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晓
(西京学院 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3)
被视为“希区柯克的接班人”的克里斯托弗·诺兰拍摄了许多驰名世界的影片,早在学校学习期间,克里斯托弗·诺兰就组建了一个创作实验电影的社团。20世纪80年代末,由诺兰创作的超现实主义影片《塔兰塔拉舞》曾在独立电影展上展播,随后推出的《蚁铃》《偷窥罪》也赞声无数,其中《蚁铃》被收录在《英国电影大师短片集》中。在通过拍摄短片积累了一定的电影创作经验后,诺兰开始投身长片创作。看似错乱,但颇具章法可寻的《跟随》一经上映便引发了英国电影界的热评,正是以这部影片为开端,诺兰开始展现电影叙事中的“时间”魅力。在《跟随》成功上映后,诺兰开始筹备著名影片《记忆碎片》。《记忆碎片》不仅是诺兰在英国的成名作,还成为其开启好莱坞发展的敲门砖,这部影片改编自短片小说《死亡象征》,在采用原著故事题材的同时,诺兰赋予这个故事全新的叙事结构,顺叙与倒叙的交错运用使这部影片一举斩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圣丹斯电影节瓦尔度·绍特编剧奖等业界权威奖项。
21世纪初,诺兰凭借《记忆碎片》成功进入好莱坞发展,与希区柯克一样,由英国独立电影人发展成为好莱坞导演,正式进入好莱坞后执导的首部影片《白夜追凶》因受到既定剧本和翻拍要求等客观原因的局限而成绩平淡,在好莱坞的评价及票房表现上均不尽如人意。2005年,诺兰将创作的目光投射到了DC漫画公司的经典作品《蝙蝠侠》上,以影片《蝙蝠侠之侠影之谜》为起点,开启了“蝙蝠侠三部曲”的创作,这部影片荣获土星奖最佳奇幻电影奖和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提名,诺兰“蝙蝠侠系列”的第二部作品《蝙蝠侠之黑暗骑士》和第三部作品《蝙蝠侠之骑士崛起》更是令诺兰在大片林立、竞争激烈的好莱坞获得了不可替代的位置。总的来说,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完全颠覆了以往《蝙蝠侠》电影的叙事风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票房佳绩,其中《蝙蝠侠之黑暗骑士》的票房成绩曾一度压倒了好莱坞巨制影片《教父》。在创作“蝙蝠侠三部曲”的数年间,诺兰还推出了影片《致命魔术》和《盗梦空间》,如果说《致命魔术》是诺兰走上科幻之路的开始,那么《盗梦空间》就是诺兰在科幻之路上独具自己风格的成熟作品。严格来说,《盗梦空间》并不是典型意义上的科幻电影,在这部影片中没有外星元素,也不存在魔幻世界,而是将人的梦境借助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呈现在银幕之上。有评论者认为,《盗梦空间》开辟了一种全新的科幻电影类型,一种关乎人类自身尚未被充分研究的潜意识领域的科幻言说,这部影片不仅收获了巨额的票房收入,还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提名;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提名等。2015年,诺兰执导的影片《星际穿越》也同样在商业层面和艺术层面大获成功,凭借这部影片,诺兰入围土星奖科幻恐怖电影最佳导演。
电影是一门展现时空的综合艺术,这一特性使电影突破了单向叙事的时间局限,能够在非线性的电影叙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呈现回溯时间、扭曲时空的独特艺术魅力。大卫·波德威尔曾在评价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时指出,诺兰电影中迷宫式的复调叙事打破了好莱坞传统的叙事模式,交叉并行的时间线索和画面突转的空间跳转带给观众以眼花缭乱的审美体验。
