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刚威
抑郁症(depression)又称为抑郁性障碍,属于个体的内心感悟,它是一种躯体性疾病和心理上出现异常状态。当抑郁症发作时,从个人感受上突然之间大量涌现一些负面情绪,如悲哀、懊丧、压抑、失落、消沉等,并且带来某些体征。在情感性精神障碍中,在各种原因促使下个体出现明显而持续的情感改变,以全面性抑郁为最大特点,严重者甚至出现否定自我存在价值和自残自杀行为。因此当重度抑郁症患者发作时,必须要有他人在身边照料,及时阻止患者威胁自己的生命安全,注意患者是否出现躁狂发作。抑郁症主要分重性抑郁障碍、心境恶劣障碍和季节性情绪失调三类。一般情况下,抑郁症患者不会混合躁狂症,只有当患者情绪受挫合并躁狂,继而引发另一种心理疾病 (双极性情感疾病),即为躁狂抑郁症。
抑郁症高发人群包括八类:第一类,性格上比较内向和孤独的人士,因其性格爱好宁静,行事胆小,不愿与他人分享内心世界,从而加深了自身的心理矛盾;第二类,低收入人士,因经济收益没有稳定的来源,生活水平降低,家庭地位下降,自我认同感低;第三类,文化程度低人士,生活中的兴趣爱好较少,欠缺精神寄托,容易胡思乱想;第四类,药物酒精吸烟滥用人士,酗酒无度,药物成瘾,过度吸烟,自制能力不足,易出现情绪难以控制的现象;第五类,退休人士,经历长年工作后,突然离职,心理上难以接受,引起失落感和消极情绪;第六类,长期病患人士,需要长期服药和家属的照顾,且花费大,容易对家人和自己抱怨;第七类,期望过高人士,把目标设定高难以实现,且自身的能力不足,内心无法承受重大压力;第八类,家庭朋友邻居关系不融洽人士,家族之间的矛盾,与邻居关系紧张,过多的负面情绪无法释放。
从生理的角度上,抑郁症的产生是由于大脑内五羟色胺的缺乏所引起的,加上失眠、慢性疾病的影响加剧了其严重程度。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恶劣的天气、生活节奏感过度急促、负面事件的发生、当地的社会文化、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事业失意、感情上的触礁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诱发机体作出相应的反应。从心理状况来说,孩提时发展过程和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在重组家庭和破碎家庭中成长的小孩,可能因为感情无法正确表露,对父母的爱难以表达或缺失,情感受到抑压,造成对自己和别人要求过度严厉,心境难以充盈,做事精疲力竭,往往对事情只想到坏方向,过于恐惧事物的改变。
抑郁症产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性别因素,女性患抑郁症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年龄因素,高发于更年期后和青春期前时段,中老年人因机能衰退和力不从心;遗传因素,抑郁症的父母其子女患抑郁症可能性提升;个性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嗜好;受到重大事件的打击,精神上受到伤害;物质影响,沉迷赌博、吸毒成瘾,自制自管能力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精神病、结核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慢性肝炎等病疾;怀孕期间的妇女,特别是产后抑郁的女性较为多见且程度较重。
抑郁症的早期症状,可出现劳累、怠倦、疲惫、虚弱、失眠等,劳动力降低,自感精神和体力状态每况愈下。中后期可出现典型症状,①情绪上持久性的低落。②对周边事物不感兴致,有明显减退现象,患者可能会丧失玩乐兴趣。③易浮现悲哀绝望的态度,当事件发生时,患者通常只想到负面消极的反馈,而忽视乐观积极的反馈。④情绪急躁易怒,心情大起大落。⑤机体疲惫,精力下降不愿参与任何活动。⑥失眠,睡眠障碍,抑郁症患者睡眠行为与睡眠生理学的异常。⑦性欲和食欲转变。⑧无用感与无助感,对未来不抱有希望,认为自己无能力去改变现状,欠缺信心和毅力。⑨思维倒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自责,主动性语言能力降低。⑩自闭,喜爱宁静,不愿参与活动。11○自罪与自杀,骤然之间认定自己曾经犯下严重的过错,必须要为大家道歉,严重者会出现自杀念头。12○焦虑,心境情绪不安宁,惶恐不安,可伴有手抖、心悸、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13○妄想与幻听,严重的抑郁症患者,自诉能够听到特殊的声音说他坏话。14○抑郁性木僵,呆坐不动,肌张力增高。
