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及途径研究

2018-11-16 09:46薛晓林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8年11期
关键词:传统高职英语教学

薛晓林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存之本、立足之基和发展之源。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而青年学子是展现文化自信的主要群体,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延续中华文明的重任。大学英语课堂为学生搭建中西文化交流的平台,教师应当通过译介传统文化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自信。丰富传统文化的传承内容与途径应成为高职英语课堂改革的一个重点。

一、高职英语教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人民要坚定文化自信,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特色名片,因此广大青年需要学好语言,通过东西方的交流展现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硕果,从而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工具性是指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英语语言知识与技巧,在交往及工作中能够灵活地应用英语,适应自身和社会发展需要。人文性是指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背景与环境下,学生通过学习语言、文化能够进一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秉持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做出努力。这两种属性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英语教学要发挥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作用,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介绍西方国家的人文信息的同时,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和工艺技术知识的译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增强弘扬中国文化的使命感。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的现状

(一)大学英语课程边缘化

部分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片面地强调专业技能课程的地位,忽视职业基础课的重要性。比如在课程的设置上,减少公共课的数目,压缩课时量,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大学英语”也受此影响。以我校为例,英语课程从必修一学年128学时调整为96学时。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就会在有限课时里择重点而教,仓促地完成教学任务,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兴趣只降不增。另外,大学英语课受英语等级考试的影响,很多学生学习英语只为了修学分或者应付考试,这种功利性的想法使学生忽视语言中承载的文化元素,重技能轻人文,语言的学习被简单理解为符号的学习,即便有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但与语言能力对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及文化专有项目的英文表达能力非常欠缺,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解释常见的节日、习俗、饮食、文学名著等。

(二)高职英语教材缺乏对中国文化内容的介绍

英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又是文化教学,学生使用的教材中既要有语言学习、练习的篇幅,也要有文化方面的介绍与研究。在以往的文化教学中,选用的教材多是对西方国家文化和生活的介绍,但唯独缺少母语文化的例子,正是因为缺乏中西文化对比学习及过于强调西方文化,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受此影响,因此必须选择文化内容全面的课堂教材。然而,目前可选的双语文化教学的教材并不多见。

以天津市使用的高职英语教材《新编实用英语》(天津版)为例,全书共16个单元,涉及到中国文化的只有两个单元,其余几乎都是反映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思想意识。在这册书里,每个单元增加了一篇介绍天津当地景点或文化特产的文章,但是这些文章属于辅助阅读材料,而且难度略大,与整个单元的关联性不强,缺乏阅读趣味性,因课时有限,教师只能简单概括,并不能达到文化教学的效果。再如我校今年使用的《高职高专实用英语》这本教材,内容较新,但是依然存在着本土文化内容偏少的问题,中国文化的内容基本没有涉及。

(三)英语教师教学理念存在的误区

成功的语言和文化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及较高的文化素养,只有拥有丰富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储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讲解来剖析文化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但是,在目前的高职英语课堂上普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究其原因,根源在于英语教师文化素养的欠缺。具体来说,一是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延续以往的教学风格,注重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忽视英语国家文化和本国民族文化的积累与教导。二是英语教师普遍持有一种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讲英文的情景,尝试用英语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使用英语,避免使用汉语,担心汉语对英语的学习产生负迁移的作用。这是一种错误的教学理念。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克拉姆契教授明确指出:“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必须把该文化放在与本族文化的对比中进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切入包含着对目标语及母语的再认识。”刘润清教授也说过:“学习外语时,完全脱离母语是不可能的。语言之间有些普遍现象,不参考母语,不与母语对比,会造成莫大损失。”事实上,语言学习者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应当将外语和母语进行比较,通过发现相似或不同之处,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语言是相通的,通过母语与目标语结构和文化背景的对比,学习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文化现象,跨文化交际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

早在2014年,时任教育部高教司文科处处长刘向虹就强调要把文化传承贯穿到英语课堂的各个环节。英语教师在今后的课程中要充分反映英语国家优秀成果,同时适度增加反映中国国情、历史、文学方面的案例,引导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刘向虹的建议为高职英语教学目标指明了方向,具体措施如下:

(一)樹立正确的教学观,重视高职英语科目

课程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元素之一,其基础性决定了课程的重要性。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是高校发展的主题,要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的办学定位,而“中国特色”的表现之一就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彰显崇高的价值追求。学校不应简单地削减“大学英语”课程的课时量,而应该引导英语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增加课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占比重,同时开设文化选修课,增加民族传统文化和工艺技术的翻译研究与赏析等内容,实现文化教学全面化。此外,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引进专家开设文化教学的讲座,帮助教师增加中西方文化的知识储备。在课余时间,院校要创新文化教育形式,从课堂教育走向实践教育。一方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举办传统文化小故事的英文翻译比赛或组织学生表演英文版的中国小品、微电影等。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帮助教师搭建多种社会实践平台,开展校企合作,了解各专业与文化、英语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其专业能力,帮助其树立职业理想。

(二)结合时事热点,创新高职英语教材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高职英语教材的编写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也要促进英语与专业的结合,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要在教材中增加具有专业特色、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中西文化对比的章节,话题可以涵盖工艺技术、民族风俗、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等方面,或者增加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英文版节选及新兴热点文化现象的介绍,如中国 “新四大发明”。除了课本,英语课堂可以选择一些音像材料形成多元的、立体的文化教育资源,例如课堂引入《工匠精神》《大国崛起》等纪录片,这样既能丰富文化教育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繁荣昌盛,真正地提高文化自信,又能帮助学生认识文化的多样性,降低其盲目崇拜西方生活方式的可能。

(三)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丰富多样的文化教学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拥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会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的兴趣,促进文化教学的顺利开展。第一,高职英语教师要有文化教学的意识,主动研究教材,关注时事热点,搜寻并积累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并与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分析,将文化教学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分享语言文化知识,引导学生阅读与专业相关的中英文书籍、微课视频和网上双语教学栏目,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现象的鉴别能力。第二,高职教师要更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满堂灌的形式,采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加强课下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搜寻并分享与文化相关的电影片段或专家访谈节目,激发学生主动探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挖掘中西文化现象对比研究的兴趣,增强他们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独一无二的精神瑰宝使中国人民有充分的自信屹立于世界文化之峰,新时代的青年人有责任、有义务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针对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的现象,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反思纠正,尝试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学习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充分的文化自信。

(责编 张德广)

猜你喜欢
传统高职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