《记忆碎片》上映于2000年,根据乔纳森·诺兰的短篇小说改编而成,由盖·皮尔斯、乔·潘托里亚诺、凯莉·安妮·莫斯等人主演,讲述了男主人公莱昂纳多·谢尔比寻找杀妻凶手的悬疑故事。莱昂纳多·谢尔比和妻子在新婚后不久遭到歹徒袭击,妻子惨遭杀害,而侥幸逃过一死的莱昂纳多·谢尔比也因头部遭遇重创而患上了一种罕见的无法治愈的失忆症——短期记忆丧失症,这使莱昂纳多·谢尔比只能记住10分钟以内发生的事情。在警方侦破案件无果后,莱昂纳多·谢尔比无法接受爱妻惨死的现实,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调查凶杀案的真相并亲手为妻子报仇,于是莱昂纳多·谢尔比便开始了艰难的侦探生活。在侦破案件的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就是莱昂纳多自己的失忆症,他需要竭尽所能地记录下点点滴滴的生活,否则他将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为何而来。随着剧情的发展,莱昂纳多的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最终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和机缘巧合之下,莱昂纳多终于实现了自己为妻报仇的愿望,然而莱昂纳多的复仇对象是否就是他的杀妻仇人,影片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开放式的结局使这部影片具有更大的解读空间。从上述的总体剧情来看,《记忆碎片》的叙事是中规中矩的,从杀妻缘起到莱昂纳多追凶的故事发展,再到成功“复仇”的高潮,可以说影片的故事主线采用了好莱坞悬疑片的经典叙事模式,但事实上《记忆碎片》的叙事艺术远不止对传统模式的精雕细琢,更值得关注的是诺兰在这部影片中对叙事时间的新奇布排。影片《记忆碎片》共分为45个片段,其中包含23个彩色片段,22个黑白片段,在黑白片段中,诺兰采用的是传统的顺序方式来讲述故事,而在彩色片段中则采用的是逆序的方式,同时将黑白片段和彩色片段交叉演绎,在顺序和逆序共同推进的过程中为观众呈现出了新奇的时间艺术审美体验。
在电影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时间对于叙事的价值被反复强调,而空间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置于从属地位,被认为是仅仅起到了“容器”的作用。直到20世纪90年代,西方电影才出现“空间转向”,电影创作者和研究者也越来越多地关注空间艺术在电影创作中的重要价值。在诺兰的电影中,时间艺术的奇观性同样拓展到了空间艺术的运用中,《蝙蝠侠之黑暗骑士》就通过虚拟空间的组合及当下时空和过去时空的勾连为观众带来了奇妙的视听空间审美体验。在《蝙蝠侠之黑暗骑士》中,诺兰首先虚拟了一个名为哥谭市的地方作为总体叙事空间。在哥谭市,高度虚拟了社会生活所涉及的机构、场景,同时借助超乎寻常的想象力来布排主人公的生存轨迹,并借此将蝙蝠侠这个虚幻的超级英雄形象塑造得颇具现实感,可以说虚拟的空间成为蝙蝠侠兼具神话色彩和现实色彩的重要基础。在影片中,诺兰还使用了闪回的艺术手法将过往时空中的事件与现实中的剧情进展穿插呈现,如在介绍韦恩夫妇惨遭谋杀的过程中就使用了闪回的方式,闪回的运用使影片在沿着故事主线发展的同时,呈现了更多有关故事的背景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拓宽了影片的叙事宽度和叙事的自由度,使影片呈现出更加丰富的空间艺术效果。可以说,《记忆碎片》《蝙蝠侠之黑暗骑士》等影片所呈现出的独特时空影像使诺兰无愧于“电影空间的结构大师”的称号。