目前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方案,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三个方法。对抑郁症患者多采用传统性的药物治疗,主要对象是当出现中度或以上的症状时,给予相应的药物作为治疗措施,常见的抗抑郁药包括有:单胺氧化酶(异丙肼)、三环类(丙咪嗪)、四环类(马普替林)、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氟西汀)和去甲肾上腺素能与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米氮平)等。心理治疗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主要针对症状程度较轻的患者和合并药物治疗,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心理辅导等去改变患者对事物的看法与增加积极的思想,改善患者内心的负面情绪,提升个人的抗压能力,以达到缓解症状发作。物理治疗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治疗方案,以经颅磁刺激技术,是一种无痛无伤的措施去刺激大脑神经,从而改善抑郁症状,其对象主要是轻度抑郁症患者。
首先,要认识抑郁症的疾病过程,在认知过程中出现错误的观念导致情感和行为反应不适,对于情绪不稳定和行为错乱并不是事情本身引起,应是人们对事情的理解和阐释。另外认知、情感和行为三者是彼此相关的,不恰当的认知产生不良情感和行为相互重迭,引发严重的后果,令患者内心世界深入泥潭无法自拔,治疗效果差预后更差。最后,抑郁症患者的思想常常带有过多的负面情绪,在认知方面过度误解,及时纠正患者的认知方可解决问题的根本,尽量减轻其心理压力,提升其自信心和紧急应对能力。提高首发抑郁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缩短治疗时间,重视家族遗传史的检查等,应当是预防复发和降低复发率的有效措施。通过积极的治疗方式可有效地对抑郁症有良好的预后效果,尽可能让患者早日康复,避免患者的内心世界承受压迫感,防范患者有自杀的可能性。因此,早期的积极治疗可控制抑郁症发生。即使已经治愈的患者,有必要进行预防性治疗,基于抑郁症是一种极易复发,且反复发作时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情绪,加深其绝望的观念,因此其早期干预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
事实上看,任何人都有机会患抑郁症,即使科学家达尔文、艺术家贝多芬、政治家英国首相丘吉尔、作家三毛、歌星张国荣等名人均曾患抑郁症,不论职业身份、教育程度、人种、性别、年龄都有必要防范患上抑郁症,只要人人做到正确理解抑郁症,推动大家合理地看待心理问题,积极去防范抑郁症的产生,才能够做到帮助自己和他人,共同建立和谐美好的社会。
[参考文献]
[1]房聪侠,谢曙光,钱郅伟,等.100例抑郁症患者SCL-90和EPQ评定结果分析 [J].江西医药,2007,42(6).
[2]柏宁,岳长红,孙福川.近年来中国抑郁症高发的社会因素分析[J].医学与哲学,2007,28(5).
[3]严真化.切不可轻视精神和心理性疾病[J].医学与哲学,2005,26(4).
[4]冯文林,梅晓云.抑郁症发病与体质关系的调查[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44(3).
[5]余海鹰,崔庶,王宏.抑郁症患者睡眠行为及睡眠生理障碍的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0,33(1).
[6]李竺君,吴文源.抑郁症复发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11).
[7]谭健烽,申荷永,李鹤展,等.抑郁症状阳性人群的初始沙盘特征[J].心理科学,2012,(4).
[8]彭瑛,郭文斌,王国强.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应付方式与人格关系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
[9]钟慧,李鸣.心理控制源与抑郁[J].心理科学,2004,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