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的责任担当
——写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

2018-11-18 10:08张晓红王玉风
中国记者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党报改革开放舆论

□ 文/张晓红 王玉风

内容提要 本文以改革开放40年历史进程为背景,以党报对重大思想认识问题和重大社会事件的具体报道为例,呈现党报在改革开放中发挥的特殊作用,体现党报在舆论宣传工作中的责任担当。进入新时代,面临新使命,党报要继续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发挥更加有力的舆论引领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航程。40年改革开放,新旧思想观念交锋从未间断。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党报审时度势,为不同观念提供交锋的场域,以明辨是非,引领导向。正是通过一次次激烈的思想交锋,不少思想禁区被突破,许多旧的观念被抛弃,符合历史发展逻辑的新思想新观念被社会接受,成为广大群众拥护改革、投身改革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40年来,党报关于促进思想解放、助推改革开放的报道不计其数,本文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报道,回顾党报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发挥的独特作用。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就党报在新时代的责任担当问题谈一些初步认识。

一、澄清思想迷雾,凝聚社会共识,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改革开放首先要解放思想,破除陈旧落伍思想观念。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能否成功的基本前提。正如邓小平所说,“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1]4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党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排头兵”“领头羊”的姿态,在宣传思想战线上冲锋陷阵,澄清思想迷雾,凝聚社会共识,为改革开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中,做好舆论铺垫,营造舆论氛围

改革开放的舆论,始于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拉开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大幕。此前,《人民日报》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抵制,先后刊登了《文风和认识路线》《标准只有一个》《哲学和宗教》等文章。党报坚持实践观点、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章的陆续发表,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做了前期的舆论铺垫。

当时,由于主张“两个凡是”的力量也很强大,实践标准论者被屡屡施加高压,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遭遇寒流。在实践标准论者和坚持“两个凡是”论者的斗争胶着之际,《人民日报》深谋远虑地进行了有关加强民主法治意识的宣传。历时半年的宣传报道,使人民群众对领袖人物的认识逐渐完成了由神向人的转变,这为后来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开启了思想闸门。

1978年5月12日,《人民日报》转载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全国引起了轰动。随后,地方党报纷纷转载。有的地方党报也组织了大讨论。《黑龙江日报》是最早参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地方党报,设置了“哲学”“实事求是”等专版开展讨论。在上海,尽管当时的上海市委受极左思潮影响,规定不表态、不讨论、不介入,[2]但是上海的《文汇报》和《解放日报》以刊登文艺作品的形式,间接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广东,《南方日报》在显要位置刊登了《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广开言路》的文章。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形成燎原之势。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打破了人们唯上、唯书、沿袭陈规陋习的思维定势,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最重要的一次思想大解放。在这次思想解放中,党报既是主要的舞台,也是重要的推 手。

(二)在姓“资”姓“社”争议中,冒着风险给予有力声援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亿万群众“摸着石头过河”,探索了许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新做法,实践证明成效也很明显。但是由于没有先例,这种探索往往遭到质疑,姓“资”姓“社”问题经常困扰着改革。1985年4月29日,在国有商业企业担任过业务副经理的关广梅,与辽宁本溪市蔬菜公司签订了一份租赁经营合同,租赁8个食品商店、拥有1000名员工,从事经营活动。这种现象在本溪是头一回。这种租赁经营行为,姓“资”还是姓“社”,引发了极大争议。在高层没有明确定论的情况下,1986年6月12日,《经济日报》刊登了关广梅《租赁企业究竟姓“社”还是姓“资”?》的来信,次日刊出了长篇通讯《关广梅现象》。文章在介绍关广梅创业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如实反映她在创业中遇到困难和阻力。《经济日报》呼吁读者踊跃来信,对“关广梅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租赁企业姓“资”还是姓“社”?《经济日报》在《“关广梅现象”提出了什么》一文中直言,“不要动辄提出姓什么,不要受旧框框的影响。”《经济日报》连续发表多篇报道,阐明观点,肯定关广梅现象,引发了全国范围的讨论。真理在交锋中形成,最终全社会达成共识,租赁经营是一种合乎法律规定的行为,商业企业实行个人承包、租赁和租赁群体的经营方式,不存在姓“资”姓 “社”问题。

