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皖东传统文化相融性研究

2018-11-15 09:54
长江丛刊 2018年34期
关键词:民众价值观核心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列主义思想与中国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人们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根本看法和凝练。2011 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渐成为我国先进文化的精髓,引领新中国的发展。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新的部署,使得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实践达到全新的高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集中体现也是传统价值观随着时代变迁的集中反应,它通过体现和引领民众的呼声和诉求起到融聚正能量,引领社会潮流和规范社会行为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像老夫子那样板着脸的说教,而是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价值引领和精神生活的追求。它是近代从西方传来的舶来品,它要在中国大地上扎根,就必须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内化为民众思想的一部分,深入民众心里,才能引领和规范民众的行为。传统文化是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民众心理已经形成根深蒂固的一种思想体系,它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特定区域民众的行为。

本文以皖东区域文化为切入点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与皖东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指导皖东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皖东文化相融的可行性

(一)科学性是其相融的前提

判断一种文化和价值观是否科学,根本依据是看其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超前或滞后都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都不是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代表人类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引领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它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始终保持适度的张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开放性体系,它结合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的国情特点在不断变化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始终起着引领世界改变世界的作用。

(二)开放包容性是其相融的基础

包容性包涵“包”和“容”两个层面,“包”是对多样性的整合,“容”是对差异性的尊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个科学的开放的体系,从它诞生之初就吸纳了德国古典哲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和英国古典经济学有益成分完善和发展自身,指导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理论不是以定型的固化的方式指导社会主义实践,而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实践的基础上吸纳先进思想与时俱进,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开放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特征之一。

中华传统文化也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和而不同”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它指导中国人民在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和外来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皖东区域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内部活跃性。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不断吸纳其他思想的精髓逐渐形成以忠、孝、廉、勇、信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当年朱寿昌弃官寻母集中体现了皖东人民“忠”、“孝”的思想品质。欧阳修、吴敬梓对当时官场腐败的憎恶集中表现了皖东人民廉洁奉公的价值取向。皖东地区民风朴实,待人诚恳,为人热情,诚实守信,这充分体现了皖东区域文化“信”的理念。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皖东人民以其特有的区域文化内涵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导向,结合社会的实际情况敢为天下先,开创了新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先河,逐渐形成了以“小岗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这集中体现了皖东人民不畏险阻敢于创新的精神。在“小岗精神”引领下的沈浩身前事迹为全国人民知晓,沈浩本人也为全国领导干部和全体共产党员树立学习的榜样。可见,皖东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一样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科学开放性体系,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会自觉地吸纳其他思想的精髓,不断完善、发展自身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皖东文化虽然本质特征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开放特性,都能主动吸纳其他文化的有益成分充实和完善自己。开放性为两者融合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皖东文化相融的必然性

任何一种价值观都不可能以单一的价值独立存在,但也不是多元的价值观的堆砌,它是以一个单一价值为主导,辅之以其他价值观形成多层面的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与我国不断变化的国情相结合,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进行自我完善和改造,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价值观体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新发展指明方向,为其注入先进性元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根基,是沃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化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民众最深厚民族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深深根植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才能体现我国民众最根本的价值标准,才能体现国家和个人最本质的价值诉求,才能融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公德,才能提升广大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皖东区域文化践行探索

群众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提升皖东人民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实践中自觉践行,需要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群众精神文明建设之中,融入到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具体事务之中。

(一)以皖东文化意蕴为依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皖东地处江淮之间,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皖东独特的区域文化。这里是吴文化和楚文化的交汇地,素有“吴头楚尾”之称,特殊的地域孕育了这里特殊的文化。“忠”、“孝”、“廉”、“勇”是皖东文化的内核,千百年来一直规范皖东人民的思想,指引皖东人民的行动。当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种思想文化体系也是一种道德规范,是社会层面的大德,也是个人行为的私德。皖东的“孝文化”、“儒林文化”、“醉翁文化”以及各种质朴的乡俗不仅体现了“自由民主”、“公平公正”的大德,也体现了“孝敬父母”、“遵纪守法”的私德。通过皖东区域文化意蕴提炼融入到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中,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问题,实现区域文化和主流文化融合,也是有效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实现文化的社会整合和维系功能,使得生活在皖东大地上的皖东老百姓更容易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感。在皖东大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传时,首先要立足皖东四所高校,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以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为契机在民众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以开展文化推广活动为切入点开展社主义核心价值相关教育。比如在开展凤阳花鼓灯,秧歌灯、洪山戏等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活动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其中,这不仅丰富了民众的业余生活,提高了民众文化活动水平,也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容易被民众接受。

(二)以社区活动为载体,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区是我国最基层组织,最接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最了解老百姓的思想和需求。在社区中人群关系相对稳定,文化习俗基本相同。因此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时要与社区活动相结合了解群众的思想,熟知他们的基本需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群众的具体需求相结合,将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实处。首先以民俗民风、兴趣爱好为内核建立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文化网络。社区文化宣传时再以这些文化网络为平台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区域文化、民俗民风、兴趣爱好有机结合,再以喜闻乐见的新式表现出来。如各社区可以根据各自社区不同的文化特点,开展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如开展凤阳花鼓、凤画、天宫画培训班,秧歌灯、洪山戏沙龙,以及琅琊山碑拓、儒林文化、孝文化以及醉翁文化研讨班等。在乡村可以成立竹编、剪纸、染印兴趣小组等。通过这些文艺活动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平台和契机。

(三)以美好乡村建设为着力点,加强农村居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我国是传统的农耕社会,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皖东地区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农民依然是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加强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着重要意义。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持久开展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首先要在培育新型农民上下功夫。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有,改变农民的现状必须要转变农民生产的观念,培养一代有文化、讲政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仅是发展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需要,也是实现伟大强国梦的要求。其次通过培育优良的家风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家风反映的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感。在新形式下,时代赋予了传统家风新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

四、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皖东区域文化相融合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皖东大地的需要,更是皖东人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皖东经济社会腾飞,实现伟大强国梦的需要。两者深度融合不仅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需要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加以推动。

猜你喜欢
民众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价值观(二)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