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梅
在外科手术中, 手术切口感染是最为多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不仅会降低手术疗效[1], 还会延长术后住院时间, 增加医疗费用, 使患者的经济负担加重。切口感染一般指的是术后病毒、寄生虫[2]、细菌以及真菌等病原体入侵机体导致的切口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据资料显示, 腹部手术常因患者抵抗力差[3]、皮下脂肪厚等原因, 造成术后皮下脂肪液化、出血等, 感染出现后会造成切口裂开[4]、延迟愈合以及愈合不良, 最终诱发腹部感染, 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引起器官功能障碍[5]、全身性感染及死亡等不良后果。手术室护理具有工作量大、技术性强等特点, 在开展护理服务时, 若出现操作不当或细节上的疏忽[6], 均有可能引起切口感染。本文探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在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中对切口感染预防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遵从双盲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 各50例。试验组患者男28例, 女22例;平均年龄(44.37±10.61)岁;手术类型:13例肠道手术, 11例腹部疝手术, 19例阑尾手术以及7例胃部手术。参照组患者男30例, 女20例;平均年龄(44.59±10.48)岁;手术类型:12例肠道手术, 12例腹部疝手术, 20例阑尾手术以及6例胃部手术。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于本院接受腹部外科手术治疗;②临床资料完整, 患者满足手术治疗适应证;③治疗依从性佳, 自愿签订同意书入组研究。排除标准:①严重肾、肝功能障碍;②腹部恶性肿瘤手术、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③免疫系统疾病、精神疾病。
1. 3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 护理内容:做好常规消毒以及清洁措施;准确核对患者的信息;有效落实无菌物品管理工作;规范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试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护理, 具体如下。
1. 3. 1 术前干预 术前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有关资料详细了解, 包括心理状态、疾病史、体质量指数、药物过敏史、年龄与合并症等, 以保障能掌握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进而实施预防性干预措施, 及时消除危险因素。
1. 3. 2 消毒干预 在完成常规消毒措施的前提下, 术前0.5 h内再行消毒干预, 在保持通风状态下应确保接台手术间隙时间≥20 min, 待手术室严格清洁消毒后再引导接台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内。
1. 3. 3 环境干预 专业护理人员应当有效管理好无菌物品,保障物品使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对手术室人员严格控制,防止人流提高空气中细菌感染的几率;控制手术室温度在21~25℃, 湿度则在40%~60%;结合手术不同时段对温度及时进行调整。应用含有效氯消毒液1500~2000 mg/L消毒地面,为手术患者创建安全且整洁的治疗环境。
1. 3. 4 沟通干预 强化与患者之间的交流, 将手术流程、效果、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 给予患者充足的宽慰及鼓励,使其手术治疗的依从性得到提高。
1. 3. 5 预防切口感染 主台护理人员需对手术室医护人员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洗手标准等情况全面监督, 若发现问题需立即予以纠正, 防止出现细菌感染;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 在术中保持液体通畅之后加上保暖;体腔冲洗与静脉输注液体应加温到37℃, 高危患者除了采取上述保温干预外, 还需行额外预防措施, 以避免计划外低体温, 例如可在术前适当将室温调高。尽量使手术用时减少, 减少或者防止因手术时间增加, 采用37~40℃的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及刀口, 防止术中低体温。结合手术具体情况调整电刀频率, 使患者手术区皮肤获得有效保护, 防止细菌残留于患者皮肤毛囊中进而导致感染;除此之外, 行麻醉措施前, 需对患者采取心理指导, 给予关爱与理解, 使其紧张、恐惧等情绪得到及时缓解, 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术中对患者体征、心电图变化密切关注, 维持静脉通畅, 并将各类抢救物品准备好。消毒区域应当大于切口部位15~20 cm, 且主刀医生应当在无菌区活动, 使用过的医疗器械防止再次使用。
1. 3. 6 术后干预 术后增强患者切口的管理, 由饮食指导、卫生管理、无菌敷料更换以及体位选取等方面着手。术后巡回护理人员应回病房开展术后随访工作, 掌握患者基本情况,例如生命体征、伤口疼痛、精神状态和伤口愈合效果, 准确记录随访情况。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4. 1 切口愈合效果 参考《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7]评价两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 手术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判定为甲级愈合;愈合效果不佳, 存在血肿、皮肤坏死、积液以及破裂等情况, 但未出现化脓情况则判定为乙级愈合;切口化脓, 需采取引流判定为丙级愈合。其中丙级愈合判定为切口感染。
