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原型视角下的《猴神老哥》

2018-11-15 07:49
电影文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老哥神话印度

曾 琼

(北京外国语大学 亚非学院,北京 100089;天津外国语大学 比较文学研究所,天津 300204)

沙希达是一位生活在克什米尔巴基斯坦控制区的穆斯林小姑娘,因为有语言障碍被母亲带往位于印度德里的大清真寺朝拜。朝拜完成后她却因意外流落在德里街头,巧遇了印度教青年帕万,后者是印度教神猴哈奴曼的忠实信徒。印度电影《猴神老哥》从这里展开,讲述了帕万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将沙希达送回父母身边的感人故事。

《猴神老哥》又译为《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影片的印地语原名是Bajrangi Bhaijaan,其中Bajrangi是印度神话人物哈奴曼的别名,Bhaijaan是兄长。因此从翻译来看,译名前者远胜过后者。这部影片的片名具有浓厚的神话意味,实际上如果从神话原型的视角来看,不但是片名,整部影片都具有强烈的神话原型色彩。

一、帕万:哈奴曼的再现

哈奴曼是在当今印度尤其是北印度广受崇拜的一位动物神,他被认为是由猴王后安贾那所生,具有飞行的本领,父亲是风神伐由。印度神话中的哈奴曼外貌丑陋但内心善良,具有随意变化大小的本领,力大无穷,能克服一切困难,对罗摩和悉多无限忠诚,并因此获得永生。《猴神老哥》的男主角帕万正是哈奴曼的忠实信仰者,沙希达初遇帕万正是在一座哈奴曼庙前,一场祭拜哈奴曼的庆典上。作为哈奴曼的忠实信徒,帕万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是哈奴曼的信徒,我不能撒谎。”当他第一次发现沙希达与家人走散,他为小姑娘安排的第一个解决方法是坐在哈奴曼神像前等待家人,他相信哈奴曼会保佑这个小姑娘并解决这个难题。这是帕万与哈奴曼最简单直接的联系。如果从神话原型角度深究,我们会发现,帕万不仅仅是哈奴曼的信仰者,他还是哈奴曼神在当代语境下的再现。

第一,男主角的名字帕万(Pawan),在印地语中的原意是“风”。哈奴曼正是风神伐由之子,因此帕万一名并不是随机挑选的,它暗示着男主角与风神有直接的关系,是风神的具体体现之一。在电影中,帕万在第一次见到未婚妻拉茜卡的父亲时,情急之下曾脱口而出“我是猴神”。此后在影片中,他还曾多次被人直接称为猴神。因此从名字的寓意而言,帕万就是风神之子哈奴曼原型的具体体现。

第二,帕万从小蠢笨,但心地善良纯正,诚实守信。与大多数印度电影将男主角设定为高大英俊、聪颖成功的男士不同,《猴神老哥》中帕万的第一特点是愚笨。无论是学习和体育,他从小都在失败中度过。帕万的蠢笨与哈奴曼外表的丑陋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属于人物的外部特点,且都与其内在的美好品质形成对比。帕万的第二个特点是内心善良纯正和诚实守信。他第一次见到沙希达便主动请她吃饭,安排她在神庙等候父母最后却于心不忍带着她前往警察局,最后又带着沙希达一同上路。知道沙希达是穆斯林之后,一步步克服了自己身为印度教信徒的心理障碍。帕万对萍水相逢的沙希达不离不弃,直到将她安全送回父母身边。帕万这种善良纯正的品质正是哈奴曼所具有的。哈奴曼在帮助罗摩战胜十首魔王营救悉多的过程中,始终奋勇在前,甚至孤身一人潜入楞迦岛探查悉多的情况;见到落难受苦的悉多又好言相劝,尽显一番赤诚之心。在诚实守信这一点上,帕万也体现了哈奴曼的内在特点。帕万因为在考试中坚持不作弊,所以考了10次高中毕业考;因为不愿意偷偷摸摸越过国境线,甚至愿意冒被枪毙的危险而坚持要得到军人的首肯。哈奴曼为了救重伤的罗摩而手托长有仙草的喜马拉雅山,却在飞行的途中被婆罗多射箭误伤,婆罗多发现后提出帮助他早日回到楞伽,受伤的哈奴曼却拒绝了帮助,坚持自己完成了任务。

