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金萱
近年来,锦屏县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推动绿色农产品“泉涌”、黔货出山助推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因地制宜深化落实农村产业革命,创新“互联网+农产品流通”发展模式,大力拓展“联产品、联公司、联数据、联市场”的农商联动统筹发展新路径,探索出“建立一个保障体系、培育一个龙头企业、激活两个市场主体、实现六个发展目标”的农商联动助推精准扶贫模式,将“输血型”扶贫方式向“造血式”扶贫方式转变,扶贫开发工作发展方式实现了战略性转变,为推进精准脱贫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锦屏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革命老区县,今年11月,被纳入省深度贫困县政策支持范围。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结构单一,县域市场规模小、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贫困人口多,农业产业化发展受到多重因素制约。搭建农商联动平台,助推脱贫攻坚势在必行。
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倒逼创新发展。锦屏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023户78416人,现有70个贫困村,其中有58个深度贫困村;未脱贫人口6018户20741人,贫困发生率10.19%。2018年要实现3个贫困乡镇省定标准减贫摘帽,50个贫困村国定标准出列,1.9万名贫困人口脱贫;2019年要实现40个贫困村国定标准出列,1.25万贫困人口脱贫。脱贫任务十分艰巨,创新农商联动,搭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发展平台,实施产业化扶贫,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是必然的选择。
农业产销结构性矛盾突出,亟需整合优势资源破题发展。县域农产品对全县需求侧对应供给力不足20%,80%以上的农产品长期依赖县外市场。一方面,因为县内没有批发市场和固定的销路,农户大多把生产的农产品运到邻近的黎平县、湖南省靖州县批发销售。另一方面,县内需求侧(学校、企业等)又到黎平、靖州采购农产品。存在卖难、买难问题,以及低价卖、高价买现象突出。探索整合农业优势资源,推动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农商联动新模式,成为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重中之重。
由于农业产业存在“散弱小”现象,带来产需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食品安全监管难、种养殖和食品加工企业“卖菜难”、农产品流通中间商“做生意难”、供需错位、农产品电商上行难、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缺乏内生动力等问题,需要打造上联生产、下联消费,利益紧密联结、产销密切衔接的支撑性龙头企业,引领农商联动创新发展。
建立一个保障体系,抓好顶层设计。县委认真学习和领会“五步工作法”、产业发展“八要素”和党建扶贫“十攻略”精神,将农商联动扶贫作为书记工程来抓,县委主要领导直接调度,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出台《锦屏县2018年稻渔生态综合种养工程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锦屏县2018年蔬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锦屏县2018年食用菌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建立起以“政府主导+农商企业承担+合作社落实”的产品生产配送供给体系和“能人+贫困户+非贫困户”的脱贫模式。
培育一个龙头企业,激活脱贫内生动力。贵州省农商联动科技有限公司与清水江集团共同出资1428.57万元组建锦屏县农商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按照统一采购、统一标准、统一配置、统一管理、统一配送即“五个一”进行集团化管理。在保证县内供应的基础上,对全县农产品内调外销、外调内销进行统筹,与电商协会、村级电商服务站、超市和县内18家物流快递企业合作,跨界联动协同做大做强农产品内联外销。
激活两个主体,补齐脱贫攻坚短板。首先是激活市场主体,以县内“四配”(学校配、机关配、社会配、社区配)订单为起始规模量拓展业务范围,县域大宗农产品消费份额实现有效整合,拓展消费空间,让农商联动产品直接走进百姓家。依托农商联动生态体系,拓宽省内外市场,打开境外市场,围绕锦屏特色产业、精品农业,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进行业务拓展,锦屏葡萄、山核桃、金秋梨等农产品出口韩国、越南、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实现“黔货出山”。
激活绿产主体。推进供给侧结构优化,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有序开展种植养殖,辐射带动贫困乡镇、贫困户实现产业脱贫和持续增收,与黔凤皇农业合作社等45家企业建立基地合作关系,全县15个乡镇均建有农商联动合作基地。推动品牌建设,通过政府指导推动合作社、加工企业、种植户、养殖户等向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转变。
培育农商联动限上企业。把锦屏县农商互联公司作为限上企业进行培育,组建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推进农商联动各项工作,在项目、税收及资金上予以优惠和支持,贫困户特惠贷入股340万元,申报1亿元的产业扶贫基金,用于县农商联动生态产业链的建设打造。
助推精准扶贫落地生效。农商互联公司直接解决贫困人口就业56人,搬迁户9人。建立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农商联动公司合作基地,实施订单式生产,直接带动贫困户1180户,覆盖贫困人口4160人,带动农业合作社47家。2018年可实现产值达8000万元,带动3000多户贫困户1.2万人脱贫。
推动农村电商加快发展。利用农商联动营养餐物流配送体系,实现物流配送村村通,解决通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以村级电商服务网点、传统门店为载体,定制云上锦屏电子货仓30台,引导群众到云上锦屏电子货仓购物,通过开展“天天特价”等活动,让百姓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推动县域农业转型升级。以45家签约合作社基地为示范,引导零、散等种养殖农户向合作社、企业转型,提升县域农业产业基础,助推县域绿产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农商互联公司积极将因销售渠道不畅滞销的农产品纳入采购体系,解决农户销售难问题。
食品安全得到保障。健全农产品生产流通全环节的食品安全检测溯源体系,全县已有23家农业企业纳入农产品溯源体系,形成政府有效管理、企业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信心增强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改过去全县营养餐配送由各学校自由采购、自由组织为实现集团化管理集约化运作,实现统进统出,确保食品安全。
沉淀县域农商大数据。发挥企业管理和技术优势,实时记载农业技术及农资流通、农产品价格与流通、土地流转、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等数据,以市场为导向重组产业结构,利用电商平台,为脱贫攻坚、调控市场、指导生产、应急保供等研判、决策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