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常大包小包地从超市或商场购物回家,总会懊恼地发现又买了实际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或者穿上很丑的衣服?
你是否一进十一月,神经就绷得紧紧的,特别是购物车里的那些宝贝,恨不得每天都过一遍数。然后就是心心念念等着双十一零点的到来。心潮澎湃、坐立不安、夜不能寐……看着商家的大幅优惠,仿佛这是白撿的便宜,不买就是吃亏!于是,你禁不住诱惑,将“剁手”进行到底。第二天醒来后,又会疑惑地问自己,“我的手呢?”“购物车清空了吗?”“我的钱都去哪儿了?”而网购回来的东西大多都被你扔在一边,有的甚至连包裹都没有拆封。
我们是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购物狂,不停买买买的呢?
强迫性购物行为
“强迫性购物行为”,指的是一个人无法控制自己的购物欲望,疯狂消费,而不考虑后果。而引起强迫性购物行为的心理成因,则多种多样。究竟哪些因素导致了你我变身成了不理智的“购物狂”?
1. 焦虑
面对压力,每个人的情绪反应各不相同。有的人会调整思维,乐观思考以缓解压力;有的人选择逛街购物,试图借助购物纾解压力、消除自己的焦虑情绪——逛街时,眼中看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脑中想的是华丽服饰穿上身的模样,哪儿还有其他时间理会焦虑呢?
有强迫性购物行为的人,往往是因为在一次成功的焦虑情绪处理体验之后,每当遇到压力,都习惯性地采用同样的购物行为方式来应对,成功缓解自己的压力,渐渐就变成了“购物狂”。
2. 自尊
强迫性购物者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他们都缺乏自尊,也就是说,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很低,因此选择购物作为重获自信的方式,希望能以自己购买的物品来获得更多的认同感,体现自己的价值:看看我,一身高档货,多有品位。
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心理学研究发现,因为缺乏自尊而产生的强迫性购物行为,不仅无法达成提升自信的目标,相反却会因盲目消费令自己自责内疚,自尊水平反而更低。
3. 冲动
强迫性购物的人大多是冲动的,他们一旦有了想法,就会立刻实行,从不理性思考,也不计后果。所以他们常常无法克制自己的购物欲望,一旦兴起了逛街血拼的念头,就第一时间冲进商场,将所有自己喜欢的物品收入囊中。
理解了购物狂的心理成因,我们就有希望找到克制疯狂购物冲动的方法。
强迫性购物症的症状
在购物上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在购物时,根本不会去思考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购买的必要性;
习惯通过购物的方式去安慰自己、奖励自己,以获得满足;
在自己的真实花销上跟亲人朋友撒谎;
很多购买的东西几乎都没有用过;
每次买完以后内心都有后悔、内疚等痛苦的体验,但依然还是无法停止购物行为。
总结起来,强迫性购物症有三个核心特征:强烈的购买冲动,无法控制的购买行为,购买行为对其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造成了严重影响。什么样的人容易被强迫性购物症找上门呢?
1.女性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拥有更多的血清素受体,但血清素制造不足,分泌去甲肾上腺素较少,因此格外需要借助外部的刺激来感到快乐。购物、吃甜食等这类行为就可以提供这种刺激。
2.年轻人
相对于年长者,年轻人更容易产生强迫性购物倾向。年轻人抵抗广告刺激的能力较弱,缺乏控制消费习惯的能力。
3.父母有强迫性购物倾向的人
父母的强迫性购物倾向与子女的强迫性购物倾向之间存在很高的正相关。热衷购物的父母往往会习惯于通过物质来对孩子进行奖赏,或是补偿无法陪伴孩子的遗憾。这样的经历很容易让孩子从幼年就习得这种替代性的安慰,长大后患上强迫性购物症的概率也会更高。
消费主义陷阱的诱导
什么是消费主义?消费主义就是在告诉你:你消费了什么就代表了你是谁。
关于消费主义,尤瓦尔 · 赫拉利在他的《人类简史》一书有很精彩的论述:消费主义告诉我们,想要快乐,就该去买更多的产品、更多的服务。如果觉得少了什么,或是有什么不够舒服的地方,那很可能是该买些什么商品(新车、新衣服、有机食品、护肤品),或是买点什么服务(外语培训、心理咨询、瑜伽课)。就连每一则电视广告,也都是个小小的虚构故事,告诉你买了什么产品或服务可以让日子更好。说白了,就是让你把多挣的钱以各种方式花掉。
青年时期是人一辈子最美好的时光,不穿好的用好的怎么对得起自己?收入增加了,是不是应该买个奢侈品犒劳一下自己了?现在旅行谁还去新马泰啊?不去个美国或者澳大利亚,朋友圈都没脸发。哦对了,现在还流行北欧看极光,南极洲跨年,马赛马拉看动物大迁徙。
在消费主义的大旗之下,这些消费行为非但不会被认为是奢侈浪费,反而会被包装成各种美好的事物,让你于情于理都无法拒绝。买奢侈品是为了 “展示最好的自己,我值得最好的”;出国旅游是因为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最新流行的知识付费,那更是理直气壮:我学习,我自豪,有什么理由不买买买?
