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青年政党认同实证调查
——以包神铁路集团青年职工为例

2018-11-16 02:11:00刘宏标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政党国有企业政治

■ 刘宏标

(国家能源集团 包神铁路集团公司,内蒙古 包头 014000)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表明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新时代、新气象、新变化对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美国政治学家坎贝尔认为政党认同是指选民“在心理上对某一政党的归属感或忠诚感”[1],衡量的唯一标准是选票。因此,在西方国家,政党认同实际上是选民的一次非理性的投票行为。在当代中国,政党认同不同于西方语境下的选举认同,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的执政党,处于长期执政地位,公民对党的政治认同是公民对党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评价、政治参与的综合反映,是区别于选举认同的更高层次的认同,是心理活动和实践行为的双重表达。政党认同的主体既有党员公民,也有非党员公民。政党认同的内容囊括了政党制度、执政绩效、意识形态、执政形象等多个方面。国有企业广大青年是社会成员中一个十分重要又很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国有企改革发展、创新创效的生力军和重要推动力量,更是国有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同时,这一群体是80后、90后新生代,出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成长环境相对比较优越,政治参与意识、文化理念、价值判断和兴趣爱好与上一代人都有明显的差异,在创新创造能力和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上具有明显优势。

政党认同问题关乎执政党兴衰存亡,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一个获得大规模支持的党显然要比一个仅获得有限支持的党来得强大”[2]。学术界对政党认同问题的探索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问题,关注的群体多是农民、大学生、非公企业人士、少数民族等,而对国有企业青年群体政党认同情况的研究相对较少。国有企业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关系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存续发展。国有企业青年是推动国有企业发展最可依靠的力量,他们对党的认同和忠诚情况,是确保国有资产始终掌握在我们党手中的关键。政党认同不是单纯的自发行为,而是蕴含了多种因素的复杂行为,因此,只有以实证研究的方式,通过有效的数据支撑,论证和分析影响国有企业青年政党认同的因素,才能在构建国有企业青年政党认同的实践中提出务实有效的针对性举措。

二、新时代国有企业青年政党认同现状

政党认同具有认知、情感、评价和行为四个层次[3]。本研究试图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以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评价-政治参与为基本分析框架,对国有企业青年政党认同状况和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获得一些富有现实意义的理论成果,为增进国有企业青年政治认同提供一些建设性建议和思路。本研究以国家能源集团所属包神铁路集团公司的青年职工为调查研究对象。包神铁路集团公司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是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管辖包神、甘泉、巴准、塔韩4条铁路线,正线总里程近750公里,已发展成为国家能源集团核心煤炭区域的重要集疏运通道和国家“一带一路”中蒙边境重要战略通道。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人民币,拥有职工5 263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职工1 772人,占职工总数的33.67%,从行业特点和经营规模来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以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为主要方式,对企业青年职工政党认同状况开展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期间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4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3%,符合抽样原则(见表1);并以一线青年职工代表、青年管理人员代表、党员青年职工代表、团青组织负责人等为访谈对象,进行了二十余次访谈。通过调研、访谈和查阅相关资料,对国有企业青年政党认同状况形成了以下初步认识(由于受人力、物力、时间等多种条件限制,实证分析难免会有一定局限性)。

1.对党的政治认知状况

对国有企业青年党的政治认知情况的考察主要包括:对党史的了解,对党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发挥作用的认识,对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等方面,这是政党认同的前提和基础。

调研数据表明,国有企业青年对党的政治认知水平较高,但个体差异较明显;对党的总体政治认知较好,但具体政治认知有待提升。例如,有82.66%的人能够对“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这一问题做出准确回答,有91.51%的人能够准确说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但对“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内涵”等党的具体知识的掌握上,大部分人不能完全准确回答,只是模糊记忆(见下页表2)。企业青年对党的相关重大政策、活动比较关注,关注的内容集中在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政策、人才政策及具体的时政消息和政治活动,而对一些党的理论问题则了解较少,兴趣不大。他们获得的相关知识和信息主要是通过手机、电脑、电视、报纸等各类媒体,且手机及互联网已成为这一群体获取时政信息的主要工具,占比78.04%。

同时在访谈中,大部分企业青年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评价持积极态度。例如,在问到“你如何看待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成就”时,青年职工王某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就仅从包神铁路集团的变化来讲,年运量相较开通运营之初的不足百万吨,增加到现在的近两亿吨,年运营收入近三十亿元,职工收入翻了几番, 这些都是党正确领导的结果。改革开放虽然也产生了一些腐败问题,但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腐败蔓延势头得到遏制,反腐败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我们相信党惩治腐败的决心和能力,相信党会把自身建设得越来越好。”(访谈编码:F7)也有基层一线青年职工李某认为:“腐败问题很难根治,只是在高压的形势下,一些官员有所收敛,腐败的形式也变得相对比较隐蔽。”(访谈编码:F11)由于自身所处岗位和立场的不同,他们对党解决腐败问题的能力和决心比较悲观。

