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

2018-11-17 13:04岳振
当代贵州 2018年17期
关键词:禀赋特色产业贵州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岳振

贵州比较优势话题再引关注。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近日在专题调研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时强调,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做足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文章,持续巩固壮大贵州特色产业实力。

善于从地区资源禀赋中培育增长力量,是地方政府推进经济发展必须具备的能力。这种增长力量,如果是来源于发挥自身长处的比较优势,则发展动力就会逐渐增强。在面临多样化产业选择时,需要对各领域产业发展动力有较为准确的判断,选择那些相较而言长期成长性好、带动作用大、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发挥比较优势,至少要把握三个原则,应该清楚地方资源禀赋所决定的自身优势所在;对相关产业发展趋势保持清醒研判;赋予市场主体充分的发展自由和竞争空间。

贵州资源富集、生态优良,交通等基础设施、开放等政策环境都已经得到极大改善,在高效、集约利用矿产资源和生态资源领域,甚至在现代物流、智能制造等新兴行业,都存在明显的效率优势。磷化工、煤炭工业、电力等传统重工业,以及白酒、茶叶、绿色食品等特色产业,正在如火如荼推进的旅游业、大数据等现代服务业、智能终端等高端制造业,都是基于地区资源禀赋结构发展起来的优势产业,具有强劲市场竞争力,是贵州注重利用比较优势促进高效发展的生动实践。

因为“品种丰、品质优、知名度高”,贵州把烟酒茶、食品和天然饮用水等特色产业定位为具有“比较优势、发展优势”的产业,这个重要判断,符合当下人们追求美好生活这个时代潮流。特色产业有很强市场活力,而且形成“特色”过程中经历过长期市场考验,在生产和消费环节都基本形成倾向较为一致的品质要求,已经奠定深厚的互信根基。市场认可就是产业竞争的王牌,因此,相比把土地、资金、劳动力以及技术创新等要素投入到其他领域,保持特色产业领域的投入和质量提升,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更持久的发展动力。

产业选择需要注意可持续性和经验借鉴。应该警惕政绩冲动下的盲目大干快上,以及“新官不理旧账”等缺乏接续机制的产业轮替,这些情况下的资源、投资浪费乃至环境破坏,都难以逆转,其所造成的“烂尾”局面,消化成本太高,即使具备明显比较优势的产业培育,也极有可能会被扭曲政绩观推向劣势境地。要从充分且缜密的调查研究开始,认清自身实际,借鉴资源禀赋相近、发展速度快质量高的先发地区成功经验,特别是其制度建设、基础服务等方面有效做法,以更好引导本地区资源开发和产业培育。

如果以县域经济为观察样本,贵州大部分县市经济规模偏小、产业根基偏弱,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实力还有相当欠缺。这种发展状态,很大程度上源自县域产业培育不足,需要更加深入研究、发掘当地比较优势,在全省产业规划框架内寻找新的突破口。发展不足、开发不足,意味着学习空间广阔、增长潜力很大。遵循比较优势原则的产业培育,短期内可能会遇到困难,但长期内成功的机会很大,至少能够奠定成功的基础。

比如当前贵州在农村产业革命进程中,一些地方出现农产品卖不出去的困难。一般而言,其原因在于结构调整初期带来的产能增加,超过了当地消费能力,加之销售渠道缺乏,出现滞销。长远看,由于劳动力结构变化和技术进步速度加快、消费需求升级,对生产效率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农业结构调整是大势所趋,当前所积累起来的经济作物品种选择、种植改良经验,必会成为更长时期效率、效益提升的关键基础。生态禀赋决定了贵州绿色农特产品的比较优势,当务之急是要通过作风纠正和思想纠偏,最大限度减低产业发展初期出现的试验、试错成本,增强干群信心。

从产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整体进程而言,比较优势并非一成不变。要加大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力度,促进企业整合重组,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培育新兴产业优势。要充分发挥中央支持贵州的政策优势、交通条件极大改善的区位优势、山清水秀天蓝地洁的生态优势、借鉴空间广阔的后发优势、中央及对口城市的帮扶优势,进一步发掘和强化比较优势。

随着交通、信息和政策、技术条件的不断改进,地区产业结构、产业优势都会出现相应变化,这种动态过程会促使更大范围内的产业格局调整,从而影响地区发展路径的扩展与延伸,对传统比较优势产生深刻影响。比如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人们对天然健康饮用水的需求渐趋旺盛,曾经难以走出深山的山泉水,成为贵州丰富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饮用水市场的“贵水”品牌潜力巨大。改善硬件基础、优化营商环境,都会支撑新的比较优势出现。因此,对比较优势的研判与利用,需要动态把握。

猜你喜欢
禀赋特色产业贵州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海归“新农人”投身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河北加快推进细化实化县域特色产业振兴措施
从《黄帝内经》“治病必求于本”探讨禀赋与病机关系
要素禀赋论的局限:个体与企业家才能缺位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一种改善学生学习品质的价值取向新模型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