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阳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农业强不强、乡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乡村不仅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也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乡村治理的好坏和脱贫攻坚的成败决定着乡村社会的发展、振兴、繁荣和稳定,也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基于此,2017年以来,湖南省涟源市政法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将乡村治理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在全市决胜脱贫攻坚中不断发挥着助攻和催化的职能作用。今年涟源市在湖南省扶贫工作动员大会上获通报表扬,排名从省一类贫困县中倒数第二跃升至第四,一举迈进省先进行列,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无论是德治还是自治,都要通过法治来规范和保障,从而确保良好乡村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维护。涟源市把乡村治理纳入法治轨道,创新性开展“法治扶贫”工作,将“七五”普法与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相结合,以148个贫困村为重点,开展了“千村万户”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和未成年人(乡村留守儿童)“责任·关爱”保护主题月活动,举办了 “一月一主题”的送法下乡系列活动,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使敬畏法律、信仰法律、尊重司法成为乡民基本取向;以安置帮教家庭中的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采取了扶志、扶技、扶资的“三扶”措施,构建了政府、监狱、乡村、家庭、社会齐发力、全覆盖的安帮格局,让帮教对象重新走向新生,得到了中央部委、省市领导的肯定和多家主流媒体的推介;充分运用法治手段,对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违法犯罪活动,坚持精准打击、有效打击,同时对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诉求,坚持以人为本,探索建立信访救助基金,建立健全司法救助制度,积极开展对乡村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及军人的特色法律援助,特别是对贫困地区和群众的法律援助,有效防止因案返贫、因案致贫;健全完善乡村法律服务体系,搭建联村联户的法律服务平台,在11个乡镇成功开展法治服务“五个一”活动,严格依法规范乡村组织行为,推动乡村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法治力量正在不断浸润贫困群众的心灵。
“大儿子、二儿子早在多年前因患疾病英年早逝,连仅有的一个年纪最小的儿子也在一场纠纷中被人用利器杀死”,这是发生在涟源市建档立卡贫困户阳老汉身上的真实故事,该起杀人案件随即被起诉到涟源市检察院,但因突如其来的变故,老人一时之间没能接受处理结果,在多次到上级检察机关上访无果后,阳老汉情绪一度失控……最终,省市县三级检察官集体联动,释法说理,以情动人,涟源市检察院为阳老汉争取到了刑事司法救助金,通过真情帮扶解开了贫困老人心中的死结。
据涟源市检察院负责人介绍,该院控申科对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赔偿不到位,因丧失执行条件造成生活困难的当事人或贫困户给予司法救助,解决其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这一实际举措不仅彰显了法治的力量,推动了法治在贫困地区的前进,树立了法治在贫困地区的权威,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信访不信法”的老大难问题,使法治力量逐渐在贫困地区深入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无论是法治还是自治,都要通过德治来体现和引导。涟源市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把以规立德作为净化乡村社会风气的治本之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能量,积极宣传并表彰了一批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积极响应“扫黑除恶扫黄禁毒禁赌禁燃”专项行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道德模范”“文明卫生村、户”等道德文明创建与评议活动,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开花结果。
近年来,省级贫困村三甲乡玉峰村大力实施产业脱贫,因地制宜大面积种植葡萄,娄怀高速正好经过此地。为了省时省力卖高价,不少葡农就近在高速护栏边公然叫卖葡萄,存在非常大的道路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当地党委政府在积极进行法治和安全宣传的同时,对屡教不改者依法惩处,但收效不大。2017年市综治办听取汇报后,在牵头加大宣传和惩处力度的同时,在该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上另辟蹊径,不断丰富乡村法治文化生活,使风清气正、向善守法的舆论导向推动自我教化,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并帮助引导其依法发展壮大葡萄产业,切实让葡农享受到了德治释放的巨大红利,有效杜绝了违法售卖葡萄的行为。目前,该村葡萄种植面积已达3000余亩,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今年涟源市委政府乘势而上,大力推行“文化旅游+古村落(民居)+葡萄产业”大融合,将于8月18至19日在此举办主题为“山水围城·古韵三甲”的“湖南涟源·三甲葡萄旅游文化节”,进一步助推了脱贫攻坚。
据悉,2017年以来,涟源政法系统积极策应乡村德治工程,不断注入“法治因子”,并以点带面,在13个结对扶贫村试点,将村综治中心与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精心打造六亩塘镇扶珂村、安平镇金峰村、金石镇黄石村法治文化园,全市法治文化踊跃开展,社会治理呈现新的面貌。
无论是德治还是法治,都要通过自治来实现和推进。涟源市大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举办了全市村支两委人员法制培训班,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其真正成为乡村治安的“巡逻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法规政策的“宣传员”;让乡民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加入群防群治组织,促进乡村社会治安的良性发展。在此基础上,依托基层组织大力开展创建平安、民主法治、无涉毒人员、无刑事治安案件、无邪教、无非法上访、无治安灾害事故、无民间矛盾纠纷、无黄赌毒社会丑恶现象等活动,引导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等乡村自治文化建设,提高了乡民自我教育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减少了各类违法犯罪、社会丑恶现象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从源头上确保了乡村风清气正、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全市呈现出刑事破案、破现行案件、刑拘、逮捕、起诉“五上升”和刑事、治安、交通、消防、求助类警情“五下降”的良好局面。
据了解,为进一步强化贫困地区自治工作,涟源市政法系统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大力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建立健全“一村一治安队”工作机制,并在今年预建成50%的村治安队中,将贫困村优先纳入,进一步完善贫困地区治安防控体系,创新现代乡村警务机制,加强贫困地区公共安全监管,形成“派出所联乡民警管理为主体、以驻村协警和行政村治安队员为主力”的“一村一治安队”警务运行模式。
2017年12月7日,对于涟源市金石镇黄石村来说是历史性的一天,涟源市法律工作者协会会长吴海平正式被聘用为黄石村法律顾问,成为这个古老而又贫困的山村里第一位“法律人”,免费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成为村民自治的坚强后盾。2017年以来,涟源市完善“一村一法律顾问”模式,注重向贫困地区倾斜,保障贫困地区群众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优先在贫困村建成了覆盖全市村(社区)的法律服务站点,很好地为村民“自治”保驾护航,且因其标准高、速度快,还代表娄底在省司法厅作经验介绍,成为娄底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