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7日,由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共同主办,中国宇航学会先进小卫星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减灾遥感分会、国家环境保护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承办的“遥感卫星技术与应用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环境减灾一号A/B卫星于2008年9月6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至今已稳定运行十周年。值此之际,本次研讨会系统总结了环境减灾一号A/B卫星在减灾及环保领域的应用情况、平台及载荷的技术优势、运行管理的经验。通过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充分展示了环境减灾一号A/B卫星为我国的防灾减灾及环保工作提供的重要支持,同时也对我国后续卫星的发展产生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孙家栋、吴宏鑫、王建宇、杨孟飞院士,中国工程院任阵海、龚惠兴、魏复盛、周立伟、戚发轫、周寿桓、范本尧、蒋兴伟院士等出席了会议。此外,来自中国科学院、民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国防科工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中国林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上,中国宇航学会王一然副理事长、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一司赵坚副司长为大会致辞。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杨思全总工、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王桥主任、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科技委白照广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王建宇院长、中国科学院相里斌副院长、508所曹东晶研究员、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徐文主任、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李素菊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环境减灾A、B星减灾应用与展望》《环境一号卫星在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环境减灾一号A/B卫星在轨运行十年总结及后续发展》《环境减灾卫星红外成像技术及发展》《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卫星高光谱成像仪》《环境一号宽覆盖多光谱相机介绍及后续发展展望》《大数据时代的遥感卫星应用》《环境减灾A、B星运行管理与服务》的主题报告。
会议现场
环境减灾一号A、B卫星的在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白照广主任在报告中分析了环境减灾卫星的意义,一是开创了中国民用遥感四大系列中的环境减灾系列卫星建设,提升了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能力与水平;二是助推了中国卫星环境、减灾应用中心建设和运营,为其他行业和国际社会提供了丰富的遥感数据源;三是多要素、高时效遥感卫星星座设计技术得到应用,扩展了中国卫星遥感设计技术内涵;四是新型遥感器技术得到成功应用,推进了中国遥感器技术的发展;五是小卫星平台可靠性水平得到提高和充分验证;六是卫星可用性设计成为卫星设计关注的内容;七是开创了亚太空间技术合作新模式。白照广主任指出,基于中国环境与灾害面临的严峻形势,环境与灾害监测一直是中国政府持久关注的事业,环境减灾后续卫星已经纳入《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新一代环境减灾卫星将在平台精度、遥感性能、图像质量、成像效能、卫星可靠性上进一步提升能力。
研讨会对环境减灾系列卫星后续的发展及规划进行了充分展望,随着卫星技术与水平的不断提升,环境减灾卫星将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将在国际环境与减灾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