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博弈论视角下古诗词英译中的节日文化

2018-11-15 09:54
长江丛刊 2018年34期
关键词:许渊冲重阳节博弈论

/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丰富多彩,其中的文化内涵更是博大精深,仅是唐诗宋词中有关于传统节日的作品就已数不胜数。目前,对传统节日英译的讨论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传统节日也已得到国外学者的认可,并有了相对规范的英译模式,但是针对古诗词中传统节日的英译却还有所欠缺。本文主要探讨分析唐诗宋词中传统节日的不同英译版本,实现将唐诗宋词中的传统节日予以更深刻的解读,使我国的文化内涵得到有效传播。

一、翻译博弈论的简介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主要研究个体与个体之间相互合作与冲突的策略理论。生活中每个人如同棋手一般,所做的行为都如同在棋盘上落棋子。博弈论主要研讨棋手在出棋时的逻辑化、理性化的部分,并将其系统的整理为一门科学。换言之,博弈论就是对个体在错综复杂、相互影响的环境中总结出的最合理策略。较为完整的博弈包括:参与人、信息、策略、受益等,其中的受益泛指参与者在博弈过程中作出决定后的所失与所得,受益是所有参与者最为关心的东西,同时也是参与者行为和策略的函数。事实上博弈论早已在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研究翻译中也引起了不少学者对其的关注度。而翻译是指跨越语言文化的交际。翻译者在翻译过程需进行各类选择与协商,不仅在源语文化、源于文本等方面进行协商,还要对自身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结构等方面展开讨论并根据翻译结果作出抉择,由此协商和抉择的过程便是博弈的过程。

二、古诗词中中国传统节日的英译分析

(一)清明节

清明节开始源于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期间的习俗便是扫墓、踏青、祭祖等。歌颂清明的诗词在古诗词中较为繁多,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清明》。清明节在古代属于节日中的大节,传统习俗应与家人进行团聚或者出外游玩观赏或一同为故人扫墓上坟。诗人词中想表达在清明节时的心情凄凉、孤身前行,此背景下又偏赶上纷纷细雨导致衣服都被浸湿,为词中增添了几分愁绪。清明作为诗名共有六个不同的英译版本。蔡廷干将其翻译为All Souls Day,此种翻译是将清明节转换成了天主教的独有节日万灵节,虽同样是为死者悼念的节日,但是万灵节的宗教色彩太过浓厚,而清明节更为深层的含义便是家人团聚、扫墓祭祖,两者不存在相同性。若运用此种译法将使西方读者对我国文化理解出现偏差。戴乃迭、杨宪益将清明节翻译为Tomb sweeping Day,既表达出了扫墓、还抒发了悼念亡者的另一层意思,符合现在国人对于清明节理解的实质意义,并与作词者想表达的悲伤情绪相一致。许渊冲先生曾指出,清明并不是指一年四季的某一天气,而是悼念故人的节日,只有实现选择字面上的不对等,才能更贴切的传达原文所表达的意思,The Mourning Day,如此翻译才能超越源语。不难看出许渊冲是经过对生态环境更细致的考虑后,做出的最恰当翻译。

