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委组织部
相传远古时,成群结队的美丽白鹭悠然在此栖息,成就天地融合的自然之趣,人们称它为“鹭岛”;进入新时代,驰名中外的鼓浪屿引人向往,呈现与时俱进的发展之美,人们为它而骄傲。厦门,这个令人怦然心动的城市正迈开务实奋进的步伐与时代同行。
为时代发声,为党建放歌。三十年前,由厦门市委组织部与厦门市电视台合办的党建专题栏目《党的生活》亮相荧屏,成为一档“充分传播党的声音、真实展示党员风采、见证时代进步发展”的优秀党建电视栏目。三十年风雨兼程,厦门党员电化教育工作与《党的生活》电视栏目在改革开放的雨露中共同茁壮成长。《党的生活》栏目以闪亮的思想、精致的画面、真挚的情怀,绘出一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画卷。
牢记党性使命,始终与党同心,是《党的生活》栏目始终坚持的原则准绳。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理念指引下,《党的生活》栏目真诚传递全市人民的心声意愿,竭力为全市基层党员群众提供学习领会时代精神的平台,热情讴歌社会进步中涌现出的时代先锋。
服务中心大局,宣传重点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栏目的宣传重点也从单一宣传典型转变为配合市委和组织系统的中心大局上来,一部部聚焦中心工作的专题片应时而生,如为配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摄制的《鹭岛先锋》《“乡音土话”论先进》等,为配合美丽乡村建设拍摄的系列片《“顶”村书记马铭飘》等,为配合实施人才战略拍摄的宣传片《海纳百川千帆竞》等。这些专题片紧跟重点、服务大局,及时有效地为各项中心工作的完成加油助力。
宣传基层典型,强化堡垒建设。自改革开放之初到三十年后的今天,栏目始终注重服务基层党组织建设,宣传基层党组织的典型做法。为此,栏目先后拍摄了《特殊窗口》《为国徽争光》《沃野春潮党旗红》《“莲”色生香》《星级管理筑强堡垒》等一大批典型案例作品,大力宣传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带领广大党员改革创新、勤劳致富的先进事迹。
宣传党员典型,弘扬模范精神。塑造生动的典型人物,汲取鲜活的榜样力量。近些年,栏目先后拍摄了《筑路人》《泥水班长》《和谐深田耕耘者》《大爱无疆点心灯》《一个产业工人的中国梦》等一批人物专题片,用精彩的光影宣传了一批批奋战在特区沃土上的优秀共产党员事迹。
宣传帮扶典型,传播感人事迹。时代记忆少不了贡献突出的帮扶典型,岁月的沉淀让他们的事迹更加感人至深。比如反映郭山村老党员为该村青年寻找出路的感人故事的《咱村青年无闲人》,反映救助闽西南地区先天性心脏病贫困患儿的爱心故事的《救心行动》,反映老党员林圣雪带领着她的“老妈妈帮教队”二十几年如一日地关爱、教育、感化一批又一批失足青少年的动人故事的《林圣雪和她的“老妈妈帮教队”》等,这些专题片在宣传典型感人事迹的同时传播出温暖人心的时代力量,社会反响良好。
时代的浪潮奔涌向前。党建电视栏目若要紧跟时代步伐,必须在稳定发展中推陈出新、寻求突破。三十年“红色”品牌打磨,求新求变不止,《党的生活》栏目深耕红色土壤,厚植創新力量。
选题上坚持从单个宣传到专题报道的创新。栏目创办之初,宣传的题材和形式多为“单打独斗”模式。随着不同时期先进典型的层出不穷,栏目迫切需要做出有策划、有主线、有深度的系列专题报道。为此,栏目始终坚持挖掘、塑造、宣传“为民服务”的时代典型,三十多年来讲述了400多位奋战在特区沃土上的优秀共产党员和300多个先进党组织的典型事迹。通过深度梳理主题而摄制的系列报道,能够更加广泛深刻地传递时代能量,如节目中播出的国企系列宣传片《扬帆出海》《和谐之声》《强港基石》和劳模先进典型系列片《劳动者之歌》等系列专题片,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形成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拍摄上坚持从“大体反映”到细致刻画的创新。