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明
妹夫退伍后,在家办了个农家乐,名曰“常来饭店”;我退休后,在他家的荒地里开辟了一个菜园,名曰“常来菜园”。近日,我用隶体书就,签上名,盖好章,请做招牌的师傅做成牌匾,正式悬挂在菜园门口了。
“常来菜园”呈长条形,左边紧挨一口大塘,右边是妹夫邻居杨大哥家的院墙。菜园两头,妹夫用竹木帮我扎成篱笆,这就解决了鸡鸭入侵之患。
“常来菜园”种菜,有三个优越条件:一是靠塘,易取水浇灌;二是杨大哥家院墙边有个厕所,因他不种菜,故池子里的粪水,归我用;三是我因故不能去,有妹夫妹妹打理。种菜,如同我们写字画画,倘若你要有所成绩,就得坚持天天练,日日临池,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故“常来菜园”,就好像是我们夫妇的日课。
去“常来菜园”,有一二十里路,好在我能开车,解决了徒步之苦。有人问:你退休了,本应该好好休息,还种什么菜呢?妻子也说,你天天在家不是写就是画,不出去锻炼,怎么行呢?还有保健专家讲,人要体健,就要接触点紫外线,要一个星期出一二身汗。基于此,我选择了种菜。
种菜,对于我这个农村里出来的人来说,不讲全熟,但十之八九知道。加上年轻时与土地相厮守,多少还有些情结,于是我在《种蔬》一首里说:“隔三差五去种蔬,丝瓜蕹菜绿油油。四十年前之农活,如今样样不生疏”。
种菜,要种好,不但要常去,而且还要出汗,出大汗。为了避免高温高热,我选择下午三四点钟以后去,于是我又在另一首打油诗里说:“向晚去种蔬,日偏有阴凉。不图蔬丰欠,只为人健康。”又云:“锄蔬日偏西,汗流湿透衣。须知盘中菜,得来不容易。”
我和妻子开车去种菜,当然不是生活所逼。但是好心人看到我们一身泥、一身汗,关切地说:你们夫妻有些蠢,有福不知道享,几千块钱一个月,还种什么菜?我笑答:“开车勤种之,菜价比油贵。旁人笑我傻,我笑君不知。”又答:“老来种菜不为钱,健体健心乐似仙……”。
种菜,确实辛苦,但也不乏有其中的乐趣。我们每次去,当打开菜园门,看着园子里的各种蔬菜郁郁葱葱,生机一片时,心里头哟,好像是吃了蜜一样的甜。此时的我,会拿出相机和速写本,画丝瓜、画芋头,画南瓜、画茄子。回到家,又用这些素材用于我的国画创作,真是一举几得哟!
看着自己创作出的画,于是又来灵感了,我忙打油记之:“圆圆芋头早春栽,片片绿叶映画台。泼墨施丹写倩影,更期秋后抱崽来。”
蔬菜种多了,难管理,于是我把有些土用来开(栽)红薯、种花生和黄豆。忙不赢时,我还叫上一位长辈。这位长辈,年龄比我大不了多少。他每次去,都乐意,并且还很卖力,他还懂得一些栽培技术。原来,他在那个上山下乡的年代,去浏阳农村锻炼过几年,可以说,他对土地也十分的亲。蔬菜种多了,吃不赢时,我又把许多朋友轮流叫去,让他们一块分享我们夫妻的劳动成果,“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吧!
去年冬,雨雪纷飞,我还开着车跟我的老同事聂鑫森兄送去些蔬菜。不想,聂老师特作五律一首赞云:“退休心未憩,园圃觅欢娱。瓜架寒飞雨,雪垅绿浸襦。且将乡土念,还作画诗涂。愧领天然味,何曾侍一锄。”兴哉,乐哉也!
今年,我们种的茄子、苦瓜、丝瓜、辣椒,早已尝新了;种的芋头,也齐腰高了;还有紫苏、马齿苋等,来势不错。等过两天,我得又去跟菜们松土、除草、追肥。所以我说:常来菜园须常去,一向不去草成精。退休之后本无事,如此一来做不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