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双修”下邯郸主城区公共参与式滨水植物景观营造研究★

2018-11-16 09:51霍海鹰
山西建筑 2018年29期
关键词:城市双修主城区邯郸

霍海鹰 郭 琳 许 勇

(1.河北工程大学,河北 邯郸 056000; 2.邯郸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河北 邯郸 056000)

2016年城市规划年会提出“城市双修”理念,是指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滨水区域作为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城市构建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如今工业发展、建筑规模的扩张、人类迁徙活动的急剧影响,水域生态功能正在逐步丧失、水源环境日益恶劣。自然环境与城市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相关理念延伸至园林植物景观方面,俞孔坚曾在《城市之路》一书中表明:“倡导用更长远的眼光和更平实的态度来为天地—人—神和谐的植物景观营造设计”[1]。创造生态与人类平衡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下的环境提升,引入相关联的公众参与有利于正确的设计出满足居民根本需求的实质进展,达到以人为本的目标,实现生态与人的共同和谐。

1 公共参与“修补”邯郸主城区滨水植物景观营造

1.1 “完整”的地貌关系

一个完整的地貌关系由降水与地表径流冲刷形成有效负荷,产生堆积,通过填土等方式调节地下水流进入,避免积水。通常在滨水植物景观营造中,需自然化坡面,进行地形塑造,此外可通过播草固着土壤表面或使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相互盘结固定表土层的流失。自然地形与坡面是自然的最佳形态,对人文社会的反馈形式,通过了长期自然变迁的磨合。通过协调,共享与和谐的方式处理“完整”地形关系。

在邯郸主城区的植物营造种植中,多采用乔灌木相配合的丛植、列植的种植方式。在对邯郸主城区使用人群对于滨水区水生植物现状调查问卷数据反映,46%城市居民认为滨水区域水生植物物种稀少,29%的城市居民认为滨水区域水生植物单一等(详见图1)。

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方式是进行植物配置的基本。营造符合人心理与生理需求的氛围,打破沉闷的环境,凸显出各个区域的不同,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层次[2]。

1.2 “破碎”的营造方式

不同植被类型通过影响植被与大气之间的物质(如水和二氧化碳)和能量(如太阳辐射,动量和热量等)交换来影响气候,改变的气候又通过大气与植被的物质与能量交换作用对植被生长产生影响,最终导致植被类型的变化[3]。

水体自身的完整性要求,植物景观营造在设计原则中产生“破碎”的设计方式,迎合其地域、气候、区位等功能要求,分析植物形态和生物特征以找到匹配的植物配置。水面植物主要增加水面层次,延伸景观构图方式;驳岸植物作为滨水植物景观营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将滨水区域岸驳与水体统一融合,其景观主导作用,做到布局、道路、地形相统一,疏密有致,符合水体生态环境造景要求。

2 公共参与下邯郸主城区“生态修复”结构策略分析

2.1 植被土壤固体化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最南端,面积12 000多平方千米,区内地势总体西高东低,明显呈山地、丘陵、平原三级阶梯逐次下降的趋势,其间分布着诸多盆地[4]。太行山与燕山冲积扇相结合,形成冲积平原。邯郸东部地区海拔主要在50 m以下,地表平缓起伏,中小地貌形态多样,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排水不畅,水资源污染严重。

在对邯郸主城区居民及使用人群对于滨水区水环境的现状调查问卷数据反映中,在当前邯郸主城区的滨水植物营造的满意程度只有8%的居民评为9分,认为滨水植物营造效果良好,水生植物品种丰富多样,水环境良好,为生活提供良好感受;约有6%的居民评为1分,滨水植物营造效果差,无水生植物,水环境发出难闻气味,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详见图2)。利用基调树木在洼地及水道布置的大片种植规划,保持林缘边际线的变化,有助于土壤加固并且树木根系对土壤具有过滤水系的作用。