现实中,一个人的真实需求并不会太多,但消费扩大了我们的欲求。就如广告中常用的手法,先告诉你什么是美的、时尚的、健康的、尊贵的,而后再告诉你这个商品能提供这种美、时尚、健康、尊贵。一旦事先植入观念成功,附加的欲求就被生产出来了。你需要通过购买和持有这些商品而满足那些被生产出来的欲求。因为美、时尚、健康、尊贵自然是好的、值得追求的,只是你忘了这通常是为这个商品量身订造的“意义”,而并非你的真实需求。
当然,说消费主义陷阱,并不是提倡不消费,不去追求物质上更好的更舒适的生活,而是要理性消费,保有对被生产、被扩大欲求的甄别与克制,不盲目不盲从,让消费回归真实的需求。
正真的快乐,不应该来源于消费;我们是谁也不应由我们消费了什么来定义;我们不应该被包装过度的消费主义骗局所影响,想想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强迫性购物症患者自治手册
1.制订预算和做好结算
除了要管好自己的学习以外,还要学会为做好自己财务工作。父母们会按学期或按月给你们提供生活费,多则数千,少则数百,这就是你们日常生活的物质基础。很多同学由于没有消费计划,各种“经济问题”层出不穷,有在月初大手大脚,到月末就口袋空空的“月光族”,有花销远远超过积蓄而不得不借钱度日的“负债族”,有为了买高档消费品而宁愿不吃饭的“自虐族”……要学会量入为出,合理消费。最好的方式是制订预算和做好结算。平时消费时就要做好记录,可保留账单、购物小票等收费凭据,还可用专门的小账本记下每一笔开支,到月底时就能准确做出结算。
结算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统计出本月的总花费,看是否超支或结余,对照自己的计划看看是哪一项超支了,又是哪一项节省了;二是算出各类花费占总花费的百分比,看消费是否合理。
2.建立良好的理财习惯
要拒绝“剁手”,首先需要管好自己的钱包。对高中生来说,在自己还没有能力创造财富的时候,不如主动地学习理财知识,不光是为了能使自己的“小金库”日益壮大,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健康的金钱观,提高自己的理财意识,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久而久之,理财的快乐就会取代剁手的快乐。当然,也不能太过克扣自己的花销,走到另一个极度守财的极端也是病态的。
3.运动和倾诉
许多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平时都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对于这类人而言,购物是一种分散注意力、释放压力的方式。去商场血拼一番,好像感觉学习和工作的疲劳都一扫而空了。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真正释放压力,当购物带来的快乐消退之后,焦虑的感觉又会卷土重来,久而久之就会使人陷入焦虑自责和疯狂购物的恶性循环中。对于这类人,可以通过运动和倾诉等方式来缓解自己的焦虑。通过买买买来逃避现实不能解决问题,提高处理负面情绪的能力才是最积极的方式。
购物最大的乐趣,在于还没有得到时至得到后这一阶段。这种快乐是浅层的、短暂的,并不是个获取快乐的长久之计。在购物上,练习自控力,购买一些真正實用且美好的东西。
最后,假如只是偶尔贪心多下了几个单,也不必太过焦虑。在合理价格范围内还是应该满足自己的购物欲。再说,能憋到双十一打折才剁手的家伙们,还是可以抢救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