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钟瑜
登录手机APP,三亚所有贫困户的信息一览无遗;立才农场未到收获期的火龙果已在电商平台接到了订单;琼中贫困户家中鸡苗生病,还未求助,技术专家已经带着药品上门……这般精准和高效,得益于大数据手段的渗透和运用。
今年6月,工信部印发《关于推进网络扶贫的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要推进贫困村通宽带进程,加强贫困地区网络应用,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提供坚实的网络支撑。6月21日,省长沈晓明在推进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专题会议上,研究海南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并要求建设全国领先水平的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提升精准化、科学化水平,努力使我省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海南立足自身优势,把大数据当作重要的突破口,深入开展网络扶贫行动,正逐渐打通精准扶贫的“经络”。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精准扶贫”被首次提出。作为精准扶贫的基础性工作,扶贫信息的精准至关重要。
对贫困户的每次帮扶都需要记录在纸质的扶贫手册中,人工扶贫“台账”的收集和整合花费了基层扶贫干部的大量时间。海南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下称扶贫大数据平台)正是我省“扶贫+大数据应用”的新尝试,针对不同类型的贫困对象,统一识别标准,统一数据口径,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
“扶贫大数据平台建成后,将极大方便帮扶责任人全面掌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为其有针对性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精准帮扶提供大数据支撑。”省扶贫办主任孟励对本刊记者说,平台打通了民政、卫计、教育、住建、工商、公安、财政、人社、住房公积金等12家行业单位的相关数据,接入和比对分析贫困人口的户籍、教育、医疗、房产、车辆注册、财政供养人员、农机补贴、惠民一卡通、低保五保补助、危房改造等行业扶贫数据,让数据“牵手”“共享”“交换”,为全省脱贫攻坚提供更有效的信息化支撑手段。
深入专研大数据平台的开发,各市县也在努力探索。海口市三江镇巧用大数据,将扶贫信息一“网”打尽,通过手机跟踪贫困户帮扶动态,为精准扶贫注入新活力。三亚市整合医疗大数据,以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健康扶贫系统,让贫困人员就诊享受“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精准服务。定安借助电信运营商的云计算、云存储等服务功能,建设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及相关数据库,打造定安县脱贫攻坚大数据信息枢纽……通过将存储于各个部门的小数据聚合成大数据,打通数据壁垒,依托大数据精准识别,真正做到精准帮扶贫困户。
大数据平台的精准,扶贫干部最深有体会。三亚市精准扶贫数据库管理系统不但有PC端,还建立了手机APP。每天上班,三亚市育才生态区那受村驻村第一书记吴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登录管理系统,他负责的每户贫困状况、一个个账本、一项项帮扶措施,都清晰呈现在眼前。
同样,那受村贫困户苏祥海也深深地感受到精准扶贫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强大力量。系统根据苏祥海一家“因病暂失劳动力、缺少发展资金而致贫”的致贫原因,为他量身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措施:缺健康,就给医疗保障,安排进行复查、治疗;缺资金,就帮助协助贷款;缺技术,种养殖专家手把手指导、培训。目前,苏祥海一家人均纯收入已超过贫困线,实现了脱贫。
如今,鼠标一点,或手机一按,贫困户家庭人口、住房、收入、致贫原因、产业分布等信息一目了然,系统还会匹配派送帮扶任务给帮扶责任人,让扶贫更精准、更高效。目前,海南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已完成一期功能开发并启动全省推广使用,已有3.8万名帮扶责任人注册登录了平台,完成了扶贫手册的电子化录入。
大数据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上的作用更多体现在农村电商扶贫上。
光坡镇的圣女果、本号镇的香粉蕉、英州镇的芒果……琳琅满目的鲜果整齐地摆在陵水黎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广场,吸引众多市民游客的选购。这是“2018陵水电商扶贫节”的热闹场景之一。活动当天,电商企业和本地农户完成了3280万元的农产品采购签约。
“电子商务+扶贫”是近年来海南扶贫模式的一个新探索。孟励介绍,2016年以来,我省大力实施电商扶贫工程,推动互联网创新成果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积极参与各大电商运营机构的策划活动,加大政策支持,为市县政府及电商领头企业搭建合作桥梁,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进程。
纵观海南多年来的扶贫历程,经历了从最初“授人以鱼”的送资金送物质“1.0版”,到“授人以渔”的发展扶贫产业“2.0版”,再到电商扶贫的升级“3.0版”,扶贫手段不断更新,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农产品能卖出好价钱。
海口市石山镇作为农业互联网小镇,“互联网+”已进入寻常百姓家。石山镇以“海岛生活”“火山公社”等电商平台为载体,整合当地“火山富硒荔枝”“石山黑豆”“火山石斛”“石山雍羊”等优质农特产品,引入电商平台,不仅销售额迅速上涨,还卖出了好价钱。
“过去香粉蕉每斤8毛钱都没有人愿意来收购,现在每斤均价为2.5元。”在借助电商平台之后,陵水本号镇亚欠村村民黄凌燕成功地给自家农产品打开了销路。初尝借助电商带来的甜头后,黄凌燕自主创业,抓住了香粉蕉不打农药、天然种植、口感好、甜度高的优势,以“原生态农产品”为卖点进行推销。从去年9月至今,香粉蕉的月销售量达到4500斤,一共收入了8万余元。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省通过各类电商渠道实现贫困村农产品上行销售额达1.2亿元,共带动1.06万贫困人口通过电商实现就业创业,人均增收1400余元。
围绕电商扶贫,全省各市县都在积极行动。海口市积极构建区、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与贫困电子商务服务站三级一体电商扶贫网络。2017年5月,在永兴镇成立了海南第一个镇级电商扶贫中心,组建了海南第一个镇级电子商务领导小组,自运营以来线上销售额超过4200万元。屯昌县通过产业扶贫项目与电子商务结合,实现贫困户养殖的山鸡在网上销售300多万元,直接或间接为57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累计帮助贫困户增收52万元。陵水出台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奖励扶持政策,对网上年度销售额达到20万元的网点,每销售20万元给予一万元奖励,以此类推,最高奖励不超过10万元……各市县层出不穷的“电商+”探索,推动了互联网产业发展,带动了农民集体脱贫致富。
借助科技力量,一户户贫困户画像从模糊变得清晰,扶贫政策也找到了精准识别,对症下药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