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11-16 06:51李志芹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8期
关键词:全程成功率科室

李志芹

(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危急重症患者发病突然,病情危重且变化快,若抢救不及时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甚至造成患者死亡,因此以为人员工作任务巨大,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外,同时要及时根据患者病情科学调整护理模式,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生理、心理舒适度[1]。全程护理模式提倡一对一关系,责任人作为全程管理的协调人,有助于医护人员更加全面、准确的掌握患者病情变化,为探讨其在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9~70岁,平均(45.32±5.06)岁;其中心脑血管疾病14例,呼吸系统疾病8例,创伤4例,其他4例。参考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19~71岁,平均(45.19±5.00)岁;其中心脑血管疾病15例,呼吸系统疾病7例,创伤5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参考组接受我院急诊科常规急救流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建立120院前急救现场、急救中心以及急诊室的相关通讯,120指挥系统在接到患者求救电话后立即安排出车,在到达现场后,及时将车辆动态、患者相关信息经电话声讯及时反馈给医院,急诊室在接收到患者的相关信息后,立即准备抢救所需设备、物品等,缩短患者转运至救治时间。②建立完善的分诊制度。由分诊经验5年以上的护师担任分诊工作,针对患者病情准确做出知识。在接收到反馈的信息后,立即做好接诊准备:安排抢救床、滑板的转运、氧气及专职护工推车快速接诊等。护士在短期内要尽可能多的收集患者主、客观资料,及时与120抢救车连接,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并根据SOAPIE公式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安排不同抢救室。如Ⅰ类患者为危急症患者,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发生休克、大出血。心脏呼吸骤停、致命性创伤及严重呼吸困难的风险极高,Ⅱ类患者多为急重症患者,多有潜在风险,病情变化迅速,可能在短期内出现危及生命事件,因此医护人员要及时严密观察、紧急处理,并预见性的判断患者可能出现的高热、严重创伤、急腹症等。③及时、有效抢救。患者进入医院后,根据其所属科室、疾病类型等立即联系科室医量参与急救,辅助治疗的护士要主动配合,与医量默契配合,缩短操作时间。观察患者呼吸道情况,对于呼吸困难者及时行吸氧支持;立即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路,遵医嘱立即给药;抢救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告知医量处理;期间做好抢救记录。④全程陪同检查、住院安排。在抢救过程中,急诊护士根据医量开出的诊断方案,立即联系相关科室做好准备,以方便患者随时接受检查,以更好的监测病情,配合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凶险,变化快,因此在抢救过程中,要预见性的监测疾病变化情况,及时配置呼吸囊、气管插管喉镜及氧气瓶等,保证随时可以使用,提高抢救效率。患者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后,联系相关科室、病区做好迎接患者的准备,陪同医量共同转运。⑤加强清醒患者的心理护理。部分急危重症患者在抢救时保持清醒状态,疼痛、意外等可导致其出现极端焦虑、恐惧情绪,引起机体应激的反应,不利于抢救的顺利进行,因此急诊护士在接诊后,要与患者密切交谈,以亲切、轻柔的语言安抚患者,告知其通过及时的抢救,能够达到良好预后,使患者放宽心。⑥做好交接工作。抢救成功后,抢救护士在陪同送患者回病区时,需要做好标记、记录,并将患者病情、相关抢救药物、导管标志等与病区护士交接,二次核对无误后,在交接单上签名。

1.3 观察指标:①抢救成功率,依照急诊抢救脱险标准评价抢救效果,经积极抢救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且安全转运;②患者清醒、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评价其焦虑情绪[2],以50分为界限,>50分表明有焦虑情绪且随着评分增加,焦虑程序越严重。③统计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④患者病情好转,生命体征稳定后,分发我科室自拟患者对护理满意评分量表,包括接诊速度、抢救效果、服务态度、专业技能4项,每项25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则护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符合正态分布,以t检验分析对比;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分析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观察组28例患者经积极抢救,抢救成功率为93.33%,参考组20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66.6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观察组SAS评分为(51.39±3.09)分,参考组SAS评分为(59.69±4.00)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参考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n) 急救时间(min) 住院时间(d)观察组(30) 19.36±5.11 13.21±3.58参考组(30) 31.18±4.85 21.19±6.30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1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例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参考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30%(9/30,4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例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2例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评分为(95.32±2.01)分,参考组患者对护理满意评分为(90.66±2.11)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诊科为急、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抢救场所,护理风险因素较高且患者病情复杂,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大、任务重;另一方面,危急重症患者情绪高度紧张,家属严重焦虑,医护人员在抢救时若沟通不当,极易引起医疗纠纷,耽搁患者及时有效抢救,因此在急诊抢救过程中配合有效、优质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也出现重大变革,人们对临床医疗提出新的要求,在追求生理舒适度的同时也强调心理舒适度,因此,“以人为本”逐渐成为现代护理的核心内容[3]。

全程护理这一概念最早在美国出现,最初目的为解决医疗费用上涨问题,通过全程护理降低医疗费用,同时保证患者在整个医疗过程中获取需要的医疗服务。在大部分全程护理中,护士充分全程管理责任人角色,为合作者、协调者、结合者,涉及到与其他医疗专业人员的合作[4]。在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中,既要对患者实施整体、有效的护理干预,又要为患者提供多护理服务,联系其他科室人员,因此我院在实施全程护理干预中选择护理分诊经验5年以上的护师担任分诊工作,以应对这一复杂、富有挑战性的工作[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参考组,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等均少于参考组(P<0.05),这是由于全程护理干预,医护人员更好的了解患者及病情变化,在其协调下,各专科科室可良好配合,从而快速、高效的完成抢救,减少病情转变的时间与机会,从而达到理想的抢救效果。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对护理满意评分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分析认为全程护理干预,促成护患之间一对一的关系,减少了人员频换造成陌生感、焦虑感,而医护人员责任感提高,在护理中更加尽心,获取患者信任,降低了负性情绪。本次研究同时对患者抢救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分析认为是由于在交接患者时,病房护士对患者管道、病情以及已有操作等心中有数,可以更好的预防,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具有显著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全程成功率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爱紧张的猫大夫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京沪高速全程监控改造供电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