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英
(金华市东苑小学,浙江 金华 321000)
【案例1】六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一文,链接了《炎黄飞天梦》这首诗。诗歌传神地点明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憧憬所进行的不断尝试和追求,以及“炎黄飞天梦”,“梦圆”在今朝后的欢呼雀跃,全诗凝练含蓄。课始让学生阅读全诗,学生脑海中不断叩问“五千年的梦”是什么?“梦圆”在什么时候?是怎么圆梦的?这样激起了阅读期待,学生迫切地读起了课文。
又如: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一文,链接了《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曲的歌词,歌词字里行间流露着炎黄子孙永恒不变的爱国情怀。课始,学生一边默读歌词,一边听着歌曲,自然就进入了情境。
【案例2】教学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先引导学生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然后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再补充“阅读链接”里的资料:1917年周恩来赴日本留学,出国前给同学写下的临别赠言——“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东渡前夕写下的著名诗篇——“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学生真切体会到周恩来是经过认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志向的,绝不是出于一时冲动,他的志向异常坚定,以后也没有丝毫动摇。
四年级下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表达对世界和平的渴望的儿童诗,后面链接了《儿童和平条约》,课中补充这一资料,丰富了知识,更体会到和平的可贵。
【案例3】 同样是描绘“田园风光”,陈醉云的《乡下人家》融情与景,融情于物,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田园生活。文后链接的《在天晴了的时候》,戴望舒以诗的形式,巧妙地采用拟人手法,令乡间小路、田园风光都情趣盎然。虽然主题相同,但是体裁不同,语言形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这样的比较性阅读、欣赏性阅读,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得到了熏陶。
五年级下册的《威尼斯的小艇》,作者紧扣小艇,介绍了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威尼斯人们的生活都与小艇息息相关,景物和人物相互联系,表现了威尼斯这个城市的特点,展示了威尼斯人的水上生活画卷。后面链接了散文《威尼斯之夜》,从夜空的清澈明净和夜晚的清新恬静两个方面,写了威尼斯美丽的夜晚。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同一个城市的面貌,落笔点各有侧重,写法上各有特点,形成互补。
【案例4】四年级上册老舍写的《猫》一文,课后链接了周而复和夏丏尊描写猫的片段。三位作家选取的角度不同,写法不同,但同样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教学时,读写结合,先引导学生去阅读、感受、对比,在表达方法上得到启示,然后借鉴三位作家描写小动物的方法,写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的第一个“阅读链接”是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所选片段寥寥数语勾勒出鲁迅先生鲜明的性格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学生学习人物描写的好范例。
【案例5】还是六年级上册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个“阅读链接”是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中的片段。巴金选取了老人、孩子、工人、盲人等有代表性的人物,生动地描述了他们到鲁迅灵堂吊唁的情景。学生通过这个“阅读链接”,可以更深切地体会到人们对鲁迅先生的无限敬仰和爱戴。
【案例6】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文后的阅读链接是关于托尔斯泰的一则小故事。阅读了课文和这个小故事,学生领悟到叶圣陶能准确、具体地写出爬山虎的特点,是通过对爬山虎的观察,清楚地获知了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托尔斯泰这位著名作家能写出著作,也是平时多观察、勤积累。由此学生获得了有益的启示:观察特别是连续观察是一种好习惯,并能有意识地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
六年级下册的《匆匆》链接了《明日歌》,这首诗告诫世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明日的幻想中虚度光阴的人,一生都将碌碌无为。此诗简短易背,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可以肯定,编者编排这20个“阅读链接”的目的远不止以上这些。教师们如果能够把握每个“阅读链接”的要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和运用,那么,物尽其用,定能链接出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