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传统高职教育的传授模式已经不太适合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才需求的转变,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越来越与社会职业需求接轨,在高职院校中掀起了一股教学改革的浪潮,如何在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融入现代职业教育背景的需求,是本文进行探索的问题,希望为以后的教学课程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职业化背景 教学改革 课程设计
一、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1.课程介绍:建筑设计是城乡规划的专业核心课,授课对象为二年级下学期学生,选用“十二五”规划教材《建筑初步》。
2.课程定位: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技能岗位的任职要求建筑设计这门课对应了五大职业,其中城市规划师应具备以下4种能力:认知能力、思维表达能、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其中认知能力对应的岗位是设计助理、思维表达能力对应是主创设计师、沟通能力对应的是项目经理、协调能力对应的是设计总监。
课程开设之前,学生已具备基本绘画功底和表现能力,该门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后期实训课程做准备,提高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
3.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课程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职业为向导、以实践项目为依托”的理念和思路,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
二、課程的整体设计
1.指导思想:我以学生认知水平、职业技能标准、岗位需求、行业标准四个方面为基础和导向来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
2.学情分析:课程的开展以学生为基础,充分利用优势,减少劣势,达到教学效果的提升。
3.教学课程目标: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技能岗位的任职要求,我们确定以下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4.教学内容选取:课程内容分为设计原理和设计实训两大部分。
5.教学内容与课时分布: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分成引导项目、主导项目、提高项目和综合项目四个项目进行课时教学。
6.教学内容的组织:强调三个“以”。
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指导;以真实工作任务和过程为依托。采用进阶的方式、循序渐进的学习,分为入门阶段认知和的掌握、提高阶段实训练习和综合阶段项目模拟实现教、学、做相结合的目标,分别达到三个层次的要求:基础知识的积累、设计能力水平的加强、综合素养的提升。
7.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是场地分析、功能布局、流程把控和表现的结合,教学难点是功能需求和艺术特色的结合,实现能力快速提升。
8.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进行循序渐进地引导,让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因势利导、阶段提升、综合运用,主要教学手段有:翻转课堂、碎片教学、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依据项目化、信息化等新理念、新教法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多样化、同步化、信息化的有机结合”
三、课程实施评价
我将课程考核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提升考核3个部分。
考核模式:采用教师考核+学生评价考核;过程考核+总结性考核;技能考核+综合素质考核;课程教学考核+企业项目考核相结合的模式。
课程内考核:课程总成绩=40%的平时成绩+60%的综合训练成绩,课程外考核:包括学生优秀作品线下展示、网上大学城空间建设、职业技能考核评价、企业考核评价四方面的内容。
考核标准: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教学、评价、反馈、改进的闭环控制。
四、课程的特色创新
(一)理念创新
整个课程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中做、做中教”的现代职业化教学理念的创新。
(二)模式创新
(1)课前准备:包括利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推送、相关知识的储备、答疑问题的准备。
(2)课程实施:以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为主,包括角色定位、业务洽谈、总监指导、总体评价四个环节,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的对接,课程标准与岗位能力的对接的模式创新。
角色定位:学生4-5个人为一组,教师扮演设计总监,学生扮演项目经理、主创设计师、设计师助理,进行分工协作。
业务洽谈环节:甲方、招标代理公司、设计公司的三方联动。
总监指导环节:总监介绍项目类型、场地空间特征;解读文化背景和规划控制指标;分析设计要素和创意表达方式;规范设计流程和设计成果目标,实现“四位一体”的指导;
总体评价:采用教师、学生、设计公司、甲方业主相结合的多方评价体系。
(3)课后提升:课后利用电视媒体、网络论坛,在线学习、电子书,微课、公开课、APP应用等拓宽知识面。
(三)能力创新
通过加强知识储备、关注行业动态、坚持社会实践、理念创新来实现教师的自我提升。从而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了职业素养,提升我系在行业内的知名度,打造我院品牌专业;提升我院在职业院校的整体就业竞争力;实现学生和学院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