1. 4. 2 并发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出血、切口疝、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3 生活质量评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8]调查两组生活质量。调查指标包括躯体功能(PF)、情感功能(RE)、躯体健康(RP)、心理健康(MH)、总体健康(GH)、社交功能(SF)、躯体疼痛(BP)和生命活力(VT)。调查内容有:治疗及护理满意度(4项)、疾病引起的生活负担(3项)、睡眠质量(4项)、社交质量(3项)、社会支持(2项)、认知功能(6项)、工作状况(5项)、性功能(2项)、症状与不适(12项)、医护人员鼓励(3项)及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8项)。每项指标评分均为100分, 评分愈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愈佳。
1. 4. 4 护理满意度 参考《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9]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 调查指标有护理服务态度、管理效果、环境护理、护理操作技术以及沟通有效性, 每项指标评分均在0~20分, 总分0~100分, 其中十分满意:评分>90分;比较满意:评分89~70分;不满意:评分<70分。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1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切口愈合效果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效果比较[n(%)]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参照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9例, 切口疝3例以及出血3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0%;试验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 切口疝1例, 未出现出血, 并发症发生率为4%。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73, P=0.0005<0.05)。
2. 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试验组PF、SF、BP、RE、GH、RP、VT、MH评分分别为 (73.26±5.18)、(74.05±5.36)、(74.09±4.95)、(74.15±5.79)、(74.82±4.73)、(73.28±5.43)、(75.93±5.57)、(73.85±4.81)分 , 护理后分别为 (85.84±4.62)、(86.34±4.71)、(86.91±5.08)、(87.04±4.82)、(86.13±5.37)、(85.64±4.33)、(87.00±5.40)、(85.86±5.70)分。护理前参照组PF、SF、BP、RE、GH、RP、VT、MH评分分别为 (72.30±5.20)、(74.98±5.40)、(73.89±4.88)、(74.23±5.82)、(74.91±4.63)、(73.39±5.61)、(75.96±5.60)、(73.90±4.79)分 , 护理后分别为 (78.39±4.62)、(80.06±4.73)、(81.69±4.27)、(79.86±5.22)、(82.07±5.11)、(80.95±5.34)、(79.96±4.43)、(80.76±5.58)分。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护理前, 且试验组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 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参照组患者十分满意23例(46%), 比较满意19例(38%), 不满意8例(16%), 护理满意度为84%(42/50);试验组患者十分满意29例(58%), 比较满意20例(40%), 不满意1例(2%), 护理满意度为98%(49/50)。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29,P=0.0144<0.05)。
临床腹部手术主要有胃部手术[10]、肠道手术以及阑尾炎手术等, 与清洁类手术相比, 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较高。对腹部手术患者来说, 一旦出现切口感染, 便有可能导致炎症反应[11]、切口疝等不良后果, 不仅会使患者的生理痛苦增加, 还会使其病情加重, 延长住院时间, 影响术后康复效果。作为开展外科手术的重要场所, 手术室对无菌操作及治疗环境的要求与其他场所相比均较高, 敷料、医护人员着装以及手术器械等是否彻底消毒[12]、手术室环境是否管理到位等环节的疏忽均有发生切口感染的可能性。
经调查有关资料获悉, 引起外科切口感染的因素诸多,包括手术时间较长、室内人员[13]、急诊手术以及接台手术等, 而采取有效科学的护理干预, 则能够减少或者积极预防切口感染[14]。金歌等[15]研究中通过比较手术室常规护理,结果发现手术室优质护理能缩短消化道手术患者切口愈合的时间, 同时还可使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患者切口愈合效果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手术室护理能巩固手术疗效, 使患者术后切口获得良好的愈合效果。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73,P=0.0005<0.05)。提示手术室护理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方面有积极作用, 有利于加速术后康复进程。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护理前, 且试验组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表明试验组制定的护理方案可行性更高, 在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作用显著。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29,P=0.0144<0.05)。说明试验组护理服务质量更高效更可靠, 能获得患者的认可, 密切护患关系。
总之, 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施行手术室护理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不仅能减少各类危险性因素, 减少切口感染, 维护手术效果, 还可改善生活质量, 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值得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