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燕芳 马 丽
(中北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几十年来,美国动画电影与其真人电影一样,引领了全球动画界,这其中的繁荣,是与众多出色的导演分不开的。而在这些导演中,李·昂克里奇是我们无法不谈的。1995年世界上第一部采用全电脑绘图的3D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他是编剧之一。《玩具总动员2》按照投资方迪士尼的预想,是准备直接发行音像制品,但导演李·昂克里奇争取让它在院线公映,在全球创下4.48亿美元的票房,这巩固了李·昂克里奇的导演地位。1999年以后,他又拍摄了《海底总动员》《怪物公司》等影片,成为一名著名的动画电影导演。从编剧到导演,李在他所导演的影片中,按自己独特的叙事策略在讲故事,这让他的动画影片有着自己的特色。
谈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莫过于亲情、友情、爱情。动画电影历史上,描写爱情的作品数不胜数,如《白雪公主》就是最为典型的。伴随着动画电影观众的成人化趋势,对爱情的书写更多起来,比如《怪物史莱克》《机器人瓦力》《冰雪奇缘》,都加入了爱情因素,甚至占主要地位。但这种爱情的书写,在李·昂克里奇的影片中,是不会更多地出现,让它成为影片的核心部分的,李·昂克里奇更愿意写书亲情。在由他执导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影片中,都是如此。
这部影片的主角是一对可爱的小丑鱼父子,父亲叫马林,儿子叫尼莫。尼莫被一名潜水员捕到,放入了澳大利亚一个牙医办公室的鱼缸里。影片由此进入高潮,即失去儿子的马林开始了寻子之路。为了展示父亲对儿子的爱有多么强大,导演将马林的性格设置为生性胆小、懦弱,但为了能找到儿子,马林意识到必须战胜自己,要敢于冒险。他游出了一片和谐、色彩艳丽的家园,进入到幽暗、变幻莫测,充满危险和变数的海洋。这种设置的变化,也是为了衬托父爱的强大。正如今天发生在现实社会中的许多实例,许多家庭的孩子被拐卖,于是父母四处寻找,走遍全国,倾家荡产,一夜白头。现实社会中的父爱和母爱,也体现在影片中的马林身上,对儿子的寻找让他强大起来。这部影片中所营造出的父子间的亲情,让观众为之动容。可以说,此前还从未有哪部动画电影能如此展示出父爱的伟大和崇高,它也因此被喻为“父子亲情的颂歌”。这一感情内核,也让该影片获得空前好评,最终收获了2004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
Coco
,这也是暗示本片故事的内核是主人公的曾祖母Coco对父亲想念、谅解的过程。而这部影片之所以能打动人,让许多人泪洒影院,就是对亲情的书写冲击了人心,那种父亲对女儿的爱,以及女儿对父母几十年的盼望,也正是我们的父母对我们,我们对父母曾经有过的,但随着亲人的离去,“子欲养而亲不待”,让我们遗憾终生。在影片《寻梦环游记》中,还有许多其他类的亲情在其中,如米格对曾祖母的爱,祖母对米格的爱等,但埃克托父女之情是核心。在对亲情的表现技艺和手法来看,导演李·昂克里奇对情节的编排、对观众情绪的把握和调动能力,都超过了《海底总动员》,更接近人性,更接近人的心理。而这两部引发热烈反响的影片,其所采用的叙事策略,都是以亲情为主,所有的事件发生都是以父子和父女之间亲情而进行的情节推进,产生矛盾和问题进而解决冲突。这两部影片带来的社会反响也证明导演的叙事策略是非常成功的,是动画电影中的一剂灵药。实际上,对于亲情的体会和感受,儿童当然是不如成年人有发言权的,对于亲情中的深层次含义,比如父亲埃克托对Coco的思念,比如“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楚,青少年是无法体会的。从这个角度看,李·昂克里奇的两部影片,既适合儿童,更适合成年人,特别是《寻梦环游记》所展现的情感,更适应成年人心理,在观影中流下眼泪的也是成年观众,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为成年人制定的动画电影。所以,李·昂克里奇的叙事策略,是要将成年人带进影院,增加票房,这才是王道。正如有的网友评论的那样,这部影片“摆脱童话的情节,选择用成年人的视角表现他们遇到的问题,同时在音乐、节奏及色彩把控上让孩子们开心,这部也不例外”。在成人与孩子皆欢喜的情况下,更多人走进影院。李·昂克里奇做到了这一点,同时也证明亲情是动画电影中最有生命力的主题。
揭示成长道路的艰辛,展示个人的成功道路,是美国电影中运用得非常成熟的叙事策略。但在早期动画电影中,这种策略使用得并不如意。当时的指导理念认为,动画片就是给儿童看的,所以,动画电影题材的来源即以现在的童话基础进行改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皮克斯为代表的美国动画电影界开始自己编写剧本,并在影片中有意识地增强人文关怀内容,努力追求人文关怀、情感格调和娱乐大众三者相结合的内容。总体而论,美国动画电影的叙事方式的改变应该从皮克斯的《玩具总动员》开始算起,这部由李·昂克里奇参与编剧的电影,以及后来他执导的《玩具总动员2》和《怪物公司》等其他几部片子,在叙事策略上,在后现代式的反讽和戏谑这一外表之下,都较为贴切地使用了成长母题,不仅提高了动画片的观赏性,还吸引成年人成为动画片观影人群。
