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鳟 鱼苗鱼种培育技术

2018-11-15 06:40覃栋明李海杰
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20期
关键词:全池鱼苗鱼种

覃栋明 朱 瑜 李海杰

赤眼鳟隶属于鲤形目、鲤科、赤眼鳟属,广泛分布于长江、珠江等水系,因其眼上缘有一明显的红斑,故又称红眼鱼、红眼鲮等,是江河中主要的优质经济鱼类之一。赤眼鳟生活在水体的中层,起捕容易,性情活跃, 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出肉率高,深受消费者青睐。该鱼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食性杂(以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养殖成本低、商品鱼售价高等优点,是当前淡水养殖的热门品种。也是当前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增殖放流的常见鱼类,对丰富水域鱼类品种,改善水域生态环境起较大作用。

目前,赤眼鳟鱼苗鱼种的需求量较大,培育赤眼鳟鱼苗鱼种的技术如下。

一、赤眼鳟鱼苗培育技术

鱼苗培育是指把孵化出膜后3~4天的鱼苗,培育到体长3cm左右的生产阶段。

1.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的环境条件

池塘面积2~3亩,水深1.5~1.8m,淤泥深10cm左右。池塘最好是东西走向的长方形,长宽比为2∶1或3∶2。池底要平坦,或略向排水口倾斜,以利于干池捕鱼。池塘要求进排水方便。

养殖用水以含氧量高,水质良好,无污染的江河、湖泊、水库、温泉水等为好。一些水源紧张的地区,也可使用井水作为养鱼池的水源,但要经过曝晒,以升温和增氧;一些工厂(如电厂、平板玻璃厂等)排放的无污染的废水,也可养鱼。

配备有增氧机、水泵等渔业机械。

1.2 池塘清整与消毒

放苗前,彻底清除池塘周边的杂草和池塘内的杂物,维修进排水口,做好防洪防逃准备工作。池内留水10㎝,用生石灰与茶麸混合清塘,生石灰用量为每亩50~75kg,溶水后全池遍洒,茶麸用量为每亩40~50kg,将茶麸打碎成小块,提前24小时浸泡,遍洒生石灰后接着遍洒茶麸,注意要用生石灰水泼洒、消毒池壁四周,彻底杀灭池内的有害生物。

1.3 进水培养基础饵料生物

清塘后第2~3天,施放经发酵的有机肥(猪粪或鸡粪)培育饵料生物(轮虫、枝角类等),每亩用量为100~150kg,同时向池塘注水80~100㎝。水温25~32℃时,在正常情况下,施肥后7天左右饵料生物就会培养起来。池塘水色以黄绿色、茶色为好,施肥后每天要注意观察水色,以确定是否需要追肥,同时每天要用120目筛绢小抄网捞取水中的浮游动物,用解剖镜或40倍的显微镜观察饵料生物的种类、密度,要求在轮虫高峰期(每升水体中含轮虫8000~10000个)时放苗下塘。

表1 赤眼鳟鱼苗体质鉴别法

1.4 鱼苗放养

1.4.1 鱼苗质量的鉴别

鱼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鱼种的成活率,体质好的鱼苗表现为体色鲜艳、体形肥壮均匀、规格整齐,放在白盆中可见游泳活泼。鉴别方法见表1。

1.4.2 鱼苗下塘前要“试水”

试水的目的是确定池塘水中清塘药物的毒性是否消失,确保放养鱼苗的安全。试水的方法是在大量放苗前24小时,在池塘下风处取水1桶或在池塘中安装1个小网箱,在水桶或小网箱中放入100~200尾赤眼鳟鱼苗, 24小时后,如果鱼苗安然无恙,就可以大量投放赤眼鳟鱼苗了。

1.4.3 鱼苗下塘前要拉“空网”

清塘后放苗前,池塘中会出现鱼苗的敌害生物如水蛇、青蛙及其幼体、水蜈蚣、松藻虫等,放苗前1~2小时,用密网在池塘中拉2~3遍,清除鱼苗的敌害生物,尽量减少它们对鱼苗的危害。