(三)对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重要精神,不失时机地做了披露和报道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为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对于邓小平南方谈话,党报一路相随,不失时机透露和报道南方谈话的重要精神,为破除思想禁锢、提振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时由于种种原因,邓小平巡视南方的消息在主流媒体上没有公开报道。但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事关重大。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党报打破常规,以各种形式披露和报道南方谈话精神。1992年2月3日,《中国日报》刊登了杨尚昆和邓小平在深圳的合影。2月4日,《解放日报》在头版刊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要讲一百年》的重头评论,在全国拉开率先宣传、深刻阐发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的序幕。[3]2月20日至3月6日,《深圳特区报》组织撰写系列评论“猴年新春八评”,集中阐述邓小平谈话精神,8篇文章在该报连载后社会反响强烈,多家媒体转载,《人民日报》也转载了其中4篇。3月22日,《南方日报》发表了通讯《邓小平在“先科”人中间》,报道了邓小平到深圳先科激光电视有限公司视察情况。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了长篇纪实文章《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该文被海内外许多有影响的媒体在头版位置转载和重要时段播出,其中《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等全文转载,新华社向海内外全文播发。3月3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邓小平视察深圳的详细报道,邓小平南方谈话引起全党高度重视。南方谈话后来成为党中央指导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重要文献。

二、敢于触碰基层干部群众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敏感问题,为催生新体制新政策鼓与呼

改革开放是打破旧的体制机制桎梏的过程。40年来,在党报的助推下,许多积重难返的旧体制被破除,旧政策被废止。在这个破旧立新的社会变革中,党报坚决贯彻党的主张,忠实代表人民利益,敢于触碰基层干部群众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敏感问题,为催生新体制、新政策鼓与呼。

(一)强力发声,为“包产到户”鸣锣开道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是改革开放的初心。1978年中国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2.08%,[4]安徽凤阳小岗村自发搞的包产到户,为中国人民探索了吃饱饭的好办法。但在当时,这个具有走资本主义道路嫌疑的做法,险些被扼杀在襁褓中,党报强有力的发声,促使这颗星星之火最终形成燎原之势。

1977年6月,万里同志担任安微省委书记后,为鼓励生产队根据实际灵活建立生产责任制,制定了“省委六条”。由于还没完全从思想禁锢中苏醒,安徽的这份文件是触碰禁区的。1978年2月3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份省委文件的诞生》,对安徽的“省委六条”给予肯定,发出了支持小岗村改革的明确信号。接着,《人民日报》3月17日又刊登了《认真落实党的经济政策》,提出农业要发展就要靠落实党的政策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对处于试验中的改革举措,表明了大力支持的态度。然而,小岗村的改革遭到了当时分管农业的领导干部的反对,认为安徽的“省委六条”,“条条都在否定大寨经验”,认为包产到户导致的混乱现象“不利于集体经济巩固”,要求大家不要搞包产到户。在激烈的交锋面前,党报继续给予回应。3月3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安徽省农委的辛生、卢家丰的来信,认为要“正确看待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安徽各地实际情况来看,实行包工到组、联系产量评定奖罚的责任制,效果很好。”1980年4月9日,《人民日报》刊出《联系产量责任制好处多》,报道了包产到户带来的农业丰收、农民增收的成果。小岗村改革顺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党报的舆论支持下,包产到户的做法逐渐被各地干部和群众认可,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样本。

