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志”,让数据有温度

2018-11-18 09:36周兑梦
今日海南 2018年6期
关键词:民情日志标签

文|周兑梦

近年来,大数据的理念渐渐深入人心。事实上,政府一直以来都是大数据的占有者。对于街道而言,也是如此。有多少独居老人?有多少低保户?有多少就业困难人员?这方方面面的数据,只有政府最清楚。

然而,这些写在纸上、放进档案袋里的数据大部分时间只能起到单一项目统计的作用。在信息化的今天,它封闭、碎片化的缺点,早已不能满足城市民生的需求。我们亟需一个涵盖从数据收集、整理到分析的平台,来为民生提供更加精准与高效的服务。

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的“民情日志”,就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民情可视化让数据有温度

最新的统计显示,在临汾路街道的户籍人口中,老龄化比例已经上升至39.4%,而因病致贫也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救助类别,主动失业更是成为了新的社会现象……这些数据无不对街道公共服务供给的精准性、针对性及科学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了应对挑战,也为了弥补民生服务的短板,临汾路街道打造了“民情日志”。

这是一个集信息采集、管理、应用于一体的综合系统,以“人”“房”的信息为基础,以“身份标签”、“服务标签”和“管理标签”为扩展,配套建设相应的数据采集与应用机制,是一个同时覆盖了PC端和手机端的信息采集利用平台。

它的数据来源于四个层面:各居民区一户一表基础数据、街道各个条线部门的业务数据(市、区、街道三级业务数据)、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居民办事数据、街道和居民区干部入户走访数据。

该系统通过对街道辖区内民情信息和服务管理过程的全覆盖,提升街道以及下辖居委会在服务和管理方面的精准性、主动性和前瞻性。

简而言之,就是将以往写在纸上和在单一系统内的信息录入数据库并加以利用。

仅仅是录入,优化的就不止一点点。

首先,民情大数据能够按照一定权限和程序,对不同的应用者进行不同程度的公开,其优势就在于信息的开放度和共享性。

其次,将干部日常走访信息随时录入,数据及时更新,并通过手机终端的互联互通,将民情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数据应用中心,这就确保了任何时候查询的各类民情数据都具有准确性和时效性。

而这些,都是实施精准民生工程的重要依据。

标签、数据分布让民生更精准

一直以来,民生服务政策种类繁多,既相互割裂,又缺乏系统性。“民情日志”通过整合各层级的大数据,将身份标签、服务标签和管理标签精细到人、精确到户。例如,系统可以通过服务标签的查询统计,准确显示每位帮扶对象享受的现金、实物、服务等的累积量,这样就避免了过度帮扶和重复帮扶。又或者,在落实市区街道常规政策外的临时帮困时,可以通过身份标签和服务标签自定义帮扶条件,准确查找出需要帮扶的对象,避免拍脑袋给名额。

这就是民情大数据最大优势的体现——应用性。

“民情日志”覆盖了临汾路街道3万多户居民家庭、近8万居民群众,具体数据涉及年龄、职业、学历、党团员、民族、收入水平、残疾状况、民政救助等上百条字段标签。所有的数据在系统中交汇,实现数据和业务的融合。

同时,系统具备强大的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可以实现按人、按房等多种组合的查询统计。这些大数据经过分类查询和展示,可以形成较为直观的群体数据分布图,便于第一时间发现和查找社区同一类型的所有困难人员的结构和分布。

前不久,临汾路街道通过大数据汇总发现,阳曲路760弄和闻喜路251弄小区有不少因病致贫的困难家庭。对此,街道除了用足民政帮扶政策外,还为困难家庭安排了结对帮扶的国有企业党组织,通过党员干部定期走访,送上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对其中一些有需求的家庭,还专门安排家庭医生上门进行一对一康复治疗等。

对数据的应用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当系统显示某人兼具多个身份标签时,就能确定他或她是重点走访的对象,可以根据标签多少确定走访的频次。再如,通过物联网和感知网,街道可以为所有独居高龄老人配置传感器、电子围栏等,在监控生命体征的同时,也保证紧急救助及时到位。

“系统数据一定是越用越活、越精确,不用就会死去。数据积累后不断派生新的数据利用需求,而新的数据利用需求又会要求更多数据的采集,数据就像雪球越滚越大,应用也会越来越丰富,当街道机关干部和居民区工作人员形成习惯,这个平台也就有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民情日志”的打造者——临汾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俞林伟认为,对于系统数据的应用“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目前,“民情日志”系统已经汇集了53个身份标签、60个服务标签、10个管理标签,录入70万条字段信息数据。数据库越大,越能确保精准民生工程不遗漏、全覆盖。

大数据动态反映诉求让治理更有效

“‘民情日志’精准民生工程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困难群众的帮扶,更重要的是,它为社区公共资源的配置和凝聚服务各类群众的公共空间布局,提供了更加精准的决策依据。”俞林伟说。

在社区公共管理和服务需求日益复杂的今天,仅凭个人感知,已经很难全面了解情况了,必须学习数据驱动的管理决策方法,依靠海量的数据搜集和精准的数据分析增强决策的科学性。这方面,“民情日志”系统完全能够胜任。

俞林伟介绍说,他们今后将计划深度开发各类便民服务应用。如临汾路街道现有的居家养老智能化管理系统、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综合管理系统,不仅通过大数据的应用提高了为民办事的效能,还可以通过“民情日志”的大数据分析,为社区公共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事实上,临汾路街道今年启动的“1+4”党建服务阵地建设、为老服务中心改造、青年中心和幼托站点建设等,都是依托“民情日志”大数据交互后形成的人口分布热力图,推动科学规划和布局相关站点建设。比如作为今年上海市政府实施项目的“幼托点”建设就是如此。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在商品房小区相对集中的汾西路东段,2-3岁幼儿明显呈现“红色”密集状态,遂将幼托点设置在这个需求最追切的区域。目前,该项目已启动建设,预计建成后的“幼托点”将成为临汾社区便民利民的公共服务设施,以满足周边居民群众对幼儿托管的追切需要。

俞林伟说,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海量的数据状态或相应的数据处理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更意味着一场社会变革,而这种社会变革,又伴随着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变革。

以往,人们习惯用“民情日记”来联系服务群众、反映群众需求。而今,一字之差,带来的是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是“从拍脑袋决策到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决策”的转变,更是“从行政主导的管理型政府到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的转型。

让数据有温度,让服务更精准,让治理更有效,让生活更美好。

猜你喜欢
民情日志标签
一名老党员的工作日志
读扶贫日志
奏响抗疫“三重奏” 彰显人大为民情
一颗滚烫心 满腔为民情
遇民以诚 示民以信——满怀民情,满心民生
雅皮的心情日志
雅皮的心情日志
泸州市纳溪区:1005名民情直报员确保民情直达
让衣柜摆脱“杂乱无章”的标签
科学家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