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

2018-11-15 07:27:43/.;.
长江丛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审时度势长征信念

■ /.;.

八十多年前的长征不仅是一座彪炳千秋的历史丰碑,更是一部历久弥新的好书。虽然长征过去很多年,甚至有些人已将其遗忘,但在国人精神匮乏的今天,重温经典文献,重温长征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仍然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意义。长征精神并不会因为时光的流失而逝去它应有的生命,反而会随着时光的不断流转,长征精神越来越彰显出它独有的魅力,同时也值得更多的人去思考和学习。

一、矢志不移,坚定理想信念

近年来,理想信念教育一直是思想政治理论界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在研究这一问题之前,首先要弄清楚理想、信念、信仰这三组词的真正涵义。理想是人们在现实的实践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可实现性的目标,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体现,“信念则是认知、情感、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基于一定的认知基础而确立的某种坚定不移、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信念就是人们对事情的相信和信服,信念是最低层次的精神状态,信念也是人人都拥有的,那么信仰呢?信仰却不是人人都有的,它不是人人都会有的,它是人们的专利,是人们的私有财产,它是最高层次的信念,是最为核心的信念。我们只有将它们搞懂,才算真正地理解了理想信念。

刘建军说过,理想信念是一个中国式的概念,不同于单独的“理想”与“信念”,是一个更为全面的概念,而此处的理想信念特指与党和国家的前途相关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不仅是二万五千里长征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更是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必须要坚持做的事情。

“革命理想大于天”其实论述的就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长征精神也是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最好证明。根据外国媒体的不完全统计,在当年的长征途中,红军师、团以上的干部当中,有百分之五十四的干部都是年轻人,这样的数据不禁会令我们深思,到底是何种原因可以让他们平均每天走很多的路,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在为期三百多天的长征途中,红军最终战胜了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靠的就是坚定理想信念。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这样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贯穿其中的就当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战士所表现出的这种特有的精神从根本上讲,就源于他们所具有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过去的几十年,就是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长征是我党领导红军在中国革命危急关头用坚强的信念与顽强的生命创造的奇迹,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的核心,它为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而钙是人体必要的元素,人体缺了钙,骨头就会疏松。与此类似, 共产党人缺了钙,就会得精神上的病。正因为红军拥有了必胜的理想信念,才锻造了红军战士革命乐观主义的情怀,才有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二、无所畏惧,彰显英雄气概

长征精神的内涵和外延都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值得我们探究的地方,除了坚定理想信念,从精神气节上成就自己之外,还需要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风骨。长征精神的令人寻味并不是在于长征这件事本身,而在于长征背后所留藏的长征精神。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长征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寒冷时节,白雪皑皑,荒无人烟,地势险峻。虽然大自然给了我们许多的馈赠,但是环境的恶劣也会阻碍我们前行的道路,长征最终会胜利,就是因为红军的大无畏精神,面对困难不退缩,迎难而上,时刻把“大我”放在首位。红军宣传队的战士们,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永远是一支最具有英雄气概的队伍。可以这样说,环境越是艰苦,他们的情绪反而越是高涨,他们甚至会在雪山顶上大声疾呼呼:“同志们,大家一定要坚持住,坚持就是胜利。”

长征除了是红军将士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斗争之外,也是和国民党反动派之间进行的生死搏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以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突破数倍于已的敌军的围追堵截,用两年的时间先后跨越十多个省份,长途跋涉不畏艰险,最终在陕北顺利会师。在这场时刻关系到生死存亡的长征途中,红军将士用他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斩关夺隘、一往无前,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充分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与反动军队殊死较量,正是这种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才迎来了革命长征的伟大胜利。崛县之战中,红军不畏枪林弹雨的攻击,不停地发起进攻,使原本信心满满的敌军投降、求和。在遵义战役中,红军将士不怕牺牲、奋勇杀敌,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大败蒋介石的军队。在长征途中,他们的处境危险恶劣,甚至完全超越了常人可承受的的心理和生理极限。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种艰难险阻都被红军将士以惊人的毅力所征服,三大主力成功在陕甘宁实现大会师。

需要指出的是,英雄气概并不是要我们逞英雄,高度赞扬“英雄式”人物的存在,英雄是要赞扬,但切不可过度。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之二就是无所畏惧,彰显英雄气概,在这一内涵当中,我们需要知晓长征精神的历史意义,去感知历史长河中长征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长征虽已成为历史,但长征精神永存,当今弘扬长征精神,要求我们必须用心去感悟体会,让长征精神在心中扎根,在心中生长绽放。

三、审时度势,培养创新胆识

长征精神的第三层科学内涵就是审时度势,培养创新胆识。审时度势就是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因时而化,因势而化,时刻与时代保持一致性。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排在第一位,可见其的重要性。在艰难时期,长征的胜利是靠许多红军战士走出来的,是他们的审时度势和创新胆识才造成了长征的胜利,长征精神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来的,使长征得以取得胜利的一切可贵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长征的途中也处处体现着审时度势的创新胆略,其精髓就是从实际出发,审时度势,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正是“审时度势”精神在长征中的集中体现。除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战略部署之外,及时地团结各方力量也是我党审时度势的最佳体现。团结是人与人之间各种积极因素的有机凝结和最佳整合。红军长征之所以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取得胜利,究其原因,很重要的就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实现了全党、全军和军民之间的空前大团结。审时度势还需要决断人的果断和应对突发状态的能力过关。

长征实现了全军的空前团结,是一首团结协作的凯歌。团结就是对资源的整合,是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的有爱氛围,更是长征精神的精髓之所在。在当时的环境下,敌强我弱,如果不进行军民和官兵的联合,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很难做到的。正因为奏响了长征的团结之歌,才会有今天令人钦佩和折服的长征精神,也才会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才会有我国今天所取得的成就。

现如今,正值十九大召开之际,正值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阶段,长征精神的弘扬和传承无疑是为“十九大”造氛围之势,造精神之势。在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和完成伟大“中国梦”的关键时期,长征精神就是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慧源泉,一直鼓舞和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0~191.

[2]杨维,刘苍劲.素质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中共中央党史资料研究室.红军长征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审时度势长征信念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为了信念
黄河之声(2021年9期)2021-07-21 14:56:34
陕建的“策略”:无限接近市场——国个改革如何“审时度势”
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26
发光的信念
审时度势 厘清思路 主动作为促进机动车维修行业高质量发展
信念
民族音乐(2018年4期)2018-09-20 08:59:04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太空探索(2016年12期)2016-07-18 11:13:43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太空探索(2016年7期)2016-07-10 12:10:15
审时度势 转变思想 积极引导——谈谈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人间(2015年20期)2016-01-04 12:47:18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太空探索(2015年11期)2015-07-18 10:5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