1.4.4 鱼苗放养密度

单养赤眼鳟鱼苗,不搭配其它鱼类,放养密度为10万~20万尾/亩。

1.5 饲养管理

1.5.1 做好放苗工作

1.5.1.1 缓苗

外购的鱼苗,一般用塑料袋充氧装运,在入池前应先将鱼苗袋缓慢放入事先安置在鱼池中的网箱内漂浮20~30分钟左右,待袋内水温与池内水温一致,再打开袋口,将少量池水加入袋内,使池水与袋内的水逐渐混合,5~10分钟后再将鱼苗带水一起缓慢倒入网箱内(袋口紧贴水面),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外气压改变的适应,称之为“缓苗”。

1.5.1.2 鱼苗饱食下塘

由于池塘水体大,鱼苗觅食困难,故在鱼苗入池前喂1~2次熟蛋黄(每10万尾鱼苗喂1个蛋黄,鸡蛋黄或鸭蛋黄都可以,用纱布包裹后揉搓,在水中抖动,使蛋黄颗粒悬浮水中)或饲料酵母,如能捞取轮虫投喂更理想,有利于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1.5.1.3 放苗

同一池塘应放养规格一致的同种鱼苗,选择晴天,在池塘上风处或较深水处缓慢放苗。

1.5.2 饲料投喂

鱼苗下塘后5~7天内,池塘中有大量的轮虫等活性饵料供赤眼鳟鱼苗摄食;鱼苗下塘5~7天后,池塘中的轮虫、枝角类等活性饵料逐渐减少,应及时投喂粉状的人工配合饲料,每天的投喂量为鱼苗总重量的30%~40%,开始时每天投喂4~5次,以后逐渐改为每天投喂3次,沿池塘四周均匀撒入池中。而每次具体的投喂量可根据赤眼鳟的吃食情况、天气状况、水温及水质状况来确定,一般以鱼苗在20~30分钟吃完为准。

也可以采用豆浆饲养鱼苗,鱼苗下塘当天就要开始全池泼洒豆浆,每亩每天用干黄豆3~5kg,经浸泡分2次磨成浆后全池泼洒,分别在8:00-9:00和15:00-16:00各投喂1次。鱼苗经10~12天的豆浆培育,鱼体长至全长0.8~1.2cm,此时就应及时向池内增喂粉状的人工配合饲料,每次所投粉料以20~30分钟全部吃完为宜。鱼苗培育至20天左右时,要根据池内水质肥瘦,适时、适量减少豆浆量,同时把每天投喂的粉状料改为经破碎并带粉末状微粒的粗蛋白质含量为30%的浮性人工配合饵料。每天的投喂量为鱼苗总重量的15%~20%,每天投喂3次,沿池塘四周均匀撒入池中。而每次具体的投喂量可根据赤眼鳟的吃食情况、天气状况、水温及水质状况来确定,一般以鱼苗在20~30分钟吃完为准。

1.5.3 水质管理

鱼苗下塘时的水深以80~100cm为宜,以后每隔3~4天加新水1次,每次加新水10cm左右,必要时换去部分旧水,保持池水透明度为25~30cm,保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最终使水深达1.5~1.8m。

1.5.4 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仔细观察鱼苗的活动情况,及时打捞死鱼、杂物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养殖日志。

一般经过20天左右的强化培育,鱼种规格达到体长3cm以上。

二、赤眼鳟鱼种培育技术

鱼种培育是指把体长3cm左右的鱼种培育到体长10cm以上的生产阶段。

1.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的环境条件

池塘面积3~5亩,水深1.8~2.0m,淤泥深10cm左右。池塘最好是东西走向的长方形,长宽比为2∶1或3∶2。池底要平坦,或略向排水口倾斜,以利于干池捕鱼。要求进排水方便。

养殖用水的要求同鱼苗池。

配备有增氧机、水泵等渔业机械。

1.2 池塘清整与消毒

池塘清整与消毒同鱼苗培育。

1.3 进水培养基础饵料生物

进水培养基础饵料生物同鱼苗培育。

1.4 鱼种放养

1.4.1 鱼种质量的鉴别

下塘鱼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大规格鱼种的成活率,要求下塘的赤眼鳟鱼种规格整齐,身体肥壮,体色鲜艳有光泽,游泳活泼,溯水性强,受惊时能迅速潜入水底,密集时,头向下而尾不断煽动,鳞鳍完整,无伤无病。

1.4.2 鱼种下塘前要“试水”

