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喜
在我近30年的教师生涯中,很荣幸有过驻村的岁月,因为这是一段充满艰辛而又绚丽的人生历程。
2016年4月的一天上午,局办公室通知我下午到县行政中心会议室开会。走进会场,醒目的“平塘县2016年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动员大会”会标展现在眼前,主席台上就坐的是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这样高规格的会议让我感觉有些惊奇和紧张。“……李金喜,塘边镇塘泥村驻村干部”。听到这个宣布,没有思想准备的我当时确实忐忑不安。但是作为党员,服从组织安排天经地义。
会后当天,我就向单位移交了工作手续,奔赴到平塘和罗甸交界处被当地群众称为“县尾”的塘边镇塘泥村。从那天起,我由一名教师变成了一类贫困村的同步小康驻村干部。从精准扶贫户入户核查到产业扶贫项目落实,从全覆盖走访慰问贫困户到上门为村民办好事,从信息宣传到乡村旅游热潮的掀起,我的足迹踏遍了塘泥村的崇山峻岭,我的汗水洒向了塘泥村浑黄贫瘠的土地,我的感情融入了塘泥村的春夏秋冬。
走入了农村,嵌入了基层,身临其境农村这个大舞台,参与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工作,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我们的挂帮单位、镇干部、村“两委”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村民的幸福指数。他们“五加二”“白加黑”“雨加晴”,多少次寻访贫困户不怕山路陡、不怕风雨骤,多少次小心翼翼行走在山沟陡坎,多少次顶着炎炎烈日浑身汗湿透,多少次冒着严寒忍饥挨饿…… 却咬紧牙关为贫困村脱贫服好务。
工夫不负有心人,大家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是村里发展的累累硕果:塘泥村洞穴旅游资源炒热了,原柏露片区27户水窖盖子保质保量完成了,二郎湾岩黄莲育苗基地投入使用见效益了,150万元的财政产业扶贫项目在100户贫困户家落地生根了,陈家湾公山养鸡集体经济项目开始实施了,硐口至泥雍等村组公路已立项了…… 见证塘泥村一天比一天的华丽蜕变,我们看到的是老乡们脸上绽开的美丽笑容,听到的是群众对党的脱贫政策的点赞声,品尝到的是淳朴村民用家中土鸡蛋和岩黄莲酒招待我们的那份热情。
以前常听人说穷山恶水出“刁民”,现在看来没有所谓的真正“刁民”,就看我们的干部能不能用实际行动服务于民,换取民心。
百姓事,再小都是大事,身在基层、不惧琐碎,才有和谐春风。
去年八月上旬的一天,我邀上我们单位在邻村驻村的小帅去二郎湾走村串户。经过一个山坳时,听到“老天爷呀,你怎么这样造孽哟……”的哭诉声。我们寻声望去,一个中年男子一边在弄扶即将成熟的包谷,一边在埋怨老天的不公。他的周围是一片横七竖八倒伏的包谷杆,这是当天上午肆虐的大风雨造成的狼藉局面。我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立即放下雨伞挽起裤腿走进地头。“老乡,别急,咱们想办法把它们扶起来,一定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我们从寨子里找来镰刀,到山坡上砍来几捆树枝,又扯了一些野藤。接着把树枝一棵一棵的分别插在包谷杆脚下做撑杆,然后将翻倒的包谷杆小心翼翼的一株一株的扶起来靠在树枝上,最后用野藤轻轻拴好使之固定起来。整个下午我和小帅帮助这个村民扶正倒伏的包谷杆500余株,除在风雨中弄断的40余株外,其余的没有任何一株受损伤。面对一株株终于站立起来的包谷杆,这个村民脸上笑容可掬。
为了鼓舞他战胜自然灾害的斗志,我指着庄稼地说:“老乡,你看这些包谷杆被风雨刮倒了,而现在它们又站起来了,站得多么挺直,有精神。我们人更要这样,在哪里摔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遇到困难要昂首挺胸,天下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几句幽默的话逗得男子笑呵呵的,他发自肺腑感叹:“你们真是关心我的亲人!”
还有一次我到冗蛇组核实贫困户信息,看见一位老人正在自家大门口面对电表长时间发愁。我放下手中的工作资料上前了解个究竟。
“老人家,电表怎么啦?”
“你们是供电所的吗?我家电表线路有点碰电,年轻的又不在家,我不懂电,眼睛又不好,不敢动,每天用电都是提心吊胆的。”
“我是同步小康驻村干部,可以帮您老人看一下。”
我找来电笔等工具,仔细检查电表及电线路设施,将接触不良的线路接头的螺丝拧紧,把凌乱的电线清理好使之规范,并现场用电水壶烧水试验,结果表的转动平稳,没有出现闪动、碰电、断电现象。趁这个机会,我向老人及邻居的群众现场介绍日常安全用电常识、预防事故的方法以及自我保护等相关常识。
准备离开村寨时,老人紧紧拉住我,满腔热情留我吃晚饭,并且叫小儿子捉了一只大公鸡准备宰了,但都被我谢绝了。
我们仅从细节细微处为群众做些点点滴滴的小事。这一点一滴,就是对百姓的关心,这样的干群关系会不融洽吗?
在基层就要干实事,为了百姓幸福、生活安康,才是工作的理由。在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中,我跟着我们挂帮单位——县教育局的干部职工对塘泥村38户贫困户进行遍访,看到好多贫困户住的还是破败的土墙房子,屋里家徒四壁空空如也,做饭还在火坑里烧柴火,火堆上吊着烧得黑不溜秋的“鼎罐”,屋里是满面尘灰烟火色。看到此情此景,我们心里不是滋味。在局领导的带头下,大家慷慨解囊,五百、三百、两百等分别送到贫困户手中,嘱咐他们添置些生活用具,改善一下生活条件。那一刻,我深深感到,我们的付出不就是为了百姓衣食无忧、住行无碍、幸福安康吗?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大比武”阶段,我们挂帮单位干部职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帮助贫困户落实产业扶贫项目工作时,大家比担当、比方法、比作风、比精神,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思路出思路。有的为贫困户出钱买猪仔,有的为贫困户买修圈舍材料,有的为贫困户协调贷款问题,有的为贫困户培训养殖技术。如今塘泥村2017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已实实在在落地生根,我们再次换来了老百姓的赞许,服务农村不就需要这种务实的作风吗?
时光流逝而不着痕迹,一腔真情乡间留,感谢人生中有了驻村的岁月。因为我们正是通过在基层为民服务的点点滴滴,来展现我们党员干部脱贫攻坚中的工作热情与爱民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