友谊历来是美国动画片的书写内容,七个小矮人对白雪公主的照顾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成长过程,要走向社会,必须学会团结、合作、包容。而人又是社会性动物,必然要与非血缘关系的人建立亲密的情感体验,除了爱情,就是友谊,这种人类普遍共有的情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作用是巨大的。就如人们常说,情商比智商要重要,友谊的构建是需要情商的。让青少年从小就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培养友谊,是动画电影的主要功能。李·昂克里奇的电影中,是从不缺乏对友情的深刻书写与浓墨重彩的呈现的。遇到伙伴、建立友谊,再到共同面对困难,或者通过共历艰险这一过程,形成友谊,都是李·昂克里奇动画影片中重要的组成元素。《玩具总动员1》的主题,就是一个团队中两个主要人物的友谊建立过程。
《玩具总结员》是皮克斯的成名作,虽然该片并不是由李·昂克里奇执导,但他是后期的编剧。《乔布斯传》记载说,迪士尼与皮克斯达成双方共同制作一部电影的协议,当时的电影导演,皮克斯和迪士尼动画长片部门的首席创意官约翰-拉塞特提出,“我们会做一个不同的迪士尼动画”。电影原始脚本是这样开头的:“每个人在童年都有遗失玩具这样痛苦的回忆。”而电影从玩具的视角展开了故事,即它们的存在意识,是同孩子们玩耍,这也是它们存在的情感基础。然而,电影的设计,根据迪士尼影片主管卡曾伯格的要求,影片主角胡安和巴斯光年原来被设计为双方水火不容的个体,它们彼此嫉妒对方。这种情节设计当然备受质疑。拉塞特对情节进行了3个月的修改。
当时的李·昂克里奇作为编剧,曾参与剧本的情节修改,其中胡安由原来玩具的残暴统领者变成了英明的领导者。在面对种种困难时,他与太空战警巴斯光年结下了深厚友谊,在它们两个的领导下,整个团队得以转危为安。这种转化,使影片脱胎换骨,传播了友谊的重要性,符合人类天然的同情心,所以大受欢迎。而《玩具总动员》第二部和第三部中,又经过各种挫折和历险,大家的友谊不断增强。实际上,第二部和第三部,是由李·昂克里奇开始执导的,在情节推进上,李·昂克里奇不仅在胡迪和巴斯光年等一班玩具们的友谊上大做文章,甚至是消费它们的友谊以换取观众的认同。
这种在历险中形成的友谊,在李·昂克里奇的其他影片中也是很常见的。在2001年的美国动画片《怪物公司》,是李·昂克里奇、彼特·道格特联合执导的影片,该片一方面展示了大眼怪麦克与蓝色兽萨利之间的友谊,更是突出了怪兽与一个两岁大的人类小女孩的友谊。这部影片实际上是在告诉人们,很多时候,双方互相看来都可怕,但经过了解,并不是表面看起来那样,双方是可以建立起友谊、共生互利、友好相处的。
李·昂克里奇导演的动画影片,一个可贵之处,就是主角对责任、使命和义务的承担。而且不同的时段有不同的使命感。在《玩具总动员》的三部曲中,这种负责感体现得十分生动和明显,不管最开始胡安多么不喜欢巴斯光年,但是巴斯光年一直以大局为重,处处为大家着想。即使在第二部、第三部中,胡安发生动摇,准备去国外做一个可爱的玩具展品时,也是巴斯光年在关键时候对其进行劝说。而且影片主角在这三部曲中都在不断地成长,如胡安从原来的嫉妒排挤,到最后找到自己的身份定位,承担起他原来一直回避的领导“责任”,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实现与巴斯光年,与其他朋友、伙伴的和解与合作,大家携手努力,共同面对和跨越一个个重大的挑战,完成对成长的自我定义。
在《怪物公司》中也是如此,大眼怪和绿毛怪体会到人类小孩并不可怕,下决心要把真相大白于天下,两个人也成长为电力公司的优秀员工。《海底总动员》在这方面也有着深刻的展示,马林虽然是一名成年“人”,但他懦弱的性格让他无法承担起自己的父亲职责,最后为了寻找儿子,开始敢于面对一般危险,完成了向父亲这一“社会身份”的回归,这也是一种成长。而小鱼在被关鱼缸中,最后逃跑,还在海中号召大家一起向一个方向奋斗的游动,挣脱了渔网,这也是一种成长,甚至成长为一个领袖。《寻梦环游记》中也有着成长的书写。米格因为对音乐的追求再加上叛逆而离家出走,在他看来,音乐比家人更重要,但经过生死考验后,他认识到人生的真正意义,转变了想法回到家人身边。不仅救赎了高祖,也救赎了自己,这种参透人生的成长,意义更加重大。
李·昂克里奇虽然执导的动画电影并不多,但他的叙事模式除了鲜明的大工业生产文化的特点,以及结构化和标准化的叙事结构展开,还有着自己的特点,即鲜明的亲情书写、对成长的描述以及人生历险过程,展示了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新创造力,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观影情感体验。近年来,皮克斯的动画影片如《海底总动员2》《头脑特工队》《赛车总动员3》等,虽然票房不俗,但也是对已有前传的消费,是典型的捞钱续作,已经远远比不上《冰雪奇缘》《功夫熊猫》等影片,思想情感及艺术性更是不值一提,原来独步江湖,今天已有江郎才尽之势。而李·昂克里奇用五年时间推出了《寻梦环游记》,用自己的叙事方式,在皮克斯最为关键的时刻,来制造一次惊喜和感动,这值得我国动画电影创作团队分析借鉴。