村支“两委”班子不团结、村财政账目混乱等问题。为扭转山江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局面,荔波县大胆创新,探索跨县招聘能人治村,从惠水县引进优秀人才任村党组织负责人,激发创业干劲。
一支“讲师团”、一个“土办法”、一个“小目标”、一个“小产业”,外来村支书杨杰用“四个一”让支部强起来、村民富起来。
为了让村民更加了解和掌握扶贫政策,杨杰提出组建村级“讲师团”,携带投影设备,制作扶贫政策PPT,利用晚上时间入组开院坝会,进行脱贫攻坚政策宣讲,不仅提升了村干部的责任感和学习动力,也激发了村民了解政策的积极性。
荔波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指挥体系,将全县划分为8个“战区”,全域精抓扶贫工作。选派同步小康驻村干部129人覆盖94个行政村,向54个贫困村和后进村精准选派“第一书记”。针对村级文书力量薄弱问题,为31个贫困村配备专职文书。采取“五个一”(挂一张作战图、制一张明白卡、签一张责任书、填一张进度表、写一张评估表)方式,全面完成8个农村后进基层党组织的整顿提升。
同时,探索实行村干部“歇职”管理,2017年以来,对2名村委会主任进行“歇职”。采取“三下三上”的方式层层把关,把一些“边缘人选”(排查测评为“一般”,但作用发挥不明显、工作后劲不足)和“顾虑人选”(存在老好人思想,不愿调整不想调整)真正排查出来,共排查调整15名村党组织书记。
在脱贫攻坚中,荔波出现了部分群众“争当贫困户”的现象,扶贫成为“扶懒汉、养懒汉”。
为此,荔波县调整扶贫工作方式,创新开展“三有三无”贫困户评选活动和双提升培训机制,从思想上发力,围绕“贫困户比精气神”,开展“有感恩之心、有脱贫之志、有增收之行”评选活动。通过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对评选出来的“三有”贫困户除进行镇、村两级表彰外,还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优先安排带富项目,鼓励帮助更多的贫困户发展致富,以此激励“三有”、鞭策“三无”,树立正确导向,一改过去直接送资金、给物资、包发展等传统扶贫模式。
“荔波作为全国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也是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县,旅游既是龙头也是支柱产业。”荔波县委副书记、县长叶霖说,荔波始终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以党建引领为保障、全域旅游战略为抓手,奋力走出一条“党建实、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绿色崛起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