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 陈雅璐
一、举旗帜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我国教育事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由之路。
举旗帜,呼唤广大教育工作者既要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和积极传播者,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促进全体师生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又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转化为建设教育强国的自信。
二、守宗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教育是人民期盼之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工作的初心。教育,一头连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一头连着每个孩子的命运、每个家庭的未来。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的,其工作目标即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均以人民为中心,皆以人为旨归。为人民谋幸福,这个初心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坚守根本宗旨,就是要随时随地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视教育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把办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教育改革发展得失的根本标准。
我们的教师要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人民教师,既是教师的荣光,更是教师的责任。这份责任尤其体现于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人民教师办人民教育,就要牢固樹立改革创新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公平地分享教育改革成果,进而赢取人生出彩的机会。由此,教师才能肩负“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这份千钧之担。
三、谋大计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必须把教育放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去认识,置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的角度去考量,摆在优先位置去发展,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推动教育持续完善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的适应度、同人民群众期待的契合度、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匹配度。
以教育之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来谋略伟大复兴之大计,就要让公平与优质比翼双飞。在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同时,务须深刻领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一重要论断,基于国情,以制度供给改革补齐短板,以精准施策完善教育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教育肩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担,让每个课堂沐浴在教育的普惠性阳光之下,让每个孩子都能赢在人生起跑线上。
四、筑梦想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是当代中国青少年学生应该具有的远大理想与坚定信念。身为“筑梦人”,教师要心中装着国家和民族,肩上扛着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用中国梦打牢全体学生的共同思想基础。
筑梦,则更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这条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紧紧抓在手上,充分发挥校园课堂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教师要及时为学生补足精神上的钙,教育引导学生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助力学生筑梦、追梦、圆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远大青春梦想,释放强大青春能量,成就美好青春人生。
五、育新人
新时代教育,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涵养时代新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人。教师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在加强品德修养上、在增长知识见识上、在培养奋斗精神上、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引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传道者,其自身先要明道与信道。新时代教育,亦须培育新时代教师。“四有”好老师亦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设立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点燃教师岗位上的幸福感、事业上的成就感、社会上的荣誉感,创设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的良好环境,营造优秀人才争相从教、在职教师尽展其才、“四有”好老师云奔潮涌的壮丽景象。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