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古典诗词中的生活之美
——兼谈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的美育

2018-11-15 12:27隋清澄
名家名作 2018年2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美的

仇 睿,隋清澄

(1.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朝阳 122000;2.沈阳市广全学校,辽宁 沈阳 110000)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自《诗经》开始,近三千年的中国诗歌史,产生了数不清的名篇佳作,描写着诗人从生活中体会到的美,抒发着诗人从生活中感悟到的情。中国人在教育过程中对“生活之美”的追求古已有之,正如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指出:“吾国古代教育,用礼、乐、射、御、书、数之六艺。乐为纯粹美育;书以记实,亦尚美观,射御在技术之熟练,而亦态度之娴雅;礼之本义在守规则,而其作用又在远鄙俗;盖自数之外,无不含有美育成分者。”时至今日,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的比例大幅度增加,我们正应抓住这个契机,充分利用这些优美的古典诗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去感受生活之美。

中国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美,大致有四个方面:

一、源于生活的音乐之美

文学是语言艺术,但在诗歌诞生之初却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朱光潜在《论诗》中指出:“诗歌与音乐、舞蹈是同源的,而且最初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混合艺术。”而音乐、舞蹈则和原始人类以生产活动为中心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可以说是我们祖先生活的美,也可以说是美的生活。正因如此,在诗歌摆脱了音乐、舞蹈而成为纯粹的文学艺术之后,仍大量保留了音乐之美。

在诗词中,把长句短句、强音弱音以及停顿进行有规律的组合,就会让诗词产生鲜明的节奏感。而控制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又会产生悠扬轻快或沉扬顿挫的美感。关于诗歌的节奏,很可能与原始人类的生产活动有关,也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杭育杭育”派。

我国古代诗歌的创作还有着严格的韵律要求,正所谓“无韵不成诗”。押韵,也叫压韵,就是将韵部(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为一类)相同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一般在诗句的末尾),如《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中第一、二、四句的末尾,“高”“绦”“刀”都压“ɑo”的韵。让人听起来流畅连贯,读起来朗朗上口。

在有了节奏和韵律之后,即使是几个简单的数字,在诗人的笔下也会成为艺术,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古典诗词的音乐之美,关键在于以吟诵取代单纯的背诵。吟诵是一种切实有效的语言训练,也是一种美感形成的训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把吟诵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和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教师要及时进行诵读指导,如纠正字音,指导停顿、节奏,感知诗歌的韵律等,教师还可以范读或者采用多媒体播放范读材料,同时展示出与诗词相关的画面,让学生在听与看的过程中自发地感受到诗词的音乐之美。

二、描绘生活的绘画之美

绘画是早于诗歌诞生的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以线条和色彩为基本的艺术符号,描绘生活中的美。作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借描绘景物来抒情是抒情诗歌的一个普遍特点,所以说“诗画相通”。苏轼就曾评价王维的诗与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画家用线条、色彩来勾勒画面,而诗人却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画面。当然,诗词中色彩词汇的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诗人经常将色彩引入诗词,用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而且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色彩有直观、鲜艳的特点,这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中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共同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之景,学生可以在五颜六色中感受到自然、社会、人情三者共同构成的生活之美。

三、生活积淀的建筑之美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指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绘画的美,还有建筑的美。”建筑美是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对形式美的体验的积淀,表现为外在形式上整齐的美和错落的美。比如,近体诗中的律诗、绝句,体现的就是整齐的美,要求字数相同、节律相同、对仗工整。而词(长短句)、曲体现的则是错落的美。无论诗的整齐还是词、曲的错落,强调的都是一种形式上的和谐美。

除了外在形式上的和谐,古诗词的结构方法也具有审美价值。中国古典诗词中经常是用抽象的文字描绘具体的画面,再将多个画面叠加,类似电影的“蒙太奇”手法,这种手法借助读者的想象 “填空”,经常会产生出乎意外的表达效果。

四、体验生活的情感之美

情感是诗歌的灵魂与生命,它来自于生活又让生活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五味杂陈。诗人的人格、个性、对美的感悟和思考都蕴藏在诗词的字里行间。

中国的古典诗词,历来有抒情的传统。陆机在他的《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也说:“诗者,吟咏性情也。”我们今天阅读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留下来的那些洋溢着真情的伟大诗篇时,无不感到这种真挚的情感给我们带来的审美愉悦和震撼人心的力量。诗人或表达思乡之情,如《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或表现恬静闲适的心情,如《小儿垂钓》《四时田园杂兴》;或抒发挚友不舍之情,如《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等。

中国古典诗词中所表达的深沉的情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优秀完美的道德规范以及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这种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情感美,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发展繁荣的巨大力量。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的角度去领会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同时尽量避免将情感抽象化、空泛化。比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就应抓住柳宗元曾被贬永州的经历,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无辜被贬的遭遇,不愿与世俗同流的诗人在冰天雪地里,没有飞鸟,更无人迹,不畏严寒,傲岸独钓于烈风中,进而理解诗人遗世独立的理想人格。

审美教育,指向学生的心灵,生活化的诗词审美教学是在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让学生的情感也充分参与进来,获得美的感染,从而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创造美的心。“生活美学”是一种关乎“审美生活”的存在之学,也是追问“美好生活”的幸福之学。进入21世纪,当我们拥有了“好的生活”之后,理应有对“美的生活” 的追求。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美的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怎样读古典诗词?
诗词之页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