电影中的镜头运用是指像语言一样运用镜头去表情传意,透过镜头中的画面内容及画面衔接,观众能够感受到导演所要传递的内涵与思想。虽然在镜头运用中具有一定的规范和模式,但总的来说镜头的运用是较为主观的,通过不同的镜头运用能够传递出极其丰富的内容,在《致命魔术》《记忆碎片》、“蝙蝠侠”系列影片中,我们都能够看到诺兰别具匠心的镜头运用。影片《致命魔术》上映于2006年,讲述了维多利亚时期的罗伯特·安吉尔和阿尔弗雷德·伯登争夺首席魔术师的故事。影片中的罗伯特和阿尔弗雷德本是十分亲密的朋友,同样颇具表演天赋的两个人在魔术大兴的时代成为彼此最危险的竞争对手,世故老练的罗伯特和放浪不羁的阿尔弗雷德在首席魔术师荣耀的吸引下逐渐忘记了曾经真挚的友情,甚至逐渐抛弃了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开始不择手段地创新自己的魔术,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而这场激烈的竞争逐渐转变为血腥的谋杀。在《致命魔术》中,诺兰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来展现魔术,比如在笼中飞鸟消失的魔术中,特写镜头与全景镜头相互配合,使观众既能看到整个魔术的表演过程,又能够看到魔术的具体步骤,然而无论是影片中的观众还是影片外的观众都无法解密魔术,这不仅紧扣了影片的主题,同时也以隐喻的方式指向了影片主人公在所谓荣耀的迷惑下背弃友情、背弃道德,与最初所追寻的人生真谛渐行渐远。
诺兰善于赋予特写镜头隐喻意义,从而通过镜头来凸显影片主题,这不仅在上述的《致命魔术》中得到了体现,还体现在《记忆碎片》、“蝙蝠侠”系列影片中。《记忆碎片》由一张凶杀案现场照片的特写镜头开始,随后在特写镜头下不断晃动的照片开始变得模糊,凶杀案的现场则以倒置镜头的方式出现在银幕之上,揭示了影片与凶杀案紧密相关的故事题材,同时也预示着男主人公倒转的命运。在《蝙蝠侠之侠影之谜》中,诺兰用特写镜头呈现出了韦恩吸入迷雾的过程,随着韦恩吸入迷雾,展现韦恩眼中世界的镜头也开始了剧烈的晃动,隐喻了韦恩内心的不安。在影片故事情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韦恩逐渐克服了内心的不安与畏惧,晃动的镜头也平息下来。在《蝙蝠侠黑暗骑士》里,邓特所持有的双面相同的硬币是影片中的重要意象物,在这个与邓特形影不离的硬币上,诺兰也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在邓特被毁容之前,这枚硬币的双面是相同的,而在邓特被毁容后,这枚硬币则变成了黑白两面,预示着邓特在仇恨的驱使下逐渐黑暗化的内心。
克里斯托弗·诺兰之所以被认为是希区柯克的接班人,其主要原因在于诺兰对于悬念的巧妙设置手法。设置悬念能够增加整部影片的可观程度,像一颗一直存在并终会爆炸的炸弹一样挑动着观众的神经,吊足观众的胃口。在诺兰的电影中,我们既能够看到贯穿整个故事的悬念,也能够看到在不同的叙事章节所设置的不同悬念,对于悬念的“发展”,诺兰采用了顺时性和逆时性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悬念的最终“引爆”,诺兰则倾向于更能调动观众想象力的开放式结局。
在《星际穿越》中,贯穿影片始终的悬念无疑是库伯能否完成充满未知危险的星际探索而回到地球与家人团聚。在这一悬念的推进过程中,诺兰同时在影片故事的不同发展阶段设置了其他相互连接又彼此独立的悬念,如在星际穿越之前,墨菲的房间里是否真的存在所谓的幽灵;在星际穿越的过程中,库伯一行如何穿越虫洞,穿越虫洞的过程中会有怎样的经历,以及他们能否识破陷阱并顺利逃离等,这些接连出现的悬念使《星际穿越》的观众始终处在探索与思考之中。在悬念林立的影片中,诺兰既善于为观众答疑解惑,也善于为观众留下思考的空间,比如在《盗梦空间》中,经历着多重梦境的主人公最后是否真的走出了梦境,片尾旋转的陀螺是否代表着梦的延续;《蝙蝠侠之黑暗骑士》中下一任蝙蝠侠会不会是罗宾等,这些没有解答的悬念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影片所带来的审美体验。
纵观诺兰电影中的叙事策略,从对“蝙蝠侠”系列影片的大改造,到《盗梦空间》《星际穿越》对科幻恐怖的全新解读,不难发现他是一位“反传统”的导演,他从不因循传统,也不受制于好莱坞经典叙事的约束,而是凭借自己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和电影创作天赋为观众呈现出了一部又一部迷宫式的影片,在新鲜的审美体验和独特的审美品位中看到的是诺兰电影创作的独立之思和特立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