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梁会禄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作为山东钢铁集团的直属高职院校,近年来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立足冶金、面向社会、适应市场、服务社会”“以质量谋生存,以创新求发展”为办学理念,依托冶金行业,走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之路,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迅速实现了从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跨越。2012年,学院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首批技能型特色名校;2017年,学院还获批成为“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
学院从企业需求出发,构建双向互动的教学机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同分析预测企业和市场需求,共同研讨并确立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共同调整专业设置,共同拟定教学计划、配置教学资源。学校选聘企业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管理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企业选拔学校骨干专业教师深入生产企业顶岗挂职,在智力要素与生产要素、教学环境与生产环境的有机结合中,增强了教学与就业市场的双向联系。
学院紧盯市场需求开展教科研工作,强化教师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出台了经费管理、项目管理等办法,组织完成了省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省级课题的申报工作,26项课题获准立项。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交融,提高了专业建设水平,优化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在教学中实现了校企互动交流,缩短了“教室”与“车间”的距离,使毕业生能够“适销对路”。
学院多次组织人员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需求,寻找为企业服务的契机,探索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学院针对企业需求,加强实践技能教学工作,仅去年一年就投入3000余万元新建和完善了26个实验实训室,并新增校外实训基地,与京东、吉利集团等国内企业共建,让学生零距离接触现代先进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2017年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群获批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7门课程通过山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立项,参与共建了3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冶金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获评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洁净钢冶炼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材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获省科研创新平台立项。
在与教学相关的各个环节上,学院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适应现代企业生产岗位群的各种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管理上,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与现场获取实际经验结合起来,大力推行“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实习结束后,学院召开座谈会,探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在实践教学上,利用企业和“订单班”开展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敬业、勤奋、吃苦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及创业精神;在教学资源利用上,把企业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作为专业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企业的设施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在就业方面,许多优质企业,特别是冶金类企业,纷纷主动与学院签订“订单班”、设立奖学金和开展联合培养,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质量明显提高。近年来,学院通过这种方式为济钢、莱钢、张钢等20余家企业培养了5000余名学生,受到企业的好评。
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学院始终以服务为宗旨,并融入企业的价值链中,在理念和文化上与企业相互渗透,双向介入,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境界,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双赢”目的,形成了服务企业、壮大自我的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