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彼德
女诗人郑小琼在一篇创作谈中,提到她的血液里“有着川东水乡村庄神秘的声音”,“它们是那样和谐的演奏着,成为我在他乡最为温暖最为明亮的部分。许多年以来,它们像地里的庄稼,河堤的野草一样,在川东那个小村庄里生长着,呼吸着。我只不过是偶尔经过那里,将它们从地里移植到纸上,让它们以另外一种方式生长和呈现在这个世界。”她的农村题材作品用了移植,她的大海题材的散文诗也用了移植。
在《礁石》一作中,郑小琼将礁石与人混搭:“被钉在海中的礁石,涨过的与退过的潮汐,爱过的与恨过的人,它们如此清晰地积聚在礁石的身边,把涛声与伤痕刻在礁石上。”然后又将其模糊,“那些曾经被我眺望的事物与我现在眺望的事物,它们在辽阔的大海中不知踪影。”也就为移植创造了条件。
“我的生活浸在海水中,被苦涩的咸不停地抽打,留下时代虚拟的痛……跟着潮水一同涨落。”“生活的潮水在寓言中消亡。/蓝宝石的梦幻在海洋的深处。”这是生活起落的移植。
“海水撕扯着它:疼,让它刻进了躯体里。一条条,皱皱褶褶,沿着礁石光滑的身体生长着。”“我摸着这些疼,立体的,平面的,凹下的,凸起的,肉体的,内心的……疼。”这是生命创伤的移植。
正因为这样的移植,物我合一,难分难解。最后一节:
它站着,哪怕在最咸的潮水中,它仍不肯说出内心的疼!
这既是写礁石,也是写人,写自己,一种多么坚韧、顽强的品格!
作者的用喻大胆,她将礁石比作“骨头”,“卡在潮水的咽喉”,让我们似听到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她的用词精省:“对大海说着:不!”这是一代有志青年不畏艰难险阻,誓将美梦成真的宣言。“礁石”是多少代多少人几乎写滥的题材,此作能如此翻新并具力度,确属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