“试水”的方法同鱼苗培育。

1.4.3 鱼种下塘前拉“空网”

鱼种下塘前拉“空网”的方法同鱼苗培育。

1.4.4 鱼种放养密度

一般采用混养的培育方法,每亩主养3cm左右的赤眼鳟鱼种1万~2万尾,赤眼鳟鱼种下塘15天后,搭配放养3cm左右的鲢鱼和鳙鱼种共2000~3000尾,其中鲢∶鳙为10∶1,3cm左右的鲤鱼种500尾。

1.5 饲养管理

1.5.1 饲料投喂

赤眼鳟鱼种从3cm左右养至5cm阶段,主要投喂粉状、漂浮性破碎状鱼用配合饲料,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应该达到30%左右,每天的投喂量为鱼种总重量的15%~20%,每天投喂3次,沿池塘四周均匀撒入池中。

赤眼鳟鱼种长至5cm以上后,主要投喂漂浮性破碎状、漂浮性颗粒状适口渔用配合饲料,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应该达到28%~30%,每天的投喂量为鱼种总重量的10%~15%,每天投喂3次,上午8-9点,下午2-3点,投喂配合饲料,下午5-6点投喂1次小浮萍,把小浮萍围拦在一定水域。可驯化定点投喂,做到“四定”投饵,即定点、定时、定质、定量。采用人工或投饵机投料。

每次具体的投喂量可根据赤眼鳟的吃食情况、天气状况、水温及水质状况来确定,如鱼浮头、刮大风、下大雨等可停止投喂,鱼发病、阴雨天酌情减少投喂,一般以鱼种在20~30分钟吃完为准。

赤眼鳟性情活跃,抢食能力强,且贪食,其耗氧率较其他常规鱼有所偏高,因此,在闷热、阴雨的季节不可让其饱食过夜,以免死鱼。

1.5.2 水质管理

鱼种下塘时的水深以80~100cm为宜,养殖前期每10~15天加新水1次,中期每周加新水1次,后期每3~4天加新水1次,每次加新水10cm左右,必要时换去部分旧水,必要时使用增氧机增氧,保持池水透明度为25~30cm,保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溶氧量保持在4mg/L以上,最终使水深达1.8~2.0m。每隔20天,全池泼洒20g/m3的生石灰,使池水的pH保持在7.5~8.0。

1.5.3 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仔细观察鱼种的摄食、活动、水质变化、有无病害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打捞死鱼、杂物等;高温季节加强夜间管理,及时开动增氧机,定期测定pH值、水温等,并做好养殖日志。由于赤眼鳟易受惊,善跳跃而使鳞片脱落受伤,故养殖环境尽量保持安静。

1.6 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每隔20天,全池泼洒20g/m3的生石灰,使池水的pH保持在7.5~8.0,并有杀菌作用。治疗疾病时,应对症下药,治疗体表、鳃部的细菌性疾病,可全池泼洒1g/m3的漂白粉,或0.3~0.5g/m3强氯精(即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80%),或0.1~0.2g/m3二氧化氯,或0.2~0.5g/m3溴氯海因(8%);治疗纤毛虫病,如车轮虫病、斜管虫等,使用0.3mg/m3的1%阿维菌素溶液全池泼洒治疗,慎用或不用硫酸铜,因赤眼鳟对硫酸铜较敏感;治疗锚头鳋病,用0.25mL/m3的3.2%的阿维菌素乳剂全池遍洒,隔5~7天后再泼洒1次,能有效杀灭锚头鳋。

只要做好饲养管理及病害防治等工作,当年3cm左右的赤眼鳟夏花培育到年底其规格均可达到12cm以上,可作为翌年养成用的鱼种。

猜你喜欢
全池鱼苗鱼种
池塘鱼种如何正确投放
四种常用渔药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种急性毒性研究
1斤鲫鱼能卖10元!现鱼苗紧缺,养殖面积和产量锐减!对这条鱼,养殖户是忍痛放弃还是继续坚持?
惨!海南再现死鱼事件,石斑鱼养户亏上百万,刚投放鱼苗几乎全军覆没
健康养殖问答(25)
冬放鱼种技术
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的施用方法与配方
鱼种深秋管理四要点
水霉病的预防与防治
黑鱼苗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