(二)因势利导,抓住热点事件推动法制建设进程

2003年,孙志刚事件经媒体报道迅速引爆了舆论,施行了21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最终被废止。这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走出的一大步。今天,再次审视党报对事件的推动作用,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孙志刚事件的最终解决有网民参与的因素,但是促成案件解决的主要力量来自党报。2003年3月17日,孙志刚在收容所被打死。4月25日,《南方都市报》最早报道此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4月26日,《北京青年报》发表《孙志刚之死·舆论·收容的法律问题》,社会关注度愈加高涨。

5月15日,人民网发布《从孙志刚案看有关收容的法规违反〈立法法〉》一文。文章摆事实讲道理,指出当时有关收容的法规违反了《立法法》。5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孙志刚案还能走多远?》,呼唤完善有关制度。在党报的推动下,案件得到公正审理。6月22日,国务院废除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收容遣送办法》,颁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通过这件案例的处理,人民群众对对依法治国有了切身感受。党报抓住社会热点问题因势利导,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民主法制建设进程。

三、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在新时代发挥更加有力的舆论引领作用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作为,勇于担当,为改革开放把好舆论导向关,这是40年改革开放宣传舆论工作中的一条重要经验。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华民族走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发展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面对挑战,党报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担当意识,继续发挥思想舆论战线主力军作用,更好成为我国新闻舆论的“风向标”。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5]这也是新时代党报要坚持的政治方向。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宣传思想工作中至关重要。在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利益诉求不同和社会价值观多元化而引发的社会矛盾此消彼长;互联网兴起,在便利信息传播的同时也为负面舆论的流传开了方便之门;霸权主义遏制中国战略的实施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给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和判断国内外形势不断带来干扰。宣传思想战线要正视现实,接受挑战。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自觉,切实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大任务,精心开展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6]更加突出党报在舆论导向上的引领作用,更好发挥党报在思想舆论战线主阵地作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作出新的贡献。

(二)创新传播手段,在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上下功夫

贯彻媒体融合发展战略,党报已将融媒体形态作为重要传播手段,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有了明显增强。但是应当看到,网络媒体特别是自媒体平台上,各种各样负面舆论波涛汹涌的势头没有彻底消退,思想舆论战线“澄清谬误、明辨是非”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让党的主张和人民的呼声在网络媒体传播上更加精准、及时、生动,能够激发人们的接受意愿,引发人们的理性思考,有效应对各种负面舆论,主流媒体任重道远。党报要在网络舆论阵地上更好体现责任担当,充分发挥专业性和公信力优势,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精品力作,更好把握网络传播规律和特点,更快提升网络传播能力,让党和国家的声音通过强大的网络传播渠道,“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讲好中国故事,把向世界展示中国新形象作为党报必须深刻思考的命题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史诗般的进步”,世界瞩目。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全面、立体和真实的中国,党报需要深刻思考。

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影响力日益壮大,但中西方在语言、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使中国真实的国家形象与西方刻板印象之间有较大的差异,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党报和其他主流媒体一道,在创新国际传播方面要有责任担当,在讲好中国故事上下更大的功夫,将最真实的中国形象展现在世界的面前,向世界展示全面、立体和真实的中国新形 象。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传统的文化,蕴含着中国当代的思想和精神内核,其中很多优秀的思想对于解决当下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有重要价值。党报在对外传播中,要创新阐释中华文明的方式,以文化为纽带,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核与具有当代特色的中国故事结合起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与其他国家的共同点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在国际上打造独特的“君子中国”形象,通过文化来凝聚共识,寻找解决世界级问题的途径。 (作者张晓红是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玉风是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

【注释】

[1]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与解放思想[OL].人民网,2014-09-22.

[2] 蔡美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中的党报作为[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4月,第71页。

[3] 周瑞金.我与皇甫平——写在《解放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J].新闻记者,2009年第9期.

[4] 中国历年人口数统计(1978-2015) [OL].国家统计局,2016-08-02.

[5] 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OL].新华网,2018-08-22.

[6] 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OL].新华网,2018-08-22.

猜你喜欢
党报改革开放舆论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