表1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表2 对党的政治认知情况

从调研情况看,大部分企业青年职工对党的政治认知度较高,表现出乐于了解党史和党的相关知识的积极倾向,但由于受教育程度和岗位条件限制,还有一小部分企业青年职工对党的政治认知表现出一定的模糊性,对党的政治认知的深度和广度、认知能力和主动认知的意识不容乐观。

2.对党的政治情感状况

国有企业青年对党的政治情感是建立在对党的政治认知基础上的一种具体的表达方式,表现为对党的好恶、爱憎、亲疏等内心感受,它包括较低层次的情绪表达和较高层次的政治感情。政治情绪是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缺乏稳定性和可控性,而政治感情则是一种相对持续稳定的精神活动[4]。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借鉴了已有的理论成果,参考了影响政治情感的主要指标,对党的政治情感的考察主要有四个方面:对党的热爱与自豪感、对党的忠诚度、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对具体政治事件的态度。

第一,国有企业青年对党总体上持热爱态度,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政治心态,但也有一小部分青年表现出了相对冷淡的态度,并不看重自身或他人的党员身份。例如,对“你是否热爱、忠诚于中国共产党”这一问题,98.89%的人做了肯定回答,而在回答“你是否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问题时,虽然有76.57%的人表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仍有15.13%的人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在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虽然大部分党员青年职工对自己的党员身份感到自豪,但他们表示在工作生活中,不会刻意主动表明自己的党员身份,这也反映出部分党员青年职工缺乏对党员身份的高度认同。

第二,对党的忠诚度相对不足。“对党的忠诚度”是衡量国有企业青年对党的政治情感的关键要素。调研数据显示,国有企业青年对党的忠诚情况并不乐观,而从横向来看,党员青年要比普通青年对党的忠诚感强烈很多。例如,在回答“如果遇到有损党的形象、破坏党的名誉的事情,你的感受?”这一问题时,有37.64%的人选择“非常气愤”这一选项,41.88%的人则选择“有点气愤”,但也有 16.61%的人选择了“可以理解”。当被问到“党的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你会放弃个人利益,维护党的整体利益吗?”时,仅有26.75%的人做了肯定回答,大部分选择不会或者要看具体情况。

第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比较有信心,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不够坚定。例如,在回答“你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步走’战略是否有信心?”时,有97.60%的人回答“很有信心”,有1.48%的人回答“较有信心”,体现了广大国有企业青年对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心和绝对信任,也反映出国有企业青年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充分认可。而在回答“你认为共产主义能否实现?”时,仅有25.27%的人做了肯定回答,有58.30%的人认为“很难实现,要看具体情况”,另外还有10.33%的人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根本不可能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理想信念教育亟须加强和改进。

第四,在维护党的形象等具体事件中表现得不够积极。例如,在回答“假如你遇到有人恶意诋毁和攻击党的形象时,你会怎么做?”时,有 19.56%的人选择当面制止,有 25.46%的人表示不会制止,但心里很气愤,而有 48.34%的人选择了“不干预,言论自由是他的权利”,还有 6.64%的人选择了“如果有利可图,可能也会参与”。

总体来看,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青年是热爱党、忠诚于党的领导的,他们对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满怀信心,坚定支持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国有企业青年对党的政治情感开始呈现疏离的趋势,主要表现为:缺乏组织归属感、政治责任意识比较淡漠以及共产主义信仰不够坚定。

3.对党的政治评价情况

对党的政治评价是个体在政治认知的基础上做出的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受个体对评价客体的情感影响。对党的政治评价的考察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政治制度的评价、党的方针与政策的评价、党的执政绩效的评价。

“一种行为准则,即一种国家意志的表达,如果得不到执行,实际上就什么也不是,只是一纸空文。”[5]制度是保障公民权利的基石,科学的制度安排是维护社会公平的最有效途径。调研中,95.39%的人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比西方的政治制度更有优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大部分国有企业青年对改革开放政策,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党的国有企业改革政策坚定支持(见表3)。但是也有部分受访者表示,目前党和国家关怀国有企业青年成长的政策较少,国有企业青年发展路径单一、道路不通畅,激励作用不明显。

执政绩效是考察政党合法性的关键指标,也是执政党取信于民,获得认同的前提。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不是通过西方式选举获得的,而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受访者对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了积极评价,普遍认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90.78%的调研对象认为“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

