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证热”现象分析

2018-11-16 01:57翟玉杰
消费导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会计

翟玉杰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经济型人才的界定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而会计人才作为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众认知下热门岗位的需求之一,带动了会计考证人员的逐年增加。本文针对会计考证现状,分析了会计“考证热”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应对策略,以帮助更多的考生有针对性的考取证书。

关键词:会计 考证热 会计证

随着十九大的顺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这一转变对于会计人员而言,就其专业知识、技术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也推动着会计制度、准则等的不断更新完善。会计人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会计内容的变化,更好的服务会计行业,成为会计行业的需求型人才。

一、会计考证现状

(一)考证人员多集中于在校大学生

在校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新动力,而大学则是学校与社会的衔接点。许多大学生的在校生活丰富多彩,但更多的还是忙于在校课程与考取证书之间。时间上的相对自由,成为在校大学生考证最重要的因素。会计类相关证书是证明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凭据,驱动着在校大学生加入会计考证行列。

另外,在创新学分的驱动下,许多会计专业学生也纷纷加入考证大军。很多大学生都有一种“证不在多,考了再说”的心理,这就成为如今报考大军中在校大学生占比越来越大的重要因素。

(二)专业层面要求更为严格

2016年12月16日公示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显示,拟列入职业资格目录清单151项。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58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93项。会计从业资格未被列入,但是清单中第39项就有会计水平类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可能会由准入类考试上升到水平类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证的缓考,是为了规范会计行业准入标准,提高准入门槛,让会计队伍的建设更具专业化。同时也要求考生要注重会计水平的提升,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一个全新的知识储量来迎接那个全新的考试。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学科,伴随着“营改增”的步伐,会计内容的完善以及会计国际化的发展。2018年会计考试大刀阔斧的改革,取消从业考试,改革初级考试,其目的在十三五规划中已经明确,即“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体系,形成初级、中级、高级层次清晰、相互衔接、体系完整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制度,使会计人才选拔、培养的导向作用发挥明显,会计人员队伍素质大幅提升”。

(三)拥证人员与从业人员不成比例

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注协执业会员(注册会计师)105570人,而非执业会员达到131633人。相比较于我国公司的发展速度,在会计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的执业会员相对不足。再加上我国注会的通过率相对较低,更加剧了会计行业高水平人员的缺乏。

会计中高级证书受到工作经验、年龄等方面的限制,考取人数有限。而对于会从证及初级职称的考取,报考人数逐年增加,而真正踏入会计行业的人数却只有少数。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人员正在受到来自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方面的巨大挑战。信息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到会计研究、会计管理、会计实务、会计教育等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这对于水平较低的会计人员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打击,手里拿着证书,却无用武之地,也是现如今很多会计人的困扰。

二、会计“考证热”的成因

(一)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大

随着最后一批90后齐步迈进了成人世界,“还是孩子”的堡垒对90后彻底关上了大门。数据显示2017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795万,其中会计专业类占比2%左右,属于就业人数较多专业。

会计作为一个较为热门的行业,是很多大学生的选择。而身处象牙塔的毕业生们,对社会的了解还处于“听说”的阶段,并没有真正体验到社会生活的压力。但即使处于懵懂阶段的他们,也能够意识到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所以很多大学生将考证作为大学生涯中的目标之一,并且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对于考证持“越多越好”的态度,以此为步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二)用人单位对证书的严格要求

通过浏览很多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不难发现,大多数用人单位会优先选择持证人员。尤其对于会计证这种等级分明的证书来说,更是很多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标准。用证书来判断会计人员的能力,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很多会计人员在这一因素的驱动下,不得不踏上考证这条路,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就会计这一职业而言,技术性要求较高,单纯的面试过程并不能让考官从各个方面了解面试者的能力。所以大多数的用人单位抱着“宁缺毋滥”的心理,将证书作为面试人员能力的证明。很多面试者正是了解了用人单位招聘人员的标准,抱着“宁滥勿缺”的态度,疯狂考证,以获得用人单位认可。

(三)盲目跟风的从众心理

大学生作为考证热的主要群体,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就业压力,很容易产生焦虑。俗话说“病急乱投医”,很多大学生就是因为没有目标,而盲目跟风。

会计作为热门专业,自然少不了培训机构的广告宣传。而焦虑的心理使得学生很难做出理性的选择,从而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考取证书。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让很多学生忽视了对专业课的学习。

三、缓解会计“考证热”的策略

(一)大学生要增强自身素质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形形色色的人、事、物已不同于大学校园。面对如此激烈的就业环境,如何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已经不是随随便便一个分数可以决定的。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是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纸上谈兵。但同时也要有专业知识,不然企业凭什么录用你。

所以,大学期间就要不断地提升自己。一方面人际交往是必不可少的。要想踏入社会,沟通是一门,必修课,只有更好的熟悉身边的人以及周围环境,才有信心做好工作,毕竟工作是一场团体战,并非个人的单打独斗。另一方面是会计专业能力,俗话说“日久见人心”,时间长了人们也就知道你的水平如何,有能力的人,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所以在校期间的专业知识积累,是踏入会计行业必不可少的一项锻炼。而证书只是增加自身就业机会的砝码,会计是一份较为敏感的职业,在很多方面都有要求,但“打铁还需自身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是硬道理。

(二)用人单位不应以证书论能力

会计从业资格的取消,使很多考生将目标转向初级职称的考取。作为拥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来说,经验是入职的一项重要标准。而对于毕业生而言,证书却成为判断人才的重要标准。

用人单位应转变自己的用人观念,意识到再多的证书也难以反映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一纸证书,也不是能力的象征。用人单位应积极走进校园,增强校企合作,通过这一平台改善“以证书论能力”的招聘现状。企业可以通过学校了解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增强专业匹配,同时也提高用人单位的招聘效率。

(三)明确职业生涯,避免盲目考证

不能将就业形势的严峻作为考取证书的必要理由。有很多人选择会计这一行业,但却没有目的的考证,然后参加工作。现在很多人缺失的是目标,以及对自身的规划。从学生时期,就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就业方向。一方面,学校在教书育人方面要有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明确从业方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适合会计人员考取的证书进行适当讲解,缓解会计“考证热”现象。另一方面,考生本身要了解自己的意愿,是否想要进入会计行业,明确自己目标,了解自身能力,做到理性选择,避免盲目考证。

四、结论

财会行业一直是传统行业里的常青树,而且不论你将来从事会计、出纳、文员、外贸等都会涉及到会计知识,所以说有会计证好就业。但会计证的考取,不仅仅是为了获取那一纸证书。通过考证的这一过程,来加深自己对财会专业知识的学习,补充由于会计改革而变更的知识,同时明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运用情况。在考取会计证书上要有理性的选择,不能完全将会计证书作为自身就业的砝码。用人单位也应综合考虑,不应以证书论能力,增强校企合作,帮助企业引进更多人才。

總而言之,会计证书考试实质是对个人能力的补充,随着人才市场的扩大,就业压力的增加,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是关键。但同时也需要冷静对待,慎重选择,做好理性的规划,才能适应会计行业的发展变化,让自己的职业道路更加平稳和长远。

猜你喜欢
会计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风险及防范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