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方民俗文化融入音乐教学

2018-11-15 15:53:25陈红慧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硇洲中学广东省江海燕名师工作室
长江丛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龙舞民俗文化民俗

■陈红慧/1.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硇洲中学;2.广东省江海燕名师工作室

作为教育者,梳理民俗民风,挖掘、保护、传承优秀文化传统,丰富校园的精神文化生活,将本地区民俗文化引进课堂与各学科整合起来,以此保护和弘扬民俗文化,使民俗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这里,我结合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探讨如何让民俗民风融入音乐教学,从而达到丰富音乐教学载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一、利用地方民俗文化,培养学生艺术情操

利用民俗文化中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操。对于民俗文化艺术的“教化”作用,我国古代圣贤早已有深刻的认知。荀子曰:“论礼乐,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这提出了音乐在塑造人的性情、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方面的重大作用。《晋书·乐志》也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这说明音乐中的“五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性格与行为。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挑选合适的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地欣赏民俗文化中的艺术表演,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研习地方民俗文化的兴趣,更能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之余,丰富精神生活,放松身心,在潜移默化中祛除杂念,使学生能沉下心来学习。例如,广东省湛江开发区东海岛地区的“人龙舞”被誉为“东方一绝”,是当地特殊社会历史因素与地域自然条件的产物。它将古海岛群众娱龙、敬龙、祭海、尊祖、奉神等多种风俗融入“人龙”之中,形成了自创一体、独具一格的龙舞表演形式和“人龙”精神,充分地展示了中国“龙”气吞山河的豪迈气魄,更体现着龙舞者们不可战胜的群体力量和聪明才智,具有极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海岛色彩。我们把这种极具乡土文化气息的地方民俗文化引入校园,让学生亲自表演,让学生亲自体验,让学生观看感受,不仅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涵养学生生命,还能传承文化遗产。我们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灵魂育人,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生学习的生活中。让学生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中体验、笃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挖掘地方民俗文化,让学生了解民风民俗

新课标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结合课堂内容,挖掘地方民俗文化的精髓,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氛围,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家乡的民风民俗,以及这些民俗后面承载的丰富内涵,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上《琵琶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的音乐意境,特地带着班里的同学去观看了安铺“八音”队的演出,让同学们有了现场视听的切身感受,就能更好地体会课文中作者在听完“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那种内心的震撼。同时,通过对本土民俗文化的实地观摩,也激发了同学们对传统民乐的兴趣,他们详细地向老艺人们询问了家乡的发展历史、人文典故、文艺传统,进而懂得了“八音”演出背后的文化背景,从此地方民俗文化艺术便在他们的头脑和心灵中扎下了根。

三、引入地方民俗文化,构建特色音乐课程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充分挖掘当地农村乡土教育资源,积极把民俗文化引进学校教育体系,丰富学校课程体系。以民俗物品为纽带,以课程教学为主阵地,以社团活动为主要内容,通过民俗文化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升华情感体验,感悟生命真谛,发展个性特长。例如,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觉民小学就把“人龙舞”这一独特民俗文化引入学校教学,构建特色音乐校本课程,丰富学校课程体系,取得显著的成效。“人龙舞”表演起来动辄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环环相扣、负载而舞,怡已娱人时需要的是气力和耐力。因而表演者需有练武的爱好,身强力壮,此乃“人龙舞”生龙活虎的必要条件。人龙舞表演时,几十至数百名青壮年和少年均穿短裤,以人体相接,组成一条“长龙”。在锣鼓震天、号角齐鸣中,“长龙”龙头高昂,龙身翻腾,龙尾劲摆,一如蛟龙出海,排山倒海,势不可挡,远望动感十足,近观粗犷雄壮。那份生机勃勃,那种粗犷威猛,那样惟妙惟肖,真是龙腾飞舞,人显神威,振憾的心灵。此外,人龙舞有起龙、龙点头、龙穿云、龙卷浪等独具特色的表演程式,表演者练就了快速托人上肩的稳健动作和步法,队形流畅多变,动作一气呵成,显现出独特的海鸟色彩和浓厚的乡土气息,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

以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收益为目标,相对于传统教学论而言,扬弃传统教学中的“我教你学”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现状旧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的能力。从学生的兴趣、感知出发点去引导,真正让学生感受音乐。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己家乡,形成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1]黄玉峰.“三个面向”的现代教育 核 心 是 培 养“公 民 ”[J].上 海 教育,2012(27).

[2]堵力.“毒舌”王旭明:向假语文宣战[N].中国青年报,2014-04-19(03).

[3]王余光.儿童阅读应从纸本开始[N].光明日报,2013-02-26.

[4]王剑虹.希望你们阅读“许多文化”[N].新民晚报,2013-11-09(A12).

猜你喜欢
龙舞民俗文化民俗
灯会迎春,一夜鱼龙舞
东方企业家(2024年1期)2024-01-05 16:18:56
铜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舞”的传承与开展现状分析
冬季民俗节
环球时报(2023-02-10)2023-02-10 17:18:07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小主人报(2022年6期)2022-04-01 00:49:38
民俗中的“牛”
金桥(2021年2期)2021-03-19 08:34:08
断龙舞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中华建设(2019年7期)2019-08-27 00:49:30
民俗节
大众文艺(2019年13期)2019-07-24 08:30:18
东海人龙舞喜获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
湛江文学(2019年2期)2019-03-01 10:22:46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