表3 对党的政治评价情况

4.政治参与情况

政治参与是指个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参与政治活动的政治行为。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政治制度的完善,公民的政治社会化程度不断提升。从调研情况看,国有企业青年对政治生活的关注度和政治参与热情较高,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很关注时政大事和党的活动(见表4)。他们关注时政、关心政治的方式更加多元,微博、微信、网络论坛、社交网站等日益成为他们发表政治主张的重要平台。在政治参与动机上,大部分受访者关注的还是与自身发展和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呈现一定的功利性倾向。例如,在回答“你选择入党的动力是什么?”这一问题时,有72.28%的人选择“国有企业中的党员在职务晋升方面更有优势”,仅有8.49%的人选择“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入党能更好为人民服务”。在政治参与的方式上,大多数人通过参加企业内部的党团组织活动、座谈会等发表见解、表达诉求,也有少部分人通过地方人大代表和党代表表达利益诉求,政治参与的渠道和方式相对单一(见表4),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青年参与政治的热情。

表4 政治参与情况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国有企业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和市场经济的淬炼,已日益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物质基础。新时代,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国有企业如何实现创新发展、如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如何在深化改革中创造更多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重大时代课题,而如何破题的关键在人才,核心是培养一批讲政治、有知识、有能力、有担当的青年人才。只有国有企业青年对党身怀感情,对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成果等高度认同,才有动力发挥才干,为党的国有企业事业奉献青春。

基于上文发现,国有企业青年对党的合法性高度认可,对党的执政绩效、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等方面评价较高。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相比,具有天然的政治优势,国有企业青年相对体制外的其他群体,社会政治地位高、收入稳定、社会保障健全,其安全感和对党的认同度较高。但是也应该注意到,国有企业青年作为准体制内群体,相对于公务员、事业编制等体制内群体,在政治参与、政治地位、晋升途径、利益诉求及表达方式等方面又有明显差距,因此,在政治认知引导不够、多元价值观等的影响下,加之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负面问题,以及受青年群体利益诉求回应不及时、处理不到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必定会削弱国有企业青年政党认同的基础。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必定会不同程度导致这一群体的政治冷漠,在心理上产生对党的政治情感的疏离,也势必影响国企未来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进而削弱党长期执政的物质基础。

2.讨论及建议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人才是国有企业的宝贵财富,只有不断增进他们对党的政治认同,把青年人才转变为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最可信赖的力量,才能确保国有企业始终在党的领导之下,才能实现党长期执政的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就此,关于增进国有企业青年政党认同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第一,提升国有企业青年政党认同必须基于国有企业的特点这个根本前提。国有企业不同于私有企业,也有别于行政单位,必须把国有企业的政治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统筹考虑进来,从国有企业的“三大责任”出发,唤醒国有企业青年更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意识,赋予他们更多的参与政治活动、社会活动的权利,让他们在参与中获得存在感,循序渐进,逐步增强对党的认同。

第二,增强国有企业青年归属感,要把党团组织这个优势发挥好。国有企业党团组织是开展青年工作的独特政治优势,要把这一优势发挥好、利用好。一段时期以来,部分国有企业团组织失声失语问题突出,企业领导不重视,团员青年不认可,团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强,广大青年缺乏组织归属感。新时代,要以团中央全面从严治团为有利契机,一方面严肃团组织生活,加强团组织纪律建设,创新团组织活动形式,增强团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企业团组织与党组织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积极为广大青年发声,为他们代言,多做“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工作,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团组织的温暖,认可党团组织的工作。

第三,要关心关注青年利益诉求,为他们成长成才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6]同样,国有企业在要求青年大力奉献的同时,必须给予相应的政策关怀,把他们的成长发展和利益诉求作为企业的重要事项来研究,千方百计为青年人才成长提供有利条件,这样才能激发青年干事创业热情,增强他们为党的国有企业事业不懈奋斗的动力。

第四,积极培育政治文化,增强政治参与意识。政治态度冷漠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不参与任何政治活动,这种态度的长期影响的直接结果就是缺乏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阿尔蒙德认为,“维持一个民主制度需要公民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需要关于公共事务充分的信息,需要普遍的公民责任感”[7],而中国传统政治观造就的是一种顺从型“臣民文化”。学者俞可平曾指出:“臣民文化的行为特点是被动、遵从;从观念看是权势、等级、排他;而心理上看是冷漠、封闭等。”[8]“臣民文化”是中国封建统治者维护阶级统治的必然结果。但在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今天,在中国共产党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时代,“臣民文化”已然成为唤醒新时代国有企业青年政治责任意识的绊脚石。克服“臣民文化”关键是拓宽国有企业青年政治参与的渠道,提供更多有序政治参与的平台,增强政治参与的能力,积极营造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唤起国有企业青年政治参与的热情,把增强国有企业青年的政治责任感作为构建政党认同的长远之计。

猜你喜欢
政党国有企业政治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布达拉(2022年8期)2022-05-30 10:48:04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5:32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