2.2 “点”扩“面”自循环

滨水植物景观营造中,基于城市双修理念中的生态修复原则下,树种与自然关系产生循环,如:基调树木多作用于冠荫树,单独的较高树冠形成成片的遮阴效果,从而达到滤除阳光,充当空间顶棚的效果。通过树种的庞大复杂的根系进行土壤过滤,其抵御风浪能力可以有效的促进生态循环;具有良好的蓄水能力。

滨水植物景观营造中,灌丛可以作为低层屏障存在,其为多年生木本结构。由近地面分支,形成低层保护;在滨水植物配置构成中最为重要的为藤蔓植物与地被植物,其种类丰富,植物季相显示为季节性落叶到常绿,由多汁到草类,大面积使用可保持土壤湿度,对于自然生态自循环具有决定作用。

3 邯郸主城区滨水植物景观公众参与策略实施

3.1 邯郸主城区现状公共参与调查分析

邯郸主城区受工业生产的影响,人口建筑分布主要集中于西北、东南、东北三个方向,建筑量集中、人口密度大。河流以滏阳河及其支流沁河为主,贯穿邯郸市主城区。流域内土层为重粘壤土、砂壤土、粘土。通过对污染物成分分析计算:污染物中的主要成分是化学需氧量(COD),年入水体总量为38 619 t,占入水体污染物总量的88%,氨氮年入水总量为5 187 t,占入水污染物总量12%[5]。城市植被多分布于城市公园及城市绿地,滨水植被量较少。基于城市居民公共参与调查研究得出:1)提高林草覆盖率,控制合理化土壤流失量即是改良土壤环境基础。2)通过局部砂粘互掺的改土方式,提高土壤养分,增强有机质对土壤作用。3)除现有抗性较强乔灌木植物外,应增植净水性、抗污性较强的水体植物与乔灌植物相搭配,提高整体生物多样性。

3.2 邯郸城市公园滨水植物调查分析

表1 邯郸市龙湖公园现状植物配置

经过调研发现邯郸市公园滨水植物在植物营造中并没有发挥其生态环境的作用,运用种类及数量较为贫瘠,因其管理养护的困难性影响,在水生植物方面运用较少。如:邯郸市龙湖公园(详见表1),城市公园滨水区水域为静态水,水域自净功能较差,

在调研过程中,水域植物品种较少,缺少中下层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净化生态功能较弱。

3.3 公众参与式“生态”滨水植物景观优化

在对邯郸主城区居民对于滨水区水生植物现状调查问卷数据反映,73%的城市居民认为邯郸主城区滨水植物景观的最佳改善方式是丰富植物层次,60%城市居民认为邯郸主城区滨水植物景观的最佳改善方式为优化植物种类(详见图3)。

基于对城市居民公众参与调查研究所得:1)运用自然驳岸处理方式,软化水岸线,将自然驳岸与人工种植相结合。2)充分发挥植物的功能和观赏特点,合理植物配置方式与构成,利用植物季相性、生长特性形成多层次的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与自然相和谐统一的效果。3)注重种植空间的营造,形成完整的植物景观系统。4)注重竖向景观的营造,将不同层次的植物组合搭配成空间层次丰富的景观。5)细化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类型与分布,发挥植物优化型,净水性的重要功能,修复生态环境。

4 结语

通过其区域特征、公众参与的数据研究进行种植,并利用植物间的自循环特性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影响,了解水生植物的形态生长习性,使植物作为介质,形成天然媒介,进行物种多样性交换,组成群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将“城市双修”理念贯彻落实在滨水植物景观营造的设计中,实现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在城市构建中,公众参与式的滨水植物景观营造可以有力构造一个舒适、自然的滨水公共空间环境作为打造生态城市的良好开端。

猜你喜欢
城市双修主城区邯郸
新时期单元控规动态维护探索实践——以龙岩主城区为例
浅析石家庄主城区岩土工程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邯郸在哪里?
福州市主城区园林绿化引进社会化管理改革研究
后工业时代的“城市双修”
主城区重要道路围挡施工交通组织研究
清代邯郸教育
邯郸-电镀厂主非法排污获刑
三破邯郸梦 三出陇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