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雅 梁建明 谢楠慧
龙南县有人口3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98万人,农业人口19.52万人。“十二五”期间,龙南县抢抓苏区振兴历史性机遇,积极实施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县域实力显著增强,实现了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出口总额等六个翻番,以及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出口、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森林覆盖率等5个突破,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工业占比不断巩固,进入了发展势头最好,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至2016年底,龙南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345家,其中政府举办二级综合医院1家,民营二级专科医院2家,民营一级综合医院3家,皮防所1家,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服务站1家,乡镇卫生院16家 (其中中心卫生院2家),门诊部10家,个体诊所30家,村卫生室274家,其他类别医疗机构7家。
近年来,龙南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由于卫生事业基础薄弱、历史欠账多,与城市快速发展,尤其是“振兴原赣南中央苏区建设”大背景的要求、当地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一)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一方面医疗资源过于集中在中心城区,周边郊区医疗资源较薄弱,与龙南县发展空间不匹配,造成城区及周边地区医疗机构拥挤;另一方面边远乡镇医疗资源匮乏,难以满足当地群众医疗服务需求。优势资源全部集中在龙南镇,其他乡镇几乎成为优势医疗资源的“空白”地带,医疗机构布局呈现服务半径过于集中、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状态。
(二)部分医疗资源利用不足。县级医院病床使用率较高,其他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较低。二级以上医院承担了大量的诊疗任务,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量少,设施部分闲置,专业人才匮乏,资源利用不足。
(三)医疗资源结构失衡。一是资源要素之间结构失衡。部分专科较为薄弱,儿科、精神卫生、康复、老年病和老年护理等领域发展滞后;二是无公办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导致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主导地位的缺失;三是卫生资源配置失衡。每千人常住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及社会办医院床位均超出了上级规划指导目标,而县办医院及特色专科医院床位资源紧缺明显。
(四)特色专科医院欠缺,民营综合医院缺乏竞争力。无成规模、医疗水平高的专科医院,专科医疗特色优势不突出;民营综合医院技术力量较薄弱,同时,民营综合医院管理水平较低,专科技术水平提升困难,缺乏医疗市场竞争力。
通过实施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使龙南县卫生资源更加适宜,配置更趋合理,布局更加均衡,结构更为优化,规划后的卫生资源配置与龙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当地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地区间、城乡间卫生资源配置差异明显缩小。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合理适宜地设置医疗机构,借以对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行完善,同时对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做到资源能够共享、机构间能协调互动,互相分工明确、信息互通互用,借此途径促进城乡居民对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享有。
通过构建具有规范有序、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等为特点的医疗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诊疗安全有效,同时对基层而言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建立并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保证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保障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运转顺利。
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制定规划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并借此机会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全面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于此体系要加强其内容建设,在市场的监管下进行有序的竞争,改变卫生服务的布局并进行优化、使其中的结构和功能更加适应当今的需求,同时促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保证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够被广大人民所享有。
(一)公平性原则。
医疗卫生服务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原则,要从龙南县当地实际的医疗卫生需求出发,面向城乡、结合区域进行发展,充分发挥以基层为中心的方针政策,对现有医疗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让广大居民、农民都能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服务,使城乡居民之间卫生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不断缩小,真正实现医疗公平。
(二)可及性原则
医疗机构的服务范围布置适宜,交通便利,布局合理,并在一定范围内不重复设置,既让群众的就医能够更加便利,又避免医疗市场因为利益而进行的竞争。严格控制医疗资源较丰富区域内卫生服务机构的数量,鼓励在居民集中居住区域或新发展区域新增医疗机构,同时对交通不便、需求较大的地区进行设置,保证其可及并合理。
(三)分级管理原则
以医疗机构的功能职责及规模进行分级设置。积极建设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各机构的合理充分利用。以公立县级医疗机构为中心,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四)整体效益原则
建立健全各级医疗机构相互协调和有序竞争的医疗服务体系,科学合理配置,使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和效益能够最大化、最优化,避免利益冲突导致的无序竞争发生,实现共同和谐发展,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效益不断发展。
(五)公有制主导原则
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和民间资本参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尤其是鼓励康复、护理、养老等服务业快速发展,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元化的办医形式,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六)中西医并重原则
遵循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中西医并重,保证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的合理布局及资源配置。
坚持把居民健康放在中心位置,把服务需求做为导向,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落脚点,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合理规划医疗机构。到2020年,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骨干、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其他社会医疗机构为补充,集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为一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层次清楚、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全、效益显著的医疗服务体系目标。
龙南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是县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典型代表,医疗机构的设置不仅是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与利用,更多的是系统内调结构,进行资源优化,深层次地进行医疗卫生资源的供给侧改革,目的是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提供服务的能力,为全民健康提供坚实的保障,从而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保健护航。
[参考文献]
[1]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S].
[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S].
[3]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S].
[4]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2016-2020年)[S].
[5]江西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7—2010年)[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