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公共权力视角下的公共管理

2018-11-15 15:53:25杨元勋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长江丛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公共性公民权力

■杨元勋/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公共管理问题几乎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关注。在已有的社会实践领域,我们发现公共管理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会产生影响。因此,从深层含义上来说,公共管理对于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家关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公共管理上积累了很多经验,也吸收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相比过去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的局限也逐渐凸显出来。当前,无论我们如何研究公共管理问题,所围绕的核心都是公共。只有真正的认识到“公共”的内涵,才能把握好公共管理的创新方式,提高公共管理工作效率,服务大众。

一、公共管理的公共性

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如何把握公共性的定位,会影响公共管理的进一步改革和创新。一方面,公共性可以认为是现代政府活动的本质来源,也是政府工作职能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公共性也是现代行政权力的一种特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公共权力。基于这种角度下的公共性,包含了民主、立法、公正、服务。

公共管理是对“公共事务”的统一管理,“公共性”决定了公共事务的管理必然是走向“公共”的。作为现代管理学的四大分支之一,公共管理在我国有着广袤的发展前景。尤其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为公共管理创造了更加优良的发展背景。

二、当代公共管理存在的根本性问题

一是公共管理行政人员自身角色定位错乱。公共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具体的工作人员,作为公权力的主要实施者,相关工作人员在公共管理开展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却常常会遇到工作人员对自身定位不够明确,没有正确认识到公权力的内涵,把公权力变成私权,违背了“公共”的特性。

二是公民权利意识淡薄。公共管理发展到今天,我们逐步认识到公共管理的实现不能单单的依靠政府或是某个部门、机构等,而是要引导全民参与进来,形成良好的公共管理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公民权力意识起到了权衡国家权力和普通民众权力的作用,公民意识的提高有助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性。并且公民意识的提高,也有助于遏制权力的滥用。过去,很多民众没有意识到公民权利意识的重要性,认为社会管理都是政府官员应该考虑的,大家照章办事就行了。长此以往,不仅仅助长了官僚主义作风,也为公共管理发展埋下隐患。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普及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公民权利意识正在不断增长,社会法制日趋完善,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中国特色公共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健全政府职能

明年是改革开放第四十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吸取别国公共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服务体系。对于我国政府来说,在公共管理工作方面,应当朝着公共性的角度去发展,这不仅仅是构建中国特色公共管理服务体系的需要,同样也是构建和谐政府、和谐社会的需要。只有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职能,才能真正创建高效的公共管理体系。

(二)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民生工程是社会的基础性建设之一,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有助于提高社会公共管理服务效率,为公共管理的开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仍旧在不断的完善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加大民生工程建设,有助于调整各方利益关系,从根本上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实施科学而高效的公共管理奠定基础。

(三)弘扬宣传现代公共精神

培养公民意识是现代公共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弘扬现代公共精神需要以社会的和谐为基础。努力发展教育,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当现代公共精神深入人心,公共管理会变得更加高效、快捷。

四、结语

在新时期,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在国际化大背景下,创造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公共管理模式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在研究创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同时,必须要把握公共权力的问题。只有真正明确了公共权力的相关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创建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共管理模式。对于公共管理模式的探索,不仅仅是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样也需要社会大众参与进来。当前我国公民公共精神建设缺失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普遍表现在缺乏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公民公共精神,不仅仅是创新公共管理模式的需求,不用,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追求。我们要长期坚持,长期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革公共管理模式,发挥公共管理的作用。

[1]张昕.走向公共管理新范式:转型中国的策略选择[J].政治学研究,2016(06).

[2]钟玮,刘洋.基于主体模拟:一种探索公共管理问题的新方法[J].中国行政管理,2017(01).

猜你喜欢
公共性公民权力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11-16 19:42:02
论公民美育
间隙、公共性与能主之人:楠园小记
现代装饰(2022年1期)2022-04-19 13:46:32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电影(2019年6期)2019-09-02 01:42:38
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性研究述评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电影(2015年4期)2015-11-29 07:32:17
权力的网络
博客天下(2015年12期)2015-09-23 01:47:57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清风(2014年10期)2014-09-08 13:11:04
唤醒沉睡的权力
浙江人大(2014年8期)2014-03-20 16: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