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秀
一、明确科学社会主义政治信仰的科学内涵
一般来说,科学社会主义政治信仰是指对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形态的价值认同,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的终极关怀。它反映了一种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理性和安慰,是特定政治形态的心理基础,这种心理基础是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当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秩序建立后,为这种政治秩序服务的社会主义政治信仰随即建立。正如马克斯·韦伯所说:“任何統治都企图唤起并维持对它的合法性的信仰。”[1]
从层次来说,信仰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政治信仰,第二层是民族信仰,第三层是道德信仰。科学社会主义政治信仰反映了对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的认同。就科学社会主义政治信仰的内容来说,第一是提供一套包括认识和评价的科学社会主义政治观念系统的世界观,对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现象具有普遍解释力;第二是具有明确的科学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念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政治理想;第三是在科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支配下的政治纲领、政治目标以及现实社会主义近期和长期目标的政策、路线、方针、手段和方法等;第四是执政的共产党政治集体的政治统治和掌握运用真理的能力以及处事作风、理性。这四点内容彰显学社会主义政治信仰。
二、警惕科学社会主义政治信仰面临的严峻挑战
1989年以后,由于戈尔巴乔夫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这位苏共“掌门人”自己对科学社会主义政治信仰动摇了,完全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历史,否定科学社会主义原则这一根本。这为叶利钦掌权带来了绝佳的机会,激进派推倒苏联模式,转轨到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虽然最终苏共力挽狂澜,但广大人民对原苏联的社会主义已失去政治信仰。对此,有学者说:“更普遍存在的是一种逆反现象,凡自上边的意图、决定,都会引起一种出自本能的反感和自发的抵制。”[2]由于民众失去对科学社会主义政治信仰,苏联这个“百年老店”解体,随之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东欧政治剧变,一些国家改旗易帜。
以史为鉴,世情警醒着中国。目前国内改革发展仍处于转型期,一些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反腐败仍然在路上,人民群众获取的一些机会不均等、不公平,贫富差距大,利益固化,弱势群体心理失衡。因此,政府亟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提升“蚁族”“房奴”“新生代农民工”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抓手,强化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信仰认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宣扬“四个自信”,引导人民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政治信仰意愿。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时期的政治宣言为广大人民群众丰富了政治信仰内容,也筑牢了思想防线,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宏伟蓝图。
四、坚定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1)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要系统,要学习经典。这样才能深刻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质内涵。只有坚定科学社会主义政治信仰,科学社会主义才能入脑入心。
(2)相信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事实胜于雄辩,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证明。
(3)坚持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继承经典,创新发展。在坚持中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发展中强化科学社会主义政治信仰。中华儿女戮力同心,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孙立平.集权·民主·政治现代化[J].政治学研究,19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