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丽娜
【摘要】素描人体写生课程教学建设在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授课方式、教学资源、考核方式等课程教学建设的探索。从不同方向和角度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促進学生全面发展。在具备扎实的人体写生能力的同时,具备较为深厚的人文素质,成为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专业课程 教学建设 授课方式 宏观 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J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9-0217-01
素描人体写生课程教学是绘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美术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视野和较强的实践写生能力,从而在基本功上有大幅度的提高。也是培养实用美术工作者、美术教育工作者等的重要课程。现在高校素描人体写生课程所实施的课程设置方案在一些方面不能够充分适应当下新的美术基础教育观念和要求。结合当代社会对美术工作者的需求标准,明确高校美术专业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能体现教与学的互动、专业知识与人文自然科学知识相综合为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美术教育对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功能。新形势下对于此课程的教学建设尤为重要,我们有必要来探讨一下。
一、传统素描人体写生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学模式单一。从宏观来说现在各美术院校对美术人体素描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平时对着模特对象进行素描写生的这种训练方式,让学生基本上不用任何思考,养成不动脑的习惯,在面对没有对象的情况下就画不出来,与后续课程不能融会贯通,事实上是由于没有进行创造力的培养,长期采取填鸭式教育,老师说、老师讲学生缺乏吸收理解的过程,在课堂中缺少互动,学生不能主动学习,而是被动单纯接受。长期的单一训练让学生创造力都被淹没了,这样学生在进行无对象或有衣物遮挡时表现力及思维能力就被束缚了。在美术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是注重课堂,课下从不对学生作任何要求。课堂是老师传授方法和技巧的学生实践的地方,但是课堂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研习的内容有限,针对个性化的内容无法完全实施。就很容易让学生失去一个充满更多资源有着更好氛围的创作环境。其实,艺术类的学校是不分课上和课下的,重要的是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训练,氛围浓,训练多,自然出的人才也多。学校的课程建设要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课上教学要和课下教学紧密结合否则会越来越远离社会需要,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教学机制。
其次,是评价标准单一。一般情况下美术课程会以学生在所学某种课程区间完成的课堂习作作为评分的重要依据,这样只要交出一张好的作品就会得到相应高的分数。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不足。
二、解决相关教学问题对素描人体写生课程进行教学建设
授课方式建设,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将学习与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生投入于问题中;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因材施教,当前依据实践过程与岗位需求,构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训练体系是课程建设的大方向。培养学生有实践创作能力,进行课程综合化及教学模式改革,对课程内容作纵向和横向的整合,以突出应用型综合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综合性的素描人体写生课程。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特别是满足绘画行业的需要,本课程建设以培养绘画专业综合能力为主线,构建绘画专业“任务驱动,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授课过程中采取专题讲授、课堂外实践探究学习、课堂内分解式讲解、课堂演示、主题辨析等多种形式,并辅之以课外查阅、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等形式。
教学资源建设, 如有条件的情况下扩充绘画室设施,整合现有资源,开设“绘画作业展示墙”,增加模型、挂图、教仪等,以低投入高效能的思路加强课程硬件建设。课件上网丰富微课资源建设,进行优秀课程课件制作,将课程资源实现网络共享。
考核方式建设,不再是一幅作品定分数,而是把课程分成几部分按百分比系数给分,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积极学习状态,将分数分配进一步细化分解为20%+20%+60%,即在阶段教学中有灵活机动分数学生的出勤、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学习解决的效果、分组式评比等,最后算出综合得分。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全面评估学生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在学校主动学习状态的形成。
本课程教学建设有利于了解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能够把握时代审美取向,关注与美术学相关的交叉、边缘学科的发展。通过各类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扎实的造型能力,以传统表现手法为媒介,以创造性思维为指导,从不同方向和角度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具备扎实的人体写生能力的同时,具备较为深厚的人文素质,成为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美】梅雷迪斯·D·高尔,沃尔特·R·博格、乔伊斯·P·高尔著,许庆豫等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2]【日】佐藤学著,李季湄译. 《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长春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