第三,力量。印度神话中的哈奴曼拥有高强武艺、力大无穷,在刚出生时就能腾空摘取太阳,危急时能一手托起喜马拉雅山。《猴神老哥》中的帕万虽然从小学习体育样样不行,但让人惊讶的是他在关键时刻总能具有神力和武艺。比如他在初次见面时暗地里教拉茜卡的父亲怎么在摔跤里摆脱和战胜对手,给未来岳父留下了好印象;在发现沙希达被卖入妓院后,能一个人战胜妓院一群打手救出她;在巴基斯坦警局不能忍受警察虐待沙希达,能战退群警带着小姑娘逃出警局。这种种神奇的力量和高超的武艺,既然不是后天习得,那就只能归因于天生具有,正如哈奴曼是风神之子,天生具有各种神通。

第四,哈奴曼最重要的身份是保护者。在北印度的很多地区,《哈奴曼的四十首颂诗》被当作祈祷书和护身符,人们认为这样做可以驱散恶魔并获得战胜敌人的力量。在《猴神老哥》中,帕万就是一个保护者。在沙希达即将流落街头无声呼唤他时,帕万出现了;当她流落妓院无依无助时,帕万又出现了。在故事的开头,当沙希达刚刚走失的时候,她爷爷曾说:“在印度,一定有一个主的使者来照顾我们的沙希达。”抛开其中的宗教因素,我们发现,这个使者,就是沙希达的保护者,也就是帕万。帕万保护沙希达,是哈奴曼保护功能的一种具体化表现。

二、情节:罗摩衍那故事的变形

《猴神老哥》的神话原型色彩不仅体现在帕万这个人物上,整个电影的故事情节也是印度传统神话罗摩衍那故事的一种变形。罗摩衍那故事是在印度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讲述了阿逾陀城罗摩王子在即将继承王位之际,却受奸人陷害,为了避免父亲十车王流于失信之过,罗摩自愿领受流放森林14年之苦,其弟罗什曼那和妻子悉多也自愿陪同他一起流放。流放期间,罗摩的妻子悉多被十首魔王罗波那掳走关押在楞伽城。罗摩遍寻妻子不得,最后在猴子部落的帮助下,经过与罗波那的恶战,终于救回悉多。

首先,从故事得以展开的起因来看。罗摩衍那故事中,十车王早年对小王后吉迦伊许下诺言可以满足她一个愿望,不料这个愿望被后者拿来要挟让罗摩放弃王位。作为德行兼备的国王违背诺言是件十分痛苦的事,也将玷污他的品行。罗摩不忍父亲食言而甘愿流放,这是整个罗摩衍那故事展开的动因。《猴神老哥》中,帕万在不知道沙希达来自哪里的情况下许下承诺,一定要送沙希达回家,而他又是一个遵守承诺,不能违背诺言的人,这成为他穿越印巴边境以及之后故事展开的动因。两者都遵循着“许下诺言—不能违背—产生矛盾—践行诺言”这一模式。

其次,罗摩离开阿逾陀城的过程中,有三个[关键词],分别是自愿、流放、森林。第一,罗摩放弃王位流放森林是自愿。第二,罗摩流放期间必须放弃王子身份。第三,流放的目的地是去森林。罗摩和妻子兄弟流放前把所有的财产都分送给婆罗门、僧侣和仆人,谢绝了父亲给自己安排的侍卫、仆从和陪伴,“国王呀!我已放弃享受,靠林中的野兽野草为生。我已经完全离开了社会,我还要扈从干什么用?……我马上就要走了,把铲子和篮子递到我手上,我要在那一片森林里,一下子住上十四个春秋。……从那个吉迦伊手里,这虎般的人接过树皮衣。他脱下了华美的衣服,穿上这衣服活像个牟尼。”不但是罗摩,陪同他的兄弟罗什曼那和妻子悉多,也多放弃了原来的身份,穿上了树皮衣,以无名者的身份进入了森林。以上是三个关键因素,在影片中都一一对应呈现。帕万离开德里送沙希达回巴基斯坦,是自愿前往。帕万没有护照,通过偷渡的方式越过印巴边境进入异国,这导致他在面对巴基斯坦警察的盘问时,既无法证明自己此行的目的,也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从而陷入了被认为是印度间谍的窘境之中。这些都说明,帕万在这一过程中也失掉了原来的身份,离开了原来熟悉的环境,是另一种自愿“流放”。而帕万“流放”的目的地,最后是指向巴属克什米尔的森林。

