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清
摘要:技术属性体现了人的本质属性,人类社会进步的历程就是人与技术双向建构的过程。技术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技术生产体系的变迁,在旧技术生产体系向新技术生产体系变迁的过程中,由于人的发展与技术发展的异步性,导致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关键词:技术进步 失业 异步性
绪言
人类自诞生以来,技术就与人类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自然经济时代,人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不存在失业问题。工业革命爆发以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机器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了生产过程中,出现了“机器换人”现象,大量产业工人失业,工厂生产过剩,进而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失业问题由此产生。
一、关于技术进步影响就业问题的讨论
关于技术进步与就业问题的讨论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历经百年之久,已经形成了多种理论,主要有经济增长理论、技术创新与经济周期理论、马克思人与技术双向建构理论、技术一经济范式理论和资本-技术互补假说。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增长,增加了经济规模,促进了就业;技术与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技术的变革将导致“不断地破坏旧结构,创造新结构”的经济结构变迁,在变迁过程中出现了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马克思人与技术双向建构理论认为人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但是由于技术产业体系由资本控制并且限制了人的发展,从而出现了失业;技术一经济范式理论认为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主导技术结构决定了经济生产的范围、规模和水平,经济的发展体现为一种范式向另一种范式的转换,在转换过程中出现了失业;资本-技术互补假说则认为相对于非技能劳动,附着技术和教育的劳动与物质资本的互补性更强,相对于高技能劳动者,低技能劳动者更容易被取代。这些理论从不同层面分析了技术进步与就业的关系,但是更多的是从经济层面分析技术进步导致失业的原因,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分析的较少。
二、从人的发展的视角分析技术进步造成的失业问题
马克思認为技术属性体现了人的本质属性,人类社会进步的历程就是人与技术双向建构的过程,一方面,人为了实现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目的,发明与创造出各种形态与功能的技术,或者对原有的技术形态与功能进行升级改造。另一方面,技术具有独立的客观性,通过一定方式与途径对人产生一定的规范和限制作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正是工业革命蓬勃进行时期,马克思充分肯定了技术进步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他认为在人与技术的双向互动过程中,使人在各个方面都有了质的提升:1.技术的应用延展和拓宽了人类的生物功能,使人的四肢、感觉与头脑的能力成倍放大,拓展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2.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也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的思维方式更加灵活,价值观念更加进步。在肯定了技术进步对人类经济社会的正面效应时,马克思更加关注技术进步带来的负面效应。他认为技术进步在促进社会分工、提高社会生产率的同时,由于技术的客观属性,使得因技术应用而建立起来的技术产业体系服务于资本,而工人因社会分工日益深化及技术对人的规范化,在这个技术产业体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小,与自己创造出来的劳动产品异化度越来越高,逐渐沦为产业技术体系的附庸,物化技术与人之间表现出愈来愈强的对抗性:1.自动化的机器生产体系与人的异化,人沦为自动化机器生产体系的一个智能要件;2.深度分工体系对人的异化,高效、高负荷、机械、简单的生产工作方式造成人智力和性格上的畸形化,往往成为技术创新、升级后的牺牲品;三、资本对技术的占有性,以技术应用而形成的机器生产体系是由资本所控制的,在这个体系中,技术也成为了资本的一种形式,为资本所占有。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越是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活动,就愈会丧失生活资料。资本主义社会为资本家创造了越来越多的财富,却让工人更加一贫如洗。资本在这种体制下是属于资本家谋利的源泉,而且是同工人相抗衡的;四、机器换人,机器的广泛使用导致资本出现集中和集聚趋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劳动力数量与它所推动的生产资料数量相比出现减少,由此不断出现机器代替人、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不断下降的现象,未被雇佣的劳动者就成了失业者,造成了一支“增长着的失业产业大军”。
技术进步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之中,人类社会生产方式不断地有旧技术生产体系向新技术生产体系变迁,在变迁过程中,社会生产率不断提高,生产要素市场不断发生变化,各类社会主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调整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进而影响到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结构,劳动力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得国家调整就业、教育、产业等政策。企业是各社会主体的中的关键主体,一方面是新技术主要通过企业发挥作用,企业在采用新技术后,劳动生产率提高,利润增加,产品成本下降引起产品价格下降,员工收入增加,产品更新换代,丰富和扩大了社会消费需求,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从而促进经济不断的增长;另一方面,采用了新技术的企业会出现对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化,进而会与劳动力市场发生互动。
企业为了发展而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劳动产品成本,丰富和扩大了劳动产品种类和规模,促进了经济发展,扩大了就业规模,提高了劳动者收入,同时也提高了对劳动者技能水平的要求,随着技术进步的不断深化,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深入,每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都使得经济、社会发生重大的改变,即技术-经济范式的变迁。但是由于技术对人的负向建构等种种原因,人的进步并不总能与技术进步同步,落后于时代技术进步的劳动者出现了技术性、周期性和结构性失业,这时候就需要社会保障制度对失业者提供救助、培训能服务,使得失业者能够提高技能水平成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劳动者,或者进入技能需求水平相对偏低的行业。
三、结论
我们在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时发现技术进步在破坏就业的同时也在创造就业,即创造效应与破坏效应的联动性,破坏的是旧的技术生产体系,创造的是新的技术生产体系,在这个过程中适应于新技术生产体系的高技能劳动者需求增加、收入增加,而旧技术生产体系中的低技能劳动者所掌握的技能相对于新的技术生产体系落后,出现技术失业、结构失业等现象,而此时新的技术生产体系需要的大量高技能劳动者,却往往得不到满足,限制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经济的增长,就业规模增加受到抑制,这是因为人的发展与技术发展具有异步性。
人的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异步性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教育水平发展不均衡,低技能劳动者难以通过再学习再培训成为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高技能劳动者;二是社会培训水平发展不足,不能给低技能劳动者提供高水平的培训服务;三是劳动者权益保护不足,技术进步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人们为获取生存资料所提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本应缩短,但由于劳动者权益保护不足,导致劳动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有缩短反而延长,自由分配时间减少,人的发展受到限制。
四、对策建议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技术进步促进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使人们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来发展自己,这是一个良性的互动过程。但是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导致了技术进步与人的发展的异步性,从而出现失业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关注教育均衡发展,注重教育资源公平配置,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长期的关键的措施;二是大力发展适应技术进步的终身学习和就业培训体系,以有效的解决现期就业问题;三是建立健全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的劳动者权益保护社会制度,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长期有效的制度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