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
没有谁一定会被提拔,有为才能有位。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峰认为,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应在干部工作中坚持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发挥好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人民日报》9月10日)
胡建淼
干部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就永远没有“保险箱”。
——一段时间内,天津市原副市长陈质枫、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原副巡视员唐文智、山东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张建华等相继被查,有的被立案查处时已退休11年。对此,《人民日报》刊文称,一旦违规越界,任何人都难逃党纪国法的制裁。(《人民日报》9月18日)
聂资鲁
现代社会中,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核心,没有政府的诚信,就没有社会的诚信。
——9月8日,首届“打造诚信政府 优化营商环境”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主任、博士生导师胡建淼表示,提升政府公信力,必须确立阳光政府、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新理念,树立诚信政府的新形象,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科技日报》9月10日)
加强国有企业监管及反腐败立法是国际惯例,也是国际常态。
——日前,湖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聂资鲁研究发现,加强国有企业反腐败立法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坚持探索的重要课题。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近百个国家都是通过立法,尤其是议会立法,来推进其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及反腐败。(《检察日报》9月11日)
要想攻破反腐的壁垒,放清风正气过去,就应该不断扩大反腐的边界,扩充反腐的力量。
——9月17日,江苏省检察院通报,江苏省扬州市国资委原党委书记、主任黄道龙涉嫌受贿罪、贪污罪被检察院批准逮捕。值得一提的是,黄道龙是因其儿子的前女友实名举报而落马。对此,《新京报》发表评论称,反腐就该吸纳社会监督。(《新京报》9月17日)
丁晓强
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仅是对反腐败斗争加强领导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防范和清除各种非法利益关系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影响。
——日前,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丁晓强撰文指出,反腐败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关键在于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动政治生态实现根本好转。(《解放日报》9月11日)
辛鸣
培养年轻干部过程中,必须突出政治训练,教育他们对党忠诚,坚决防止政治上的“两面人”。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说,对年轻干部的培养不能搞大水漫灌,更不能任其自然生长;要深耕细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施肥浇水、修枝剪叶、驱虫防病。(《人民日报》9月18日)
彭新林
在腐败犯罪的法律治理取得突出成就的情况下,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
——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且巩固发展,针对这一形势,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反腐败教育与研究中心秘书长、博士生导师彭新林认为,腐败犯罪的法律治理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一蹴而就。(《检察日报》9月19日)
马朝旭
腐败是人类社会共同的敌人。
——今年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通过15周年,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马朝旭近日在安理会关于腐败与冲突问题公开会上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坚决打击腐败。他在发言时说,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坚决打击腐败,避免给腐败分子留下任何空间和漏洞。(新华社 9月11日)
只有多一些预防送礼收礼的措施,才能扭转不正之风,防止送礼收礼逐步演变为“微腐败”“大腐败”。
——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近日举行拍卖会,河南省直机关工作人员上交的近2000件礼品、有价证券被拍卖,约有300组竞拍人参加拍卖。《北京青年报》评论称,一些地方对公职人员上交礼品采取拍卖方式进行处理,既公开透明,又避免了资产浪费。这种处置“上交礼品”的方式,对有关人员也是一种公开的廉洁教育。(《北京青年报》9月18日)
作风建设不是小事情,尤其是在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扶贫领域,会影响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自今年开通“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曝光专区”以来,已经分两次通报了44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总计58人被点名。在北京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看来,从这几年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来看,恰是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给中央扶贫政策的落实带来负面影响。(《法制日报》9月20日)
只有廉洁政治、廉洁社会、廉洁企业相互支撑,才能建设出廉洁中国。
——日前,由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廉政建设与治理研究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廉洁创新奖”评选在清华大学揭晓。值得一提的是,入围的民营企业在反腐败反舞弊方面表现积极,已经成为廉洁创新的生力军。对此,首届“中国廉洁创新奖”评选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教授何增科如此评价。(《检察日报》9月15日)
有“良法”,便要“奉法”。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文显建议,全党和全国人民要坚定不移走奉法强国之路,更好发挥法治对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国泰民安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新华社 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