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态”视域下古诗词教学初探

2018-11-16 10:46林治刚
语文教学之友 2018年10期
关键词:非常态审美

摘要:古诗词中,诗人常常通过“非常态”之笔来表现复杂微妙、难以言传的情感。运用“比较观照、还原体验”的方法进行教学,探究其原委,是诗词鉴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非常态;审美;比较观照;还原体验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许多诗词名家运用丰富的艺术手法为我们留下了精妙的名篇佳作。为了使诗词更有感染力,诗人们常常突破常规,通过“非常态”之笔来表现人物复杂微妙、难以言传的情感,从而使诗词展现出超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所谓“非常态”现象是相对于常态现象而言的,常态是平常、正常的状态,是在正常条件下大多数事物所处的状态。而“非常态”是指某些事情有违常情、有悖常理,或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忽发奇想,或忽说痴语。这些“非常态”之笔,从现实生活的角度看,似乎是不妥的,但从诗词感情表达的角度来看,却是合情合理的。

一、诗词“非常态”现象的表现

如贾至的《春思二首(其一)》:“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春日春草丛生,花香迷人,一片生机,在常态下,诗人应当是心情愉悦的,但是,在贾至的眼中却是东风无情,春日恼人,这些美好的景象非但没有使人愉悦,反而使人增添了烦恼,于是诗人迁怒东风与春日,责怪东风不知为自己遣愁,责怪春日惹得自己百无聊赖,愁恨绵绵。试想,明明是诗人自己愁绪满怀,与东风春日何干。但细细品来,就会发现,正是这无端的责怪,把诗人心中无法排解的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再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安史之乱使得杜甫身陷长安,与家人分散,饱受流离之苦,深夜“举头望明月”,不禁想起了远在鄜州的妻儿,内心充满思念之情,但是诗人没有写自己在长安城中如何望月思远,而是从家人写起,遥想此时此刻,妻子也一定忧心忡忡,夜不能寐,也在痴痴地望着天上的明月。明明是诗人自己思念家人,为什么却说妻子思念自己,这显然与常情不符,但细细品来,正是这“非常态”之笔把诗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真挚感人。

二、诗词“非常态”现象探因

古诗词中,诗人为什么喜欢用“非常态”的手法进行创作呢?这与诗词所追求的特殊表达效果有关。苏轼曾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南宋严羽指出“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些论述都强调诗词创作的创新性特点,诗词的表达是追求“新异”的,打破常规,求新求异是诗词艺术魅力的重要体现,如果只是囿于常态,诗词就会略显平庸。运用“非常态”手法,见常人之所未见,发常人之所未发,达常人之所未达,会使诗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非常态”诗词中,诗人常常将山川草木融为一体,以我之心感知天地万物。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自然山川、花鸟虫鱼本是无知无情的,因为诗人心中有情 ,所以外物也就有了情感。在诗人眼中,山川可以与我共语,草木可以与我对话,风花雪月可以与我同欢喜、同哀愁。唯此,也就可以怨恨日月,责怪草木,也就有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深情之语,有了“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的无理责怪,而通过这些“非常态”之笔,我们便可以感受诗词的艺术魅力了。

三、基于“非常态”现象的诗词教学

基于诗词的“非常态”现象,教师怎样进行诗词鉴赏教学呢?在教学中,我尝试采用如下方法:

1.比较观照。就是通过将事物的常态与“非常态”进行比较,寻找其常态与“非常态”下的异同,探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而加强对诗词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如王昌齡的《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般说来,送别友人,多是伤感的,但是诗人却说“送君不觉有离伤”,这就不太符合人之常情。把常态下人之离别的情感与诗词中的非常态进行比较分析,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观照,会发现诗歌的微妙之处。诗人借此貌似洒脱的语言表达了其内心更为浓重的离愁别绪,而这种离愁别绪比常态的情感更真挚,更富有感染力。

再如,方泽的《武昌阻风》:“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这首诗主要写诗人在回家途中所乘坐的船被大风阻滞,只好暂留武昌。身在异地,充满归思,这是人之常情,但诗人却闲看流水,沉迷飞花,好像忘却了乡愁,这就是“非常态”的现象。明明是被风所阻无法行船,诗人却说“春风留客”,似乎是春风有意留之;明明是“归思”萦怀,却说思绪尽付流水;明明是心烦意乱,心中有无尽愁绪,无心观赏柳絮飞花,却说“贪看飞花忘却愁”。诗人为什么这样写呢?是因为萦绕于诗人心头的愁绪浓重。从“非常态”之处寻找合乎常态常情的理由,把常态与“非常态”进行比较观照,我们就不难体会诗歌的魅力了。

2.还原体验。就是根据诗词描写的特定情境,回归诗人描绘的情境,将其还原到主人公所处的情境中进行体验。

如张先的《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词的最后一句“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是写少妇无端地对大自然中的桃花和杏花羡慕起来,它们还知道在快要凋谢的时候嫁给东风,有所归宿,而自己却自愧不如,只能在形影相吊中消尽青春。

其实,桃花和杏花只是随季节的变换而飘落凋零,哪里会懂得及时抓住时机嫁给东风呢?这明显与常理不符,如果还原到当时的场景,我们就会发现,这不过是独居闺中女子萦绕胸中的感情的倾泻而已。女子登高怀远,想起远在天边的情郎,不觉万千愁思涌上心头。遥想往昔,自己与心上人登上楼梯,在画楼中相偎相依,如今,虽然景物依旧,但情郎却一去不复返,到哪里去寻找他的踪迹呢?回归当时的情境,我们就能感受到女子独处深闺的相思和离愁。因此,诗人说自己不如“桃杏”,言外之意是怨嗟自己未能抓住“嫁东风”的时机,以致无所归宿,看似无理之语,却委婉地表现了思妇内心的寂寞之深、幽怨之重。

再如,李益的《江南曲》中“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一语,是与当时的情境有关的。还原到当时的情境,就能感受到这不过是闺中思妇的“疯语”,正是这反常之语,把思妇的情感表现得生动传神。王昌龄的《闺怨》中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一句也是同闺妇所处的情境相关的,当时其丈夫远在边关,而自己独守空房,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凝妆”登楼远眺,看到眼前美景,忽然就触动了其对远方的思念之情,回归诗歌描绘的情境,我们就不难体会出闺妇春风里萦绕不散的幽怨之情、离愁之苦。

总之,古诗词中的“非常态”现象是诗人追求艺术化审美创作的表现,一缕春风、一抹柳影、一丝月光常常就能触发诗人内心的情感,生发出万种情丝。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通过事物的常态常情与反常悖理之处进行比较观照,还原体验,探究其原委,这样就能领会诗人独具匠心的构思,感受其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林治刚(1970—),男,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职业中专讲师,主研方向为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

猜你喜欢
非常态审美
默克尔的“非常态”组阁
非常态下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非常态下的信仰展现:一个豫东北村落的节日禁忌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谈非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建构的动力解析及指导原则
非常爱,非常态
富豪们的“非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