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显强
闻一多在西南联大任教时,一次上課,他在黑板上写了“2+5=?”的算式。学生们正疑惑不解,却听到闻先生说:“请同学们回答得数!”同学们应声回答:“等于7!”
闻一多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绝对正确的。但在文学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
随后,他把一幅题为《万马驰骋》的国画展开,让同学们传阅欣赏。只见画面上特别清晰地画了两匹奔马,在两匹马后面又大小不一、错落有致地画了五匹奔马,之后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了。
同学们看过后,闻一多把画取回挂在黑板上,用教鞭指着画,颇有深意地说:“从整幅画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确有万马驰骋之势,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
大部分学生均认为,老师想借此画说明文学艺术作品的容量是不能像数学公式那样来计算的,它贵在含蓄,给人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思考余地。坐在后面的一位旁听学生举起了手。闻一多见状,问:“你有意见吗?”
学生站起来答道:“老师,我有不同见解,允许我在此谈谈吗?”闻一多朗声说:“当然可以,请到讲台上说。”随即让出了讲台的位置。学生淡定地站到闻先生让出的位置,说了如下一番话:
老师常说的“文学艺术作品贵在含蓄,要给人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思考余地”是对的,但这次所列的算术题对国画的说明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先看国画画面,清楚见到的是两匹大奔马和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五匹奔马,后面的无数大小黑点也象征是马,这大家都清楚。其画题《万马驰骋》的“万”只是约数,并非实数。
再来看算术题,2+5=7是绝对正确的,但2+5=10000则绝对无可能。要这数学题的和等于10000,其算式应为2+5+n=10000,算式中的n则相当于国画里面的无数黑点,这样才有说服力呀!同样,如果国画只清楚地画两匹大奔马和错落有致地画五匹大小不一的奔马,不画无数大小黑点,画题只能是“七马图”或“七骏图”之类;若题为“万马驰骋”,则必成笑话。
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数学算式里的“n”必须是9993;而国画里的大小黑点,则无须这个精确数,整幅画只要布局恰到好处,看起来顺眼、有艺术感染力就可以了,这才是留给了人们广阔的想象空间与思考余地。
闻一多听完学生的陈述,立即称赞这位来自物理系的旁听生“思维敏捷、不盲从、有创见、有胆识,不唯老师的话是听,善于独立思考”,并鼓励同学们向他学习。
(选自《三门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