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印度特派记者 苑基荣
拥有13亿人口的印度,参加投票登记的公民超过8亿,这让印度素以“世界最大民主国家”自居。但印度学者和民众在与《环球时报》记者交流中却提到——“印度民主还有被人选择性忽视的另一面”。
“如果用制度和效率来衡量民主的健康,那么,印度民主是脆弱和令人沮丧的。”印度德里大学教授古普塔这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也让记者想起黑石集团的印度高级分析师阿格拉瓦尔在一篇分析印度民主的文章中写道:评价民主的标准除了人手一票外,更重要的是效率。在印度,选举过程中的掺假行为具有连锁反应。印度议员对议会选举失去信仰,他们要么为满足自己狭隘的利益,要么就反对大多数人的主张。无论哪个政党在位,议会都很难通过有意义的改革。狭隘的党派利益、种姓利益使议员不能全盘考虑,政治极化严重,议会效率不高,且经常陷入僵局。
此外,谈起政府腐败和司法腐败,有的印度人会摇头叹息,有的会一笑了之。记者接触的一些印度人听说中国反腐力度加大,都很感慨,认为印度人应该好好学习中国的反腐经验。
让古普塔感到失望的还有——联合政府中的几十个部长就完全可以代表印度十几亿人,由他们决定什么是法律。印度宪政外衣下,行政权拥有超级地位。在印度,家族政治和政党政治极化的现象依旧存在,各级官员都希望子承父业或确保家族企业的生存,如北方邦和比哈尔邦的亚达夫家族。
海得拉巴大学教授齐娜亚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印度政党政治就像一个挂毯上的拼图,代表着特定区域、社会、语言和身份,代表着不同的种姓或宗教群体,在增强代表性的同时也加剧着政党纷争和政府的不稳定。政党政治特性决定印度在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上很难达成共识。
对印度本土政治文化来说,西方民主是一个舶来品,但这个舶来品并没有帮助印度消除因种姓等问题带来的社会乱象。两年前,古吉拉特邦几名“贱民”因剥一头死牛的皮被暴力袭击。暴力事件背后,是公共政策的缺失,无法为公民创造自由与和平的互动空间。
印度阿育王大学教授巴拉克利斯曼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无论是西方吹捧“印度民主优越”,还是印度人谈论自身的民主制度,他们都拒绝把印度现状与西式民主在印度的失败联系起来,这种选择性忽视体现在印度的每个角落。巴拉克利斯曼认为,无论印度独立的开创者们最初的愿望是什么,眼下这个印度都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