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胡 磊
99.7%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99.3%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这是铜陵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交上的优异成绩单。
“放管服”改革正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有人说,如今政府门好进了,脸也好看了,可事依然难办,部门动动嘴,群众跑断腿的现象并不鲜见。这番话语虽犀利却不无道理,那么,改革的下半场又将落子何处?
以浙江经验为借鉴,今年5月,铜陵开启企业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改革序幕,改革速度和力度在安徽省位处前列。如今,血液中流淌着改革创新基因的铜陵再次以领跑者的姿态迈入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新常态。
铜陵市委书记李猛指出,“最多跑一次”是一项真正的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也是事关铜陵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发展工程”,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更大成效,进一步跑出铜陵“加速度”,充分体现铜陵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最多跑一次”与此前的改革举措有何不同,铜陵又如何将改革落到实处?寻根究底,要从其理念上的改变与创新开始。
刚来铜陵工作不久的王女士最近相中了一套不错的二手房,因为工作繁忙,她一直没能抽空约卖家去办理过户手续。最近,社区正在宣传“最多跑一次”改革,不动产登记也属改革之列。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王女士请了半天假,带上材料来到市政务服务中心。
此前,王女士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通过政务服务网查找到办事指南,并根据指南搜集了所需材料。在服务窗口递交完材料并经过审核后,王女士领到一张业务受理单,办理时限和取件时间、地点在受理单上一目了然,工作人员告诉她,如果不方便过来取,还可以提供免费的快递送达服务,从走进门到办完事,前后只用了不到一刻钟。
为什么“最多跑一次”改革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变办事难的沉疴痼疾?铜陵市编办主任钟锋表示,“最多跑一次”最大的不同在于理念上的转变。从字面上看,“最多跑一次”主语是人民群众,改革的逻辑起点是基于群众立场。如果说“放管服”改革是一个链条,那么“最多跑一次”就是链条末端的那个环节,改革的最终成效,也要通过“最多跑一次”这块“试金石”来检验。
“最多跑一次”改革以结果为导向,是政府给自己划定的一条底线,这意味着改革的方式由正向推动变为反向倒逼。
过去,由政府主导的改革往往会给自己留有宽松的政策余地,以便于自身管理,出于这种思维,就会尽可能要求办事群众提供更加完善的材料,办理时限也尽量放长。改革的理念转变后,“最多跑一次”是对群众的承诺更是对政府的鞭策,通过自我加压,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将政府的行政效能潜力提升到最大,让群众办事方便,把麻烦留给自己,彻底打通了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的痛点。
政府的自我革命必然伴随着改革的阵痛,改革理念的转变也要体现在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具体行为上,这对于每一位参与者来说都是考验。
为确保改革落到实处,铜陵市将“最多跑一次”作为全市“放管服”改革的“一号工程”,市、县区、乡镇三级层层传导压力,做到责任到人。
值得一提的是,铜陵在政务服务效能建设方面此前已打下良好的基础,居民幸福指数和企业营商环境较好。一位地方的观察家表示,铜陵地域面积小、人口少,资源禀赋并不突出,在对外开放的硬件条件上无法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要想发展快人一步,就必须在行政效率的提升、政务服务的优化上先人一拍。九十年代初以来,铜陵曾开展四次思想解放讨论,不断重塑发展基因,让这座城市迸发出新的活力。从这一点看,“最多跑一次”改革也正是铜陵在步入新时代后,对过往改革创新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改革理念之变也引领了政府行政权力运行流程的深刻变革,实现“最多跑一次”的关键在于落实其中的“一”。铜陵市在推进改革过程中,结合群众办事实际,将“一”的内涵扩展为“一网”、“一门”、“一窗”。“一网”即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网,“一门”指政务服务单位集中在政务服务中心一地办公,“一窗”指办理业务只需跑一个窗口。由多个到一个,从多次变为一次,办理流程有何不同?
