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泳波
【摘 要】良好的事业单位费用管控体制,可以有效提升预算管理质量,在合理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促进社会的发展。但是,当前由于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法欠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不够,以及缺失健全的内审制度等问题,导致事业单位的费用管控有所疏漏,造成了一些不好的社会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基于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费用管控措施。
【关键词】预算管理;事业单位;费用管控;措施
一、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意义分析
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首先,能够提升管理能力。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共同协作与协调,预算结果的执行过程也是事业单位战略化目标实现的过程,通过有效执行这些目标,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单位的预算管理能力。其次,能够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实施科学的预算管理措施,能够对事业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考核,对预算管理机制的执行结果进行评定,从而合理划分人力和物力等资源,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后,可以帮助事业单位节约成本。事业单位在全面预算编制的环节,通过有效分析单位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对收入和支出的成本进行控制,为管理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并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实力挂钩,有效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促进成本的节约。
二、当前事业单位费用管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内部缺乏专门的预算编制机构
在我国事业单位中,虽然单位的部门、人员设置比较合理,但是大多是单位缺乏专业的预算编制机构和会计预算人员,这就导致预算的编制过程过于简单,甚至还存在质量低和时间短的缺陷,严重制约了我国事业单位服务质量的提升。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没有认识到预算编制管理的重要性,单位即使为了应付上级部门设置了预算编制机构,但是也形同虚设,人员匹配不充足。甚至一些单位在开展日常的收支活动时,都无法按照预期的预算编制来进行,严重影响了的单位的预算结果。其次,受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很多事业单位在对资金和成本管理时依然采取传统的会计审理为主,没有根据经济市场的发展设置专门的预算审理人员,使得预算编制从专业度到准确性在客观上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没有采取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
有些事业单位认为预算编制的工作就是简单的会计审核和成本核算等,在预算编制工作中花费的时间短,整个单位财务的管理缺乏有效机制和依据。虽然我国事业单位利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已经超过数年,但是该方法的真正内涵依然无法落实到位,预算编制工作常常得不到部门的积极配合,编制人员对单位部门及人员情况也不够了解,导致实际的预算发展业务与单位的审核标准存在出入,不切实际,因此难以在事业单位有效执行。
3.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执行制度
大多数事业单位在执行预算方案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预算审核制度和控制机制,在对不同的预算层次进行分解与执行过程中还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使得预算的权威性与指导性打了折扣。例如,一些基层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对于经费控制的限额,仍然发生了超预算费用。
4.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从当前事业单位整体的运行趋势来看,支出预算管理和分配管理模式依然处于初级水平,管理机制和体制欠缺,再加上管理者在预算成本和支出问题上没有设置专门的监督人员,特别是基层事业单位,往往也未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使得预算从最基层的执行就只能是执行部门或人员本身掌握。同时,由于财政检查与内部审计人力限制,目前也尚不能对于全部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覆盖”,使得预算监督还存在着“真空”。
三、基于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费用管控初探
1.加强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
首先,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对单位运行的意义,从而有效促进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和资源的配置,强化自身管理。其次,管理者应该认识到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也需要全单位上下的积极配合,应该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为员工树立正确的预算管理观念,使其积极参与到战略化预算管理的工作中来。最后,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因此要求预算管理人员除了要具备专业的财务和经济学科素质之外,还应该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在考核和执行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预算审核制度。
2.合理规划预算管理时间
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当前制约预算工作有效展开的最重要问题就是预算审批的时间与实际工作不符合。因此,在安排预算编制管理时间的过程中,要保障时间的有效性,在实际管理方法的制定中要采取“零基预算”,预算管理人员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有效了解内部员工的工作任务、发展需求以及各种经济信息等,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案,从而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除此之外,预算编制人员还应该综合考虑影响事业单位发展的内外部因素,科学预测市场中动态发展的经济信息,在以实现社会效益为目标的情况下,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从而有效提升单位的发展和进步。
3.强化对预算执行的管理
加强对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管理质量,是有效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当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方案经过上级部门的审批之后,就需要预算管理人员按照审批的结果以及制定的预期目标准确执行预算方案,从而促进事业单位费用的管控质量。首先,政府应该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经济监管,同时事业单位自身也应该在政府的监督之下,建立有效的内部成本支出制度,费用的支出和使用要经过相关流程和部门的审批,并做好有章可循,严格按照单位的制度和章程办事,防止资金浪费的情况,提高各项费用的利用效率。其次,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人员应该确立资金的使用计划,合理控制各项目资金的支出节奏,对各部门的经济行为进行督促,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部门预算。
4.建立有效的预算监督机制
想要全面提升事业单位费用的管控质量,就应该对预算的执行结果进行监督和管控,行使監督主动权的主体主要包括两个:一是内部财务监督部门;二是各级审计监督部门。但是,由于财务人员是事业单位行使经济权力的主体,因此无法发挥较大的监督作用。由此可见,各级审计的监督对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结果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对预算的编制进行全面的审核审批。其次,在预算方案执行的过程中,审计部门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及时纠正和指导,并制定合理的巡回监督机制,加强财务监管。最后,事业单位年终财务决算在上报前,各级审计单位应该对各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清点,对比其上交的材料分析其中是否存在差距,从而有效行使事后监督权力,以保证事业单位费用管控机制的完整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可知,事业单位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合理的预算管理方法,建立有效的预算监督机制,强化对预算执行的管理,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合理规划预算管理时间。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质量,在提升单位服务质量的同时,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于春秋.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J].财会学习,2018(02).
[2]王光灿.论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会计监督[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1).
[3]檀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J].时代金融,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