早期拍摄的专题片由于摄制条件和理念受限,只讲求“大体反映”,叙述逻辑简单,画面表现形式单一,党员干部群众收看愿意不强烈。为改变这种局面,栏目摒弃“高、大、全”的人物塑造思路,在表现方式上做出全新的尝试。一方面是善于讲故事。在忠实于素材的基础上,集中表现符合工作、生活实际的矛盾发展,用平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反映主题。另一方面是善于用画面表达故事。栏目拍摄每一个画面都尽量做到稳、准、精,为报道的每个事件和人物选择恰到好处的镜头方式,用丰富细腻的细节表现讲述典型故事。为拍摄《高原上的鹭江人》中厦门市援藏干部的典型故事,栏目拍摄组三进西藏林芝,不仅要克服重重艰苦的自然环境,还要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只为能够捕捉到最为真实的画面和故事,让最终呈现的画面“活”起来。
后期制作上坚持从“说得过去”到精益求精的创新。近年来,为了提高节目的制播质量,栏目组每月召开一次创作碰头会,对当月的作品进行剖析,有进步的继续保持,有不足的坚决改正,对下阶段的选题和摄制提出计划和方案。同时,大胆尝试纪实记录、场景模拟等电视创作手法,在节目的后期制作中坚持反复推敲,追求整体艺术审美效果。三十年来,栏目播出的节目中共有16部作品在全国评比中获一等奖,17部作品在省级评比中获一等奖,其他获二、三等奖的作品近百部。其中,《爱在屿后西》《金色情怀》《奖牌背后的故事》《一个产业工人的中国梦》等专题片,均为教育性与艺术性兼具的可贵尝试。
三十年使命不改,三十年初心不变。三十年来,《党的生活》栏目始终坚持精品意识,坚守红色情怀,不断提升栏目品质,创新栏目形式,提升党员教育服务水平,也因此赢得了观众一如既往的喜爱和认可。
保持党建宣传的责任心。《党的生活》栏目始终心系广大观众,反映时代强音,在保持节目基础风格的同时,力求与时俱进、寓教于乐。栏目恪守宣传服务责任,从上世纪90年代设置的“专题”板块扩展为如今的“新视线”“特区先锋”两个子板块,其中“新视线”主要播报市、区党建和组织工作的动态消息或深度解读,展示组织工作成果;“特区先锋”重点宣传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特区先锋人物的事迹。分设后的子板块内容更加丰富、定位更加准确、上情下达更加顺畅,充分迎合了基层党员群众的实际需求,受到普遍欢迎。
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党的生活》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明确自身定位,严格自我要求,强化把关意识和精品意识,不断创新党建宣传新途径,力求栏目能够进一步围绕全市党建和组织中心工作,更适时、更贴切地展现党建和组织工作的热点、亮点和创新点,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全市党建和组织工作的优秀经验,更全面生动地展示组工干部队伍的形象与风采,努力打造组织满意、党员欢迎、群众爱看的优质学习服务平台。
保持着眼大局的事业心。今年1月,厦门市委组织部积极打破传统党建专题片模式,摄制了纪念《党的生活》栏目三十周年的三集系列微视频(第一集《三十而立,不忘初心〈先锋篇〉》;第二集《三十而立,强基固本〈堡垒篇〉》;第三集《三十而立,鸿业远图〈事业篇〉》),充分展示了三十年间厦门市党的建设经验成果,特别是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动“五大发展”示范市建设中所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三十周年”系列微视频陆续在厦门电视台、“厦门党建e家”等平台同步播出,实现了新时代背景下融媒体立体互动的优质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