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桂生,潘丽伟
(1.大桥街道办事处卫生院放射科,山东济南 250000;2.济阳县新市镇卫生院,山东济南 251400)
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原因比较多,共同病理机制为骨组织的缺血[1]。但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初期不容易被发现,晚期患者会并发关节面的骨质增生及囊变、髋关节的半脱位等疾病,对患者正常身心健康有严重负面影响[2]。因此,股骨头缺血坏死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非常关键,临床通常采用DR(数字化摄影)技术等。该研究主要对该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股骨头缺血坏死45例患者应用DR(数字化摄影)技术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诊治的45例(50个股骨头)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临床资料,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症状、病史、血常规等数据资料均符合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标准。男20例,女25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51.68±10.26)岁,平均病程(7.68±2.19)年。 临床表现为关节活动疼痛42例,肿胀40例,跛行9例,关节活动受限13例,肢体短缩5例,臀肌萎缩2例,屈曲畸形2例;病变部位:单侧25例,双侧20例;病因类型:激素性坏死11例,外伤性坏死19例,酒精性坏死12例,原因不明3例。
全部患者均经过DR(数字化摄影)技术检查,仪器选择GE全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飞天Definium 6000,且均需要采集患者双侧的股骨头相关标准的正位摄片。
记录并分析患者DR具体特征,以及不同时期(初、早、中及晚期)患者的DR诊断准确率情况。
所有患者DR特征具体可分为初期、早期、中期及晚期四种。其中,初期的股骨头相关缺血坏死经过DR(数字化摄影)检测显示为无明显异常;早期患者检测显示为股骨坏死部位骨质密度相对增大,周围存在囊性变化,斑片状、点状的密度减低相关影区变化,但其关节的间隙正常;中期病变显示为持重区股骨头的软骨变平、碎裂、轻度变形,密度相对增大,软骨下的低密度区为新月征,且关节间隙没有显著窄缩;晚期病变显示为股骨头的软骨变平、碎裂、轻度变形,且下骨板呈不平整。
经过跟踪病程观察确诊45(50个股骨头)患者中,初期5个,早期15个,中期 19个,晚期11个,其中中期、晚期的诊断准确率100.00%,初期是0.00%,早期为33.33%,如表1所述。
表1 本组患者不同时期诊断准确率情况[n(%)]
股骨头缺血坏死疾病病理分为初期、早期、中期及晚期四种,当病情进展到晚期,患者会失去行动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3]。正常机体股骨头的形态完整且光滑,骨小梁比较粗,自粗浅粗细延伸到骨关节面,呈现为放射状、伪足样排列,不同病因造成的缺血坏死病理变化基本相同[4]。为尽早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该研究主要对股骨头缺血坏死45例患者应用DR(数字化摄影)技术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
该研究结果显示,经过跟踪病程观察确诊50个股骨头中,初期5个,早期15个,中期19个,晚期11个;且患者DR特征,初期过DR(数字化摄影)检测显示为无明显异常;早期显示为股骨坏死部位骨质密度相对增大,周围存在囊性变化,斑片状、点状的密度减低相关影区变化;中期为股骨头软骨下的低密度区为新月征,且关节间隙没有显著窄缩;晚期病变显示为股骨头的软骨变平、碎裂、轻度变形,且下骨板呈不平整。同时,所有患者中期、晚期的诊断准确率100.00%,初期是0.00%,早期为33.33%,表明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DR(数字化摄影)技术诊断对中晚期诊断准确率比较高。原因分析考虑可能为,股骨头缺血坏死疾病的病理发展开始从股骨头发生缺血坏死,其周围肉芽组织、新生血管没有延伸,骨质没有新生骨;当延伸到坏死骨区,死骨的边缘会出现囊状,进而造成新生骨、新生骨带围绕[5]。临床应用DR(数字化摄影)技术可具体显示相关病理特点,并且DR(数字化摄影)技术具操作简单、成像快、后处理相关功能强等优势,属于临床股骨头缺血坏死主要诊断法,患者中期、晚期的诊断为准确率100.00%,但是其初早期的诊断率不甚理想,临床可联合其他影像学技术,降低其误诊、漏诊率,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受样本量、时间等因素影响,关于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DR(数字化摄影)技术联合其他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应用DR(数字化摄影)技术诊断,对初早期检测不甚理想,但对中晚期诊断准确率比较高,临床可结合其他诊断技术合理应用,具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