在铜陵市政务服务中心,一楼社保大厅的业务通常最为繁忙。和常见的一字排开的办事窗口不同,这里的办公区域分为内外两个环形区域。其中内环为业务受理窗口,外环则根据险种和职能分工,划分了不同的后台办公区域,前台受理业务后,所有资料在后台进行归集整理,完成审核。
铜陵市社保中心办公室主任陈龙介绍,起初,铜陵市社会保险根据险种不同分多个中心,办事地点也不在同一位置。2011年,铜陵在全省率先将三类群体共九个险种统一合并管理,成立综合性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服务中心,并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办公。由于业务条块分割较细,最初社保大厅对外办理业务的窗口有四十多个。为简化办事流程,社保中心对窗口进行整合,划分了参保征缴、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三大模块,但始终未能突破内部分片的做法。
“最多跑一次”改革后,铜陵市社保中心彻底改变了过去的业务流程,设立了8个综合窗口,无差别受理所有社保业务,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由统一窗口受理业务后,交由后台进行集中审批。目前除社保业务之外,政务服务中心内商事登记、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等服务项目都已陆续推广了这一模式。
业务受理与办理分离,需要对整个流程进行再造,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审批流程的优化。在新的流程下,过去分散在各部门的审批事项需做到并联和同步,这意味着要对各部门的权力进行重构。
为此,铜陵市成立了高规格“最多跑一次”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作为“最多跑一次”改革牵头单位的市编办负责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铜陵市编办在对改革具体任务进行梳理后,将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并对各相关责任部门进行跟踪问效。为强化各部门工作联动,铜陵市还建立了“最多跑一次”联席工作会议常态化机制,定期召开由各相关责任部门一把手参加的工作推进会,协调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会上加以解决,确保信息沟通流程畅达。
部门之间业务协同关系的建立好比搭建了交通网,而要让办事的时间成本进一步降低还需要搭上“互联网+”的快车,让数据代替人去“跑腿”。铜陵在此次“最多跑一次”改革中,首先明晰各部门审批事项,并在此基础上对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进行了详细梳理,再交由各部门汇总讨论,明确每一事项名称、办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通过与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合作,形成全市政务服务信息“一张网”,真正实现各部门数据共享,解决过去“信息孤岛”的顽疾,避免了信息化建设工作与政府改革两张皮的现象。
新的流程打破了政府部门之间的藩篱,各部门从“单打独斗”变成“协同作战”,体现了整体性政府的全新理念。
从短期来看,“最多跑一次”改革降低了群众办事成本,提升了办事效率,而从长远来看,这场改革更超越了其本身价值,释放出越来越多的改革红利。铜陵市委副书记、市长胡启生指出,要以“最多跑一次”为突破口,从与群众和企业生产生活关系最紧密的领域事项做起,全面深化政府自身改革。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铜陵市通过推动跨部门审批流程再造,倒逼了行政审批权力部门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提升行政审批效率,跑出了铜陵“加速度”。
安徽省在“最多跑一次”改革方案中提出目标:一般性事务、企业注册登记、不动产登记、一般性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分别在一个工作日、三个工作日、五个工作日和五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即“13550”行动。铜陵市在安徽省标准基础上,进一步压缩为“12340”。具体而言,对部分存在重合的审批事项进行整合归并、联动办理,让不需要跑腿的事项全部不用跑。同时,进一步减次数,变“跑多次”为“跑一次”,变“跑一次”为“一次不跑”,变“现场办”为“网上办”,对于申请材料能简则简,让群众能够在最短时间办成事。通过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推动各领域改革共同瞄准群众和企业需求,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组合拳”,让群众和企业不仅少跑腿,更能跑得省心、办得更快。
“12340”目标的成功实现,得益于铜陵前期打下的良好基础。此前,铜陵市在建设项目“多规合一”、商事制度等领域改革作为全省试点城市,在清单制度建设、电子政务建设等方面也走在全省前列,为加速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提供了有效支撑。
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要坚持科学评价和有效管理。铜陵市编办副主任许公平介绍,铜陵市“12340”的目标是在详细调研基础上提出的,为尽可能压缩审批时限,市编办对重点审批项目进行跟踪了解,特别是对项目审批‘两难两多一长’的问题,找到其中影响办事效率的症结,并采取相应的办法化解。以建设项目审批为例,其行业内部有一整套评价标准和管理机制,在精简审批流程时,必须在现有的框架内执行,铜陵市在推进改革过程中,以解剖麻雀的态度对每一件审批事项进行科学的论证,严格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简化流程,让改革“行得稳”、“走得远”。
目前,在现行的制度下,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的空间有限,但政务服务质量提升的空间无限。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以“最多跑一次”为代表的放管服改革,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同时解决问题,推动政务服务与群众的需求相结合。据了解,下一步铜陵将继续巩固和提升政务服务人员的办事效率,在人性化服务方面进一步创新和提升。除市级层面,改革也进一步向基层延伸,不断缩小群众办事半径,力争服务到百姓家门口。依托信息化手段,目前政府服务网络已逐步铺开,在各基层社区、乡镇,也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为群众提供代办服务。
在完善和提升监管手段的基础上,目前铜陵正在建设工业项目审批等领域进行“承诺即开工”改革试点,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政府部门工作的重心将从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未来,随着顶层设计的不断推进,将有望实现“一次都不跑”,在铜都大地上,改革正朝着更深层次的攻坚领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