再次,罗摩衍那故事中,罗什曼自愿追随兄长罗摩左右。《猴神老哥》中帕万真正踏上“流放”之路后不久,就遇到了一位自愿加入的同伴——摄影师钱德纳瓦布(Chand Nawab)。这位摄影师本来是为了报道“印度间谍”而接近帕万,但在听了后者的故事之后,改变心意决定自愿加入送沙希达回家的行列,并且在最后时刻代替帕万将沙希达送回父母身边。罗什曼那最初听到罗摩要遭受流放之时勃然大怒,扬言要消灭一切对罗摩不利的人。但后来在罗摩的劝慰下转变了心意,并提出自愿陪同兄长流放。罗什曼那和钱德纳瓦布,都经历了一个“误解(不认同)—倾听—转变—自愿加入”的过程。

最后,核心情节的相似性。罗摩衍那故事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情节就是在悉多被俘之后,罗摩兄弟以及猴子国众将如何历尽艰险将悉多解救出来,其中的核心任务是“女性被迫离开(悉多被俘)—女性回归(悉多被救)”这一情节。《猴神老哥》中沙希达意外离开和母亲乘坐的火车而走失,爬上另一列火车后反倒被带往印度,她离开自己原本的位置也是一种被迫。被迫离开之后她遇到帕万,故事的核心任务就是帕万帮助被迫离开的小女主人公回归,即回到自己父母身边。在核心情节中出现的女性陷入危难——失贞,也是神话故事原型的再现。罗摩衍那故事中,悉多受十首魔王罗波那拘留在楞迦岛并遭到恐吓,如果不答应罗波那的求爱就将被处死。沙希达也在回归的过程中被卖入妓院,如果不服从就有性命之虞。影片中危难的解除方式也与神话原型一致。在罗摩衍那故事中,悉多受到胁迫不接受就要被处死,痛苦的她打算上吊自杀。正在这时哈奴曼出现在她眼前,向她传达了罗摩的近况,安抚了她绝望的心灵,并向她保证不久她就将重获自由,这使得悉多转忧为喜,继续活了下去。《猴神老哥》中,沙希达在被挟持到妓院之后,在即将被出卖沦落的最后时刻,代表哈奴曼的帕万出现,打跑了妓院一众恶人,救走了沙希达。从女主人公的名字来看,沙希达(Shahita)其实是悉多(Sida)的一种变形。

三、结 语

印度神话故事,尤其是两大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中的神话故事一直以来是印度文学和艺术取之不竭的灵感来源。从原型批评的视角来看,神话传说是印度民族集体无意识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在印度当代的影视作品中有各种表现。其最直接的代表是《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等超长电视剧,如印度Star Plus公司2013年出品了267集版《摩诃婆罗多》。其变形作品则不一而足,除了《猴神老哥》之外,远的如《印度超人》(

Krrish

,2006),近的有上下两部《巴霍巴利王》(

Baahubali

:

The

Beginning

,2015)(

Baahubali

:

The

Conclusion

,2017)。对印度神话不了解的观众觉得这些作品神乎其神,极尽夸张。但深谙印度神话传说的人则能充分理解其中各种情节,并由此看到印度观众对此类影视作品极其欣赏的深层心理原因。印度神话传说是印度大部分传奇影视作品的基础,通过印度电影,我们可以了解印度传统神话故事及其传统文化。同时,印度的传统神话也通过当代影视作品,进入不同文化语境之中。上述Star Plus公司的2013版《摩诃婆罗多》制作精良,在我国网络平台播出曾引起不小的收视热潮,并引发不少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对印度神话人物的兴趣,这种跨文化传播模式也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猜你喜欢
老哥神话印度
东方神话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老哥刘益善
老哥刘益善
“神话”再现
印度式拆迁
老哥们“能整事”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