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急管理工作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2018-11-16 12:35杨翠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10期
关键词:舆情引导危机意识应急管理

杨翠

【摘 要】 应急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为,培养政府的责任、服务、风险、细节、为民意识;克服公众的侥幸心理,提高其安全应急意识和能力;编制简明实用的应急预案,狠抓应急演练,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是应对突发事件行之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 应急管理;危机意识;预案;舆情引导

应急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做了重要部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党及全国上下必须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做好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在应急管理工作中,需要引起重视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培养危机意识

1、政府需要培养的危机意识

(1)政府的责任意识。这是危机意识的最重要层面。应急管理的核心在平时,在于预防,而不在于出现了危机之后的力挽狂澜,要杜绝政府的侥幸心理。政府是社会管理的组织者,专门负责与整个社会发展有关的公共问题。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责任重于泰山,要积极履责,不要幻想当太平官。我们国家人口众多,人员流动量很大,城市脆弱性凸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使得公共安全的重要性愈发重要。这就要求政府一定要勇于担当责任,贯彻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安全理念,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政府的服务意识。政府职能应当从管理转向服务,做好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工作,危机管理也是一种服务,建立起危机处理的科学管理模式。

(3)政府的风险意识。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风险矛盾问题高发频发,像群体性事件、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而且我国还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各种自然灾害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些都要求政府部门一定要有风险意识,要有防灾减灾意识。

(4)政府的细节意识。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意识是对人民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政府应该从公众生活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来考虑公众的安全问题。以细致的眼光来对待应急管理的每项工作,妥善处理事件发生后的每个应急管理环节,把危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5)政府的为民意识。在发展经济是第一要务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强应急管理建设,既不能迅速体现政绩,还可能导致社会发展的成本增加。这更需要政府具备强烈的为民意识,体现执政为民思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加强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评估,加大社会各领域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投入准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公众需要培养的危机意识

(1)要克服侥幸心理。不要认为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发生的机率很小而放松对危机的预防,有些人为了高额利益铤而走险,致使安全生产事故在那些管理最薄弱、隐患最多又没有认真治理的单位频发,使那些最无准备、最无辜的人群遭受最严重的伤害。

(2)要提高安全应急意识和能力。也就是说公众自身也应该掌握一定处理突發事件的技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公众应该积极参加危机意识的宣传与演习活动,掌握基本的识灾、防灾安全知识与技能,培养自身在紧急情况下的良好心理状态,使自己临危不乱,进行从容而有效的自我救助和互助。

二、应急处突预案和应急演练一定要突出实用

1、预案编制和修订要简明实用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事件和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遵循,关系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成败。

一方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和修订的重点要放在“简明实用”这个定位上,编制简明实用手册。另一方面,各级领导干部、部门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熟悉掌握应急预案,特别是与自己有关的应急预案,把预案的主要内容装在脑子里,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快速有效地应对。

2、“平战结合”,狠抓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提升应急实战能力

应急演练是检验应急预案是否管用和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重要保证。所以,要加大日常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力度,通过经常演练来熟悉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处置流程,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致力于改进和完善预案,确保一旦出事时,能够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三、务必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

1、建立健全应急值守值班体系,做到岗责一体、有急能应

在具体建设上,要建立健全应急值守值班制度,做到领导带班,专人值守,平战结合,反应灵敏;要完善值守值班工作流程,确保有急能应,万无一失;要建立健全延伸到基层单位的应急值守值班体系,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成为应对突发事件的第一信号站。

2、狠抓应急信息报送工作,做到主动上报、及时上报

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紧迫性、破坏性,报送要突出“快”和“准”,二者是一体两面,缺一不可。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先电话报告,然后补报文字材料,并做好续报工作。

四、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要做到及时、妥善、有力、有效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救援,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要坚持“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再救物,先救灾、再恢复”的原则开展工作。在具体工作上,对以下八个环节要引起重视并切实抓好:

1、必须及时报告信息

突发事件发生之后,要第一时间上报,为政府和领导应对处置赢得时间和主动。

2、必须做好先期处置

突发事件发生后,遵循属地原则,事发地要不等不靠,及时做好上报信息工作,积极主动地进行先期处置,尽力防止事件扩大、蔓延或升级,等待和协助上级有关方面的驰援救助。

3、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事发地相关部门要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和等级,及时启动相应类别、级别的应急预案,组织、动员和协调一切力量和应急资源,迅速展开处置与救援行动。

4、 相关领导要及时到场

领导干部到现场,对于受灾群众是一种精神安慰。负责处置事件的领导、相关负责人及时到达现场,负责现场指挥调度、综合协调、组织管理、应急保障等方面的职责义务,有序有力有效地指挥处置,防止现场出现混乱。

5、形成合力

各相关部门和有关方面必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服从调度指挥,做到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加强联合行动,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和救援效率。

6、 应急保障要有力、不惜代价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需要保障部门迅速到位,涉及到的人、财、物、设施设备以及救灾所需相关物资,一定要及时保障到位,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和力量,保证应急和救援的需要。

7、充分听取意见建议

听取行业专家、应急救援与处置专家和一线专业人员的意见建议。

8、善后处理要稳妥

统揽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方位考虑,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好灾后生产生活救助、救抚、安置、补偿、理赔等后续工作。

五、要高度重视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

在突发事件信息发布与媒体报道上,要突出把握好三个方面:

1、 突发事件信息要公开,并且做到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突发事件应对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对信息公开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及时公开信息,就可以及时有效地占领新闻、舆论和媒体的制高点,掌握主动权。要坚定“报比不报要好、早报比晚报要好、自己报比别人报要好、主动报比被动报要好”,快报结果,实报原因,争取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同心同德应对突发事件和灾难。

2、 突发事件信息公布要讲究方式方法和策略,把握好“度”

要制定突發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并通过演练和实战,及时加以修订和完善,使之贴近现实需要,简捷、快速、有效、实用。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的应急机制要立即启动,相关领导、发言人、主笔人员以及相关新闻记者要参与到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一线工作中,及时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新闻发布、信息报道内容的真实、准确、客观、及时。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要在第一时间发布简短信息,简要发布现阶段已知突发事件情况,牢牢掌握信息发布与报道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但要把握好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说多少、怎么说等问题,要主动说但不能乱说,尺度、力度应把握好。

3、加强对突发事件新闻媒体发布报道的服务、引导与管理

作为突发事件应对处置部门,要为新闻发布、信息公开和新闻报道提供便利条件,不推不躲,不闪不拖,为其提供发布和报道的第一手真实资料或通稿。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不断发展,各种危机频发高发,加强危机管理,是摆在政府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危机虽然不可避免,但危机却是可以管理的,广大民众具备危机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可以减少危机的发生,积极的危机应对则可将危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马宝成.努力做好新时代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人民网-理论频道,2017.12.01.

[2] 孙乡平.重视和加强应急管理工作[n].广西日报,2008-02-25.

【作者简介】

杨 翠,任职于中共林芝市委党校教务处.

猜你喜欢
舆情引导危机意识应急管理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引导
2011至2015突发事件中的政务微博研究综述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对策研究
论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的引导
测测你的危机意识
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路径优化研究
永远有危机意识
从危机意识谈学生的自我保护和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