(二)重阳节

在我国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二九相重,日月并阳所以称其为重阳。人们每逢赶上此节日,都需进行饮菊花酒、插茱萸、登高等风俗习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创作的《九月九日山东兄弟》中,将身在异乡生活中的孤独凄然表现的淋漓尽致,每逢佳节对亲友的思念倍加。词中表达作者在重阳节进行风俗登高时,想到远在家乡的兄弟却唯独少了自己,思亲感情真挚耐人寻味。许渊冲先生将诗名翻译为Thinking of My Brothers on Mountain - Climbing Day,此译文和原诗所想表达的情感保持了大范围的一致,在重阳习俗方面进行了着重强调,将手持茱萸和登山翻译为A dogwood spray carried on Mountain - Climbing Day,the ninth day of the ninth lu-nar month,was supposed to drive away evil spirits,诗中表达的所思所想充分体现在兄弟登高这件事情上,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理应将重阳节翻译成登山节,同时加入戴插茱萸可以辟邪免灾的解释。在诗人李清照的《醉花阴》中,曾经描述过在重阳节把酒赏菊的场景,将凄凉寂寥的氛围展现的淋漓尽致,充分表达出诗人对于丈夫的思念和自身寂寞孤独的心情。词中提到了“佳节又重阳”,许渊冲先生将其翻译为“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comes again”,并同时作出注解“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was the 9thday of the 9thlunar month,Mountain - climbing Day,according to Chinese custom。”此处翻译将登山这一习俗弱化,对于“双九”的团圆进行了强调,表达出欢聚之意,着重翻译了词人期盼与丈夫团聚的心情,盼望与君一同赏菊共饮菊花酒。除此之外,还对重阳的“时间”进行强调。农历的九月九显然已到秋季,白昼逐渐缩短,但词中却提到了“永昼”,表达出词人心中觉得时间过的很慢,心中凄凉的凄凉更是无人诉说。

两种关于重阳节的英译都将诗词中的意境充分发挥出来,并对重阳节的文化意象进行重点突出,使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得以传播。目前,我国已经将九九重阳节赋予了新的意义。自1989年起被规定为老人节。“双九”已经作为人们希望老年人能够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而“重阳”则是寓意着重返新生。目前,“Double Ninth Festival”是对于我国重阳节最为固定的译法,但是若想使国外读者能够更加深层的理解这种美好祝愿和传统美德,进行英译的时候可加上“Seniors 'Day”。

(三)元宵节

农历的元月便是正月,在我国有着赏花灯的风俗习惯,故俗称“灯节”。“元宵节”还有着踩高跷、猜灯谜、吃元宵等风俗习惯。宋代词人辛弃疾发表的作品《青玉案·元夕》上篇曾经提到元宵节场景,此节花灯耀眼、歌声不断在耳边回荡。而下篇主要针对人物进行撰写,主人公在灯火的零落处发现一位精致女子,词中语言精湛,构思巧妙。许渊冲先生将此诗词翻译为Tune: “Green Jade Cup ”/ Lantern Festival,译文下方进行加注:The Lantern Festival was the 15th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when Chinese people used to adorn trees with lanterns as if they were stars falling in showers to vie in brightness with the full moon。词中首句曾提到“东风夜放花千树”,主要形容在元宵节的夜间,花灯较为繁多,好似千万颗古树开花,尾句则描写佳人在“灯火阑珊处”。诗词中曾多次提到“灯”字,许渊冲先生翻译时也对“灯节”进行了重点翻译,在最后的注释中则针对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时间作出较为细致的翻译。翻译是人与人之间超越文化的交流,若想克服中间存在的差异障碍,翻译者必须了解译语和源语之间的文化体系,并合理应用到翻译当中。根据诗词中给出的不同环境,从而译出更为贴切的译文。

三、结语

我国传承了三千年文化与文明的结晶便是古诗词,因为篇幅有限,仅选取了其中一小部分进行研究,对不同译者在同一诗词的译文和同一译者在不同诗词的译文展开了分析,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译者必须根据译文不同的生态环境,进行对翻译的选择。若想将译文做到贴切,译者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对于古诗词方面的文化素养,在翻译古诗词中及时译出其理论,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以便于进一步的分析。综上所述,本文对翻译博弈视角下古诗词的重要性提出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以便于人们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古诗词中节日文化的英译。

猜你喜欢
许渊冲重阳节博弈论
陪爷爷奶奶过重阳节
Tao Qian,Saussure and Taoism:The Paradox of Poetic Language
摔得挺美
基于博弈论的GRA-TOPSIS辐射源威胁评估方法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翻译界泰斗许渊冲:100岁前译完莎翁全集
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山陕商人合作分析
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山陕商人合作分析
重阳节
重阳节为什么称为“重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