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珂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
田径是一项深受人们喜爱的体育运动,同时也是高中体育重点训练的一个项目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中体育也掀起了一股改革的浪潮,要求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训练中,最终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然而现在的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初中阶段由于存在加试体育的分数,田径训练在体育课堂上的比重相对较大,为了取得更优异的中考成绩,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田径格外的重视,因此会在田径训练上花费大量的课时。然而高考不考察学生的体育成绩,教师就没有了田径训练的强大动力,再加上田径训练本身枯燥乏味,学生大多不愿意参与其中,导致田径训练在体育课堂上的比重日渐下降。
在应试教育的体系下,学生普遍注重文化课程的学习,而把体育视为一门“副课”。他们认为高中阶段学习时间紧张,学习任务繁重,把时间用在学习上尚且不够,哪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使得不少学生主观上不愿意进行,体会不到田径训练的好处与乐趣,因此对田径训练的热情大大减退。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高中田径训练的评价机制还在按照应试教育的陈旧模式来进行,教师过分的注重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达标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而且,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受到很多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容易由于教师个人的性格和偏好做出不合理的评价,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高中阶段可以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最关键的时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人格的最佳时机。田径的训练则正可以满足学生这一需要,总结来看,田径对学生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当代的高中生整天穿梭于学校和家庭之间,没日没夜的学习,强大的学习任务使他们身心俱疲,身体素质每况愈下,体育锻炼则可以增强他们的体质,促进骨骼的生长。(2)锻炼学生的意志。田径训练不仅能够放松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形成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品质,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人格品德。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兴趣是一个人从事一项任务最强有力的支持,正是因为兴趣的存在,学生才会以饱满的精神、充足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从事到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很多人都认为田径是非常枯燥且辛苦的,其实不然。在田径教学中,教师应该寓教于乐,采取适当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田径训练中。例如教师应该善于运用积极正面的语言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从而树立起对田径运动的信心;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创设新颖的、有趣的练习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体育运动的好习惯,课余时间积极进行跑步、跳远等田径训练等等。
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是考查学生在田径训练中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激励学生积极从事田径训练的有效途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倡教师从知识角度、能力角度和情感角度这三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动作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从而实现学生全方位的进步。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抛除主观的个人偏见,以客观的态度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本着民主普遍的原则,扩大评价主体的范围,尽量将家长、同学、朋友的评价也纳入到评价的范围之内。此外,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个人能力以及学科素质等因素,主要从技术、能力以及态度这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只有教师端正自己的心态,按照评价的原则来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使评价和考核的机制更加合理、更加公平和公正。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体育课程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田径训练作为高中体育教学的重点,理应得到师生们的广泛关注。教师应该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寻有效的改进方法与策略,并将其付诸实践,来促进田径训练的成功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