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风岚
【摘要】命题画是教师提出主题,幼儿按照指定任务和要求完成作品的绘画活动。在绘画过程中,幼儿需要运用视觉、感知觉和手部小肌肉参与思维和创作。良好的绘画技能有助于幼儿的创作与发挥。教师应在了解幼儿发展状况,尊重幼儿富有个性的表达方式的基础上,适时、适当地给予幼儿绘画技能技巧方面的指导。下面结合实例来谈谈我的做法。
【关键词】幼儿绘画 观察积累 绘画技能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9-0206-01
一、合理命题,鼓励想象和创作
教师的命题宜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选择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听到、熟悉的、有经验、感兴趣,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又有利于启发和创造的内容。因为这些题材更接近幼儿生活,幼儿对这些命题积累的表象更多,更丰富,更易于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如“全家福”、“海底世界”、“我的一家”、“快快乐乐做早操”、“我养的小鸡”等。待幼儿完成基本命题后,应鼓励他们联系主题进行想象与创作。如:当孩子画完小鸡,教师可启发他(她)画出它的同伴、周边景物以及给小鸡喂食的人物形象。
二、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积累表象
观察室积累表象的重要策略。处于象征期的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将事物的表象储存在大脑中,在创作时用抽象符号表现出来。
引导幼儿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帮助幼儿把握事物特征。加深对所画事物的形态、动态的印象,为绘画表现做好铺垫。例如:在学习画水果时,我请幼儿观察苹果、梨和橙子、西瓜在颜色和形状的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能描述出橙子、西瓜是圆圆的,苹果在柄和蒂的部位有凹陷,梨在柄部是突起的。又如:在画跑步的人时,我请幼儿观察站立的人、行走的人和奔跑的人,引導幼儿用语言描述出相对于站立的人和行走的人,奔跑的人的身体上部向前倾斜,上肢肘部向后屈曲,下肢膝部向前屈曲。
三、提供机会与材料让幼儿大胆尝试
为了方便幼儿愉快自然地学习绘画技能,我坚持为幼儿人手准备一块试画板(幼儿收集的袜子、衬衣、内衣等商品包装里的硬板纸),在观察过程中和观察结束后,让幼儿大胆进行初步尝试,让他们自然地变现自己的想法和水平,同时,这也是教师了解又而已有经验、技能水平,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困难,思考如何帮助幼儿解决困难的良好契机,更为重要的是,接下来的创作环节做好内容和技能表现方面的铺垫。例如:在画跑步的的人时,我请幼儿在观察完跑步的人的姿态后,在试画板上用记号笔试画,从中我观察到部分幼儿把人物的身体姿态,用垂直的竖线画成了直立状态。于是,我请全体幼儿先模拟跑步姿态,再观察这部分身体直立的跑步画作,引导幼儿发现画作中的问题。然后抛出问题:“应该用什么线条表现跑步的人上身向前倾斜的姿态?”引导幼儿思考更合理地表现跑步的人的姿态的方法。等幼儿有了新的想法,我请他们在试画板的反面再练习画一次。经过两次试画,幼儿对自己作品的造型、构图就有了较为成熟想法,在创作的过程中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四、适时适当地运用示范提升幼儿的绘画技能
在绘画活动中,有的老师认为示范很重要,必不可少;有的却认为示范会限制幼儿的创造力。我认为教师适当适时的、灵活的示范是必要的,能帮助幼儿提升绘画技能,利于他们进行创造性的表现。例如:小班幼儿话圆圆的糖果时,有孩子总在说:“老师,我不会画。你帮我画。”于是,我逐个抓起他们的小手,带着他们在画纸上用手指画了一个封闭的圆形,轻轻地对他(她)说:“就这么简单的,你一定会画出自己的糖。”有了手、腕、臂协同动作的感受和体验,孩子们纷纷画出了一块块彩色的圆圆的糖块。又如:孩子们画跑步的人时对人物的上下肢屈曲的状态画得不够逼真,使人物的动态不足,略显呆板。我就在一幼儿的试画板上,在这位幼儿用黑色笔画的人物手臂和腿部动作处,用红色的笔做了人物手臂和腿部动作局部示范。让幼儿在观察和比较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想法和看法,在二次试画时幼儿画的人物上肢、下肢的动作就更加丰富生动了。
总之,关于幼儿绘画中技能技巧的教与不教的讨论由来已久,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教和怎么教。有利于提高幼儿绘画技能技巧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教师要根据绘画对象和幼儿的学习特点,聚焦幼儿技能表现的难点,用幼儿喜欢的方式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帮助幼儿创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函霏.传承陶行知思想,提高幼儿绘画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9):214.
[2]潘慧娟,景秀琴.幼儿教师绘画教学行为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25):138+57.
[3]林娜. 幼儿教师绘画教学行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