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激励,释放公众环保热情

2018-11-18 07:53本刊评论员陈慧
今日海南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利己个人利益分类

文|本刊评论员 陈慧

有人说现代人的生态环保意识匮乏,对此,笔者认为不太准确。当今世界没有几个国家的公民,能比今天的中国人更痛恨雾霾和白色垃圾,呼吁绿水蓝天。很多人对生态环保的诉求可谓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为了呼吸清新空气,多少人从全国各地举家搬迁到空气质量最优的海南岛;为了让孩子喝上放心奶,多少宝妈想方设法、不惜代价到世界各地运回更安全的奶粉。

与之相反的是,不少人的环保行为却仍处于“初级阶段”。比方说,一个不惜高价从超市购买绿色有机食品的人,顺便也使用了无数花花绿绿的塑料袋;一个整天抱怨PM 2.5超标的人,为了出行方便却不会少开一天车;一个痛骂污染企业“黑心”的人,又会随手将垃圾扔向路边的河流……

人人都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但是环保从来都不是环保部门的一家之事,也不是排污企业的一己之责,而是全体公民应尽的义务。环保工作要迈上更高的台阶,最重要的还是让民众的环保意识具体落实到环保行为中。

如何引导民众的环保行为?这个问题可以有一千种答案。但是笔者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环境污染从根本上说也是人的一种“利己”行为。当环保行为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一般人们会选择个人利益而放弃环保利益。如果能有一种模式,既符合环保利益,又符合个人利益,让个人从中得到实惠,那么这种方法必定是行之有效,且能够迅速推广的。

时下,各地都在出台政策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工作,“垃圾兑换超市”应运而生。其运营模式为:人们可将户内收集的垃圾送至垃圾兑换超市,根据实际需要,按兑换标准在超市自主选择所需的生活用品,超市所收垃圾中可回收部分由废品回收中心按价回收,不可回收部分则由保洁员统一运至垃圾处理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理。

在垃圾兑换超市,人们将可回收利用的废旧金属、废旧纸质制品、废旧塑料等兑换成积分,再用积分来兑换毛巾、牙膏、肥皂、食用油等日常生活用品。这样一来,既“诱惑”人们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又使得环保与资源再利用得到了兼顾,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公众环保观念扎根,使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提高了环保意识,这比一般的环保宣传手段要有效得多。

垃圾兑换超市的兴起,给人们很大启发。当然,垃圾分类不仅限于垃圾兑换超市,政府还可以开展流动垃圾兑换点,让垃圾兑换点布局更科学;或设置回收智能垃圾箱,市民在分类投入垃圾后,可以通过微信红包领取一定金额的奖励,以此来倡导垃圾分类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考虑引入绿色激励机制,这种激励要符合人们的利益需求,将生态文明建设中难以操作的“软性”理念或口号,转变成看得到、摸得着、具有可操作性的实务,引导人们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合乎生态文明,释放公众的环保热情。比如,市民主动打扫户外卫生、使用节水型水龙头及节电灯具、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选择绿色出行方式等点点滴滴的环保行为,均可获得相应的积分奖励,积分则能兑换代金券、现金红包和礼品等。

久而久之,让环保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形成一种生活习惯,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走出一条良性的、可持续的环保新路子。

猜你喜欢
利己个人利益分类
利他,是最高形式的利己
“利己”二面
概念辨析、条分缕析论述文走向“深刻”的策略路径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集体主义话语权的重构
社会质量理论视角下乡村社区治理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给塑